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教材中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一些教师觉得语言艰涩,思想深奥,难以读懂,更难借鉴。所以,长期以来,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就成了禁区。但是,鲁迅作品博大精深的内容,高超精湛的技巧,犀利精彩的语言,无论如何对学生总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努力探索鲁迅作品和学生思想感情、写作技巧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相通之处,读和写还是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能够达到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人们认识鲁迅、学〉-7鲁迅作品的主渠道,然而在一些小县城的职校或农村中学,却出现了“学生厌读,教师怕教”鲁迅作品的现象,笔者究其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从鲁迅作品进入教材以来,不能不说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十分重视关乎教学问题的处理的。我们通检了有关的目录或索引,这方面的资料也确实不少见①。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有关鲁迅作品教学方面的研讨,经验型的偏多,原则型的偏少;实践型的偏多,理论型的偏少;教学型的偏多,学法型的偏少。这一多一少,也就造成了目前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有记者进行调查,高中学生喜欢鲁迅作品的只占 15%。课本中最讨厌的人居然是鲁迅!②许多经典性的鲁迅作品难于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之中,长此以往,乃至有相当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鲁迅作品教学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为了积极寻找改变鲁迅经典作品教学现状的策略,针对这一现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鲁迅作品教学难学进行思考、难教进行反省,得出鲁迅作品教学出现的问题其实是语文教学的问题的结论。以期达到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中学语文教学的不良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向来是比较多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6册教材正本共选鲁迅作品6篇,分别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雪》,平均一册一篇,可以说是作家当中最多的,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多也对鲁迅作品感觉比较难教,教浅了,文章讲不透;教深了,又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其中争议之一就是关于鲁迅作品该不该选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觉得鲁迅作品难教,学生的感受就是鲁迅的作品难学,体会不到鲁迅作品的美。专家们开始考虑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中减少其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再也看不到鲁迅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近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惧怕鲁迅作品教学问题,似乎是阻碍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接受鲁迅作品,关键还在老师身上,老师要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这样才不惧怕学习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是传播鲁迅作品、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媒介。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鲁迅作品是中学生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汲取鲁迅作品营养的重大使命。通过对统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编情况梳理和分析,从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和教材选文标准,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新教材处理鲁迅作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施教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引发了争议,有些学者认为鲁迅以及鲁迅的作品脱离了时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日渐凸显。但是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他的地位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教育界不容撼动,所以对鲁迅作品的传承是有必要性的。本文从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出发,深刻探讨鲁迅作品在中学教学中的问题,将鲁迅作品发扬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传播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在鲁迅作品的受众中,中学生应该是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中的有些人正是因为在中学接受了鲁迅作品的陶冶,对其以后人格的生成和学养的提高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教材是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而且教人如何做人,提高读者的道德情操;单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鲁迅作品也堪称范本.所以,鲁迅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被选入语文教材不仅是出于编者的慧眼,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国时期,鲁迅作品被选入教材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新中国成立后,而且在解放区也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文革”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收的鲁迅作品,约占全册课文的1/30至1/16,大多为全文,也有节选.“文革”期间,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仍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不过,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作品遭到了实用主义的解读.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多元化语境中,鲁迅作品中表达的一些信念和原则经常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是否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讨论,反映了不同意见双方对当今时代的不同认识和对当今需求的不同理解.由于鲁迅作品中语言文字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复指性,意义具有的不确定性;又由于讲授这些作品历史情境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因而对同一文本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不过,新时期的鲁迅作品教学无论在观点和方法上都有很多新的突破.鲁迅作品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也不同程度地被选入了教材,尤其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人,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伟大成果。鲁迅作品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鲁迅作品的教学当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宏观上把握鲁迅作品的教学,从整体上认识鲁迅作品,交给学生开启鲁迅作品的钥匙,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下面即是笔者近30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关鲁迅作品教学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对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语文教师来说,尽管入选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实在是很有限的,但他们却能自觉地用“鲁迅”为语文教学“补钙”,形成“鲁迅教学的批评化追求”。文章首先对“鲁迅教学”和“批评化追求”这两个概念作出界定,并在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论述了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从运作策略上提出了榜样示范、学识积累、思路点拨和思维拓展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式设计。全文融理论阐述、经验总结和操作设计为一体,对鲁迅作品和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教鲁迅作品应该教什么?我以为应当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情感;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思想。下面笔者就以教学《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例,谈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调整了一些鲁迅作品,引起学术界、教育界热议。与其就鲁迅作品是否重要、能否删减进行论争,不如就鲁迅作品的教学作一番探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有文体全面、侧重童趣、主题丰富与时代跨度大等特点,因此,鲁迅作品教学应做到:还原真实的鲁迅,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架构教学体系,渗透鲁迅思想文化观,并补充时空背景,进而揣摩形象、关注语言,提高学生的品味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晓翌 《甘肃教育》2009,(15):22-24
当前,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更新、教学改革和评价探索等各个方面,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自然也在改革之列。而教师对鲁迅作品的知识储备不够或储备的方法不当是鲁迅作品教学陷人困境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实际的教学人手,把研究的视线投向教师知识储备与中学语文课的教学状况,从整体上提出教师知识储备与鲁迅作品教学适应性的总体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不下十篇,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受到教材编辑者的偏爱。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提及鲁迅作品,往往是一言以蔽之:“麻烦,搞不太懂。”教学中读也读了,背也背了,讲也讲了,学生的印象依旧很淡漠,实用价值则更是廖廖。究其原因,一则鲁迅其人其文具有异质性,学生的阅历、见识、知识储备,与鲁迅作品在认知结构上有断层,再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缺陷。关于前者,只有呼吁有关专家在选择范文时多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至于后者,即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有花心思提高教学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界,一方面,大家都承认鲁迅及其作品的伟大,另一方面,却有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喜欢鲁迅和他的作品,认为其作品“深奥”“难懂”“怪僻”;其人尖刻,爱骂人,动不动就对人“打棍子”“扣帽子”。所以,有一部分教师比较抵触鲁迅作品,对鲁迅作品教学不是积极钻研,而是消极应付,以致中学鲁迅作品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  相似文献   

17.
引论:一个峻急而沉重的教学话题“20世纪中国有了鲁迅,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幸”然而,鲁迅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对鲁迅已经全面深化的认识并未及时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层面。鲁迅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最好的文化大餐之一。从整体上感悟、把握鲁迅作品,与文化大师进行对话,应该是学生一次愉快的精神漫游。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苦读”鲁迅作品的当代中学生却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一种深深的隔阂,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排斥心理。这当然谈不上品读、鉴赏鲁迅文学作品,无法感受鲁迅人格魅力——鲁迅精神对他们心灵…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不下十篇,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受到教材编辑者的偏爱。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提及鲁迅作品,往往是一言以蔽之:“麻烦,搞不太懂。”教学中读也读了,背也背了,讲也讲了,学生的印象依旧很淡漠,实用价值则更是廖廖。究其原因,一则鲁迅其人其文具有异质性,学生的阅历、见识、知识储备,与鲁迅作品在认知结构上有断层,再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缺陷。关于前者,只有呼吁有关专家在选择范文时多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至于后者,即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有花心思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行中学语教材中的重点课,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散,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教学却面临着自身的尴尬:教师感到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较多.鲁迅的作品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多年来,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上过份强调其政治思想意义,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应采取多元的开放意识,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