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9,(2):78-81
戏剧《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故事。《长生殿》题材最早起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所以世人每每提起《长生殿》想到的就是李、杨的爱情,在此,从李、杨故事的传播和民众的接受角度来探究《长生殿》的形成。自洪昇《长生殿》问世以后,出现一时间朱门绮席、酒楼歌社非词曲不奏演的盛况。《长生殿》的诞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心理经过历代的演化而来,是世人口中津津乐道之作。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长生殿》 ,是一部富有深沉的兴亡之感的传奇。作者洪 曰升 把李、杨故事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 ,蕴丰富的政治内涵于单纯的爱情外延。剧作前半部的李、杨爱情 ,深深地刻着帝王后妃的阶级烙印 ;但剧作后半部的李、杨形象 ,已变成传说中神化式的钟情得发痴的人物。在歌颂爱情这个副主题上 ,作品显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长生殿》被誉为“闹热《牡丹亭》” ,浓厚的抒情色彩为其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剧作,但是其更多的笔调是写在政治情景下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着力描绘缠绵的儿女之情,在悲欢离合的故事中写“钗盒情缘”。其实,李和杨的故事是一个传统的题材,对于杨和李的态度和关系,历史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4.
邱雯 《考试周刊》2009,(20):24-25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是文坛上的热门话题。白朴的《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同样说的是杨、李之恋,但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上都有巨大的差异。《梧桐雨》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批判杨、李之恋,感慨历史兴亡;《长生殿》主要从爱情角度赞美杨、李之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5.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自《长恨歌》问世之后,各种文学作品蜂起,流风绵延,至清不衰,作品多达几十种。清代洪昇的传奇剧《长生殿》被称为“近代曲家第一”。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很早就有分歧和争议,例如李、杨爱情说,国家兴亡说,反清意识说,更有当今折衷的说法:《长生殿》既歌颂了真挚爱情,又批判了腐朽政治,同时又寄托着亡国哀痛。  相似文献   

6.
古代性爱向现代性爱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文学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形象的描述。通过对古代四部作品中女性爱情追求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性爱向现代性爱发展的轨迹:《西厢记》中出现了现代性爱的叛逆者;《牡丹亭》中杜、柳的爱情有了现代性爱的萌芽;《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把现代性爱向前推进了一步;《红楼梦》中贾、林的爱情把现代性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性爱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清人洪昇的传世力作《长生殿》,是对以往有关李、杨故事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作为一个历史的文本,今天看来,《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重构与敷演无疑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赋有的历史信息为我们了解清初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剖析对象。本文尤感兴趣的是,《长生殿》内含的佛  相似文献   

8.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 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 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9.
《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双璧,都是借男女离合之情写历史兴亡之感,但两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却并不相同。两对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处于庙堂的李、杨之间的爱情需要摒弃政治身份,才能得到升华;处于江湖的侯、李之间的爱情需要镶嵌政治背景,才能更显绚丽。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充满生死梦幻奇情异彩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一直延续并影响到一个世纪后的洪鼻。洪昇《长生殿》里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渝的真正爱情,演出了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是“玉茗堂派”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亦来自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11.
《长生殿》传奇中所描写的作为李、杨爱情悲剧重要戏剧情境的“安禄山造反”不可完全等同于作为史实的“安史之乱”,前者对后者及其相关的史实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即剧本围绕“安禄山造反”,强化了唐玄宗的荒淫昏庸和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强调了乱自上作和奸相逼反的造反成因,突出了结束以昏君奸相为核心的封建罪恶统治政权的客观结果,从而,在客观上显示出了“安禄山造反”一定的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艺术魅力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的角度看,《长恨歌》包融了爱情题材发展史上的“色”与“情”,融汇了中唐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白居易是从感性而非理性、从人性而非神性出发,赋予李、杨以人的特性和思考。出现在《长恨歌》中的李、杨跳出了传统爱情描写的窠白,体现出了极大的反传统性。从审美效果看,《长恨歌》作为悲剧范式,它指向多维的命运,并以泛悲剧的形式照见了所有不幸者的灵魂。所以,它具有更大的涵盖性、辐射性和令欣赏群体反省、共鸣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3.
论《长生殿》的讽谏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系洪升的创作意图,论述了《长生殿》的讽谏主题;对于所谓洪升的反清意识,以及《长生殿》的所谓反封建的爱情描写,进行深入论析,并予一一否定。  相似文献   

14.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在后代引起众多文人的浓厚兴趣,首先归功于唐人的创作,唐代诗人在对"李、杨"爱情及其悲剧的描写以及对"李、杨"二人的评价与态度上,都因时代和诗人情感因素的制约而不同。晚唐诗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情感体验、结合时代的诗歌特色去塑造不同的帝妃形象,使得这一题材越来越带来传奇性、故事性。晚唐诗人一方面有意突出了"李、杨"悲剧的结局,一方面增加了社会批判色彩。另一些诗人从两情相悦的角度描写李、杨之间的一片真情,此外,也有许多为杨贵妃鸣不平的翻案诗。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存在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隐事主题说等多种观点。本文先对目前最流行的几种观点进行陈述,然后侧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自身对诗的评价以及作品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长恨歌》是作者借李、杨故事所写的一首爱情颂歌,赞颂坚贞专一的爱情,以及表达对美好爱情无法把握的遗憾这一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的诗人著作中写安史之乱、写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内容是很多的。其中尤以自居易的《长恨歌》影响最大。唱出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诗句。从此,李、杨爱情故事在文学创作中,比之以前的《明皇什录》、《安录山事迹》、《开元天宝遗事》、《酉阳什俎》、《国史补》等的记载,形象生动,情节集中,主题更为突出了。它已成为文学家们(小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研究者对于《长生殿》,争议最激烈莫过于它的主题:写爱情?写历史?写历史兴亡感?抑或兼而有之?我们亦欲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作动机和取材上的特点 有的研究者认为此剧专写李、杨情缘,那么洪升为什么在《埋玉》、《献饭》等出要肯定逼杨贵妃自缢的军队哗变的行为是正义的呢?不怕损害爱情主题吗?再有,为什么在极写李、杨宫廷宴乐的《定情》、《复召》、《舞盘》、《密誓》等出后,紧接着安排了反映民间疾苦,对统治集团表示义愤,忧虑国家前途的《贿权》、《疑■》、《进果》、《陷关》等出?这不明明是把帝王的…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闹的场面,表现自己的盛唐情结,同时也透露出对统治者奢侈享乐、注重享受,忘记国家隐患的忧虑;三是叙写宫廷中的奢侈生活,批判了玄宗皇帝得意忘形之态,描写了杨妃及其家族得志猖狂之形,对宫廷生活的暧昧之处也有所揭露。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  相似文献   

20.
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与中国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世界文学史坛上的两株馥郁的奇葩,这两部作品都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唱出了一曲自由爱情的颂歌,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在爱情题材的作品中,《春香传》与《西厢记》可堪称为双峰并峙。但作品也表现出不同的韵味,各具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