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45分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思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效率.近年来,随着化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摄取,能力的培养,教法的探究穷索不已,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笔者也不例外的进行了多种尝试,并有所收益.下面仅就“不断激发学生思维,使教与学共鸣”这一点,略谈浅见.学生思维特点的分析研究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容易保持平静状态,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要使学有良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使之处于“活化”状态,才能使其以…  相似文献   

2.
化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学生能将自己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开展化学生活化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他们对化学学科不感兴趣。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化学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课堂的兴趣,教师要从教学观念开始改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运转速度,使化学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照准学生的兴趣切入点,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对知识具有强烈  相似文献   

4.
实施“快乐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江苏徐杰小学自然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科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是学生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必须认真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我们只有使教材教法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淑新,王世民,杜玉彩(莒县第二中学,276500)(莒县闫庄中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探索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疑而...  相似文献   

6.
刘召凯 《学周刊C版》2014,(8):127-127
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观念革新.同时他们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既能有效地利用短短的课堂学习时间.又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要使教学效率最大化.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对化学知识产生积极的反应.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如何使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使之达到效率的最大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课堂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索真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课堂的资源。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教师能预见的,教师能正确引导;有些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这些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权威和教学水平的挑战.可它恰恰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缺陷、思维的漏洞.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的危机,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转机和生机所在。教师应摆正心态.灵活处理,巧妙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大胆地创造教学条件,让课堂巧出“意外”,多出“意外”,将不利的“意外”资源转为有利的课堂资源.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课堂由低谷走向高潮,从平淡走向生机。  相似文献   

8.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起源于问题。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双重任务,而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大纲、教材是教师思路的源泉 1、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一要了解教材的整体内容。理清章节之间的联系,找出知识的点、线、面,把知识结成网络,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拓宽思路。二要深研教材。研究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确立教学中心,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原理的条件、范围和结论。开阔学生探索问题的视野,培养学生剖折…  相似文献   

9.
化学课堂教学是把教学程序设计方案转化为教学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学好化学课程,必须把握住"预习、上课、温爿"三关,掌握正确的教法和学法.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听懂,那么课后的复习、练习、作业也收获不大.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牛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并尽可能多地把知识消化吸收,使之融合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就成了广大教师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发展,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教法提出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德、智、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从而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和原理,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学活书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位学生,让他们都能享受到…  相似文献   

12.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在化学学习之初就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化学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数学学什么?慨括地说就是学其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深刻体会知识发生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开启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更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因此,充分重视、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化学课堂提问中应把握的原则和课堂提问的反馈原则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界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以来,改进课堂提问已成为教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必须提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应精在提出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倡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明确指出,现代中学生学习是否顺利,是与他们是否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分清实质与表象的能力、思维的合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激活教学课堂,把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学习、探索、实践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化学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从各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想象和探究或者相互间讨论,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高中化学教材的教学为例,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来设置空白,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平时认真、刻苦地学习,然而一旦面临新情景和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综合性的化学问题时,就显得束手无策,原来已掌握的知识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运用,这是为什么呢?传统的教学,限于教学班的条件,着眼于要素学习,指导学生接受基本知识,然而却较少考虑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以及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差异,“一刀切”,“齐步走”,使教学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从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着手,结合具体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探索化学教学过程,则有可能找出一条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在物理课堂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导学、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启发学生求异质疑,培养其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学会探索;注重学法指导.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思维.学会创新;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渐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