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正面临着新世纪的到来。在这世纪之交,世界格局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各国的综合国力之争日益加剧。众所周知,国力的竞争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由人才来决定的,人才的积累需要教育的支持。因此,在当前抓好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跨世纪素质培养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无疑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力之争系于人才、人才之争系于教育的信息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现代教育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农村教育如何应对?区域教育如何凸显张力?本刊本期特别推介的衡东教育走内涵发展的经验颇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人类正跨进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都要迎接明天的挑战,面对国际间的竞争挑战。面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面对择业的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现在的教育要确定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国力之争系于人才、人才之争系于教育的信息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现代教育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农村教育如何应对?区域教育如何凸显张力?本刊本期特别推介的衡东教育走内涵发展的经验颇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地位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取决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竞争,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观,高等院校要以此为指导,充分认识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动承担起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要求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人们把深化教育改革与开创新时代联系起来,把开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看成是各国迈向新世纪的成功之路。而今,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作为处在基础地位培养人才的先行产业———教育肩负着重任。“面对新形势,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雪梅 《农村教育》2007,(7):110-110
迈进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迈进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知识的价值猛增,世界各国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技校教育的基础地位的强弱,国力发展的前途等。都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劳动者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因此。在技校中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重大决策,是面向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旗帜。学习中央的《决定》,我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的基础地位步步高 《决定》指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也正是世纪之交世界许多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所要抢占的制高点。中央高瞻远瞩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作出正确抉择,就是要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  相似文献   

12.
加强素质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炯 《高教研究》2005,21(3):25-29
在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对我国现代化事业有重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的指路明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中央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旗帜。学习《决定》,我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一提高对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的基础地位的认识《决定》指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的教导,中央高瞻远瞩,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形势,作出正确抉择,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已经到来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教育正大踏步迈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大力开展创造教育 ,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在新世纪的国际社会中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与弱的主要标志就在于其经济和科技发展在国际中所处的地位。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 ,改革和振兴教育 ,开发人才资源 ,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首要任务。江泽民主席已明确指出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和全社…  相似文献   

15.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文章从教育要培养新世纪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这一角度来简要阐述基础教育应培养学生所具备的几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经济的振兴,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质量要大上,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质量兴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而培养大批QC(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人才则成为工科院校责无旁贷的战略任务。 二战后,日本先后提出了“科技救国”和“质量救国”的战略,仅仅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对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执行者——中小学校长来说。既迎来了大显身手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实挑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虽然缺乏技术和资金,但更缺乏的是管理,企业界是这样,教育界也不例外。俗话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学校。校长的素质直接关联着学校的发展。新世纪的学校呼唤高素质的校长。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斗争更趋激烈与复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我们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前进步伐,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十五大已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新世纪科技的竞争、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全民素质的较量。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ZI世纪的各方面竞争中稳操胜卷。…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