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14年,"高洪太"由黄陂人高青庵在汉口创办,是当时著名的铜响器制作作坊,其生产的高洪太铜锣以音质纯正、发音洪亮、起手灵活、吃锤省力、调门准确、造型优美、品种多样而驰名中外。而其独特的铜响器手工制作技艺也已作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并将继续传承下去。本文试图对"高洪太"的建立与曲折发展、技艺的传承与嬗变、手工制作技艺与理念,以及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等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孙丹威女士表示:“《茉莉花》的歌已是世界的歌,现在我们要让‘茉莉花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茶!”  相似文献   

3.
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参与此展事的民间艺人1176名,展出珍贵实物2322件。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北京,其中一些传承人在向观众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的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独门绝技能否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4.
赵珩 《世界文化》2012,(10):41-41
小器作(作读阴平,zuo)作为一种手工行业,在北京已经消失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作为一种手艺,直至今天或多或少还有些传承。  相似文献   

5.
<正>来自印度的纺织技艺文化,对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尼西亚产生了重要且深刻的影响。许多在印度尼西亚流行的纺织品,无论是表现形态还是制作手法,都与印度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由印度传统扎染技艺帕托拉(Patola)制成的纺织品,在进入印度尼西亚之后也被称为“双面伊卡”(Double Ikat),受到广泛欢迎。在历史的进程中,帕托拉很好地融入了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扮演着神秘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自明清以来,武汉地区即为长江重要商埠,"五方杂处"之地,各种风味的特色美食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汉味饮食文化。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著名的"武汉味道"因各种原因逐渐消失,令人为之痛惜。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一些耳熟能详的武汉风味美食承载着作者太多有关家的记忆,亦寄托了作者对那些消失于舌尖上的"武汉味道"的回味与怅惘之情。近些年来,随着"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汉煨汤技艺"、"老大兴园鮰鱼制作技艺"、"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武汉面窝制作技艺"等武汉传统风味美食分别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对著名汉味传统名吃的保护、传承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西西里岛的木偶戏,意大利人称为"普皮(Pupi)",是形成于19世纪初的一种牵线木偶戏,流行于西西里岛上的卡塔尼亚、阿科里埃列、锡拉库扎、利卡塔、阿尔卡莫、巴勒莫和帕拉蒂尼科等城镇。一直盛行至20世纪50年代。木偶用木头、铁和纺织品等材料制作,木偶高0.8~1.2米。制作木偶的最著名的工匠为加斯帕拉·卡尼诺(Gaspara Canino,19世纪)。  相似文献   

8.
2012年,老大兴鱼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简述老大兴园鱼制作技艺的产生及其百余年的艰辛传承,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武汉老大兴园鱼制作技艺的关注,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道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印度不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还是一个具有璀璨艺术的文化大国.在印度,几乎每种艺术都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蕴含着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哲学气息,其中手工木刻印染也不例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手工木刻印染是印度最受欢迎的手工技艺,是印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其采用独特的方法和技艺生产出来的印花织物,不仅获得印度国人...  相似文献   

10.
梁信  张瑛 《世界文化》2012,(4):8-11
近年来在中国,中式英语(Chinglish)这一独特语言文化现象引起了"热火朝天的争论"。一边是官方发起的"整风运动",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之理由,对中式英语进行"大清除";另一边是超级粉丝和狂热追随者发起的"保卫运动",要力保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这场"争论"让中式英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文化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郑彤 《寻根》2010,(3):100-103
北京的方言土语中,一些词语在数十年前颇为流行,有的至今使用频率仍较高。但其中一些字词既难写又难读,让人伤脑筋。比如,一个人穿戴肥大,不合体又不整洁,北京人就说:"这个人真肋(lēde或lēte)","他真是个肋兵!"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文化遗产日期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于6月9日至17日在北京展览馆展出。该展荟萃百名工艺美术家的318件手工作品并邀请众多“能工巧匠”现场展示技艺,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3.
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的世界博物馆文化宣传日。每年该日,博物馆界举办各种公益性活动,以示纪念和庆贺。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和谐"。结合北京的城市特点,北京各家博物馆在"博物馆:促人文建设,创世界城市"的口号引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博活动;力求突显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反映博物馆的发展特色;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开级  程林盛 《寻根》2011,(2):122-125
布依族人本来没有姓氏。他们中,已婚男性称"抱(baoc)",女性称"娅(yah)";未婚青年男性称"凡(vangz)",女性称"买(maix)";未成年儿童称"选(xuaix)"。一般而言,姓氏的产生远超于辈谱之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审美观念千变万化、讲究个性新潮的今天,这项传统技艺也在努力寻求着传统与时尚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酒与楹联(之二)徐少华三酒厂类酿酒行业也有与自己行业相适应的专用对联.其内容或者显示本行业的独特性质,或者表现本行业的意义与宗旨,或者反映劳动者的自豪情怀和高超技艺,还有一些记录了社会的道德、风貌以及某一阶段的某些特殊或重大事件.其中心是围绕一个"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象牙雕刻(下称“牙雕”)技艺及其精美制品,向来以材料珍罕、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乃中国传统技艺的骄傲。然而,自1989年全球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即“禁牙”令发布后,中国不再进口象牙,面临因原材料短缺致使“牙雕”技艺失传的窘境。  相似文献   

18.
杨倩 《世界文化》2013,(10):15-17
20世纪60年代,美国厨神茱莉亚·查尔德(Julia Child,1912—2004)名噪一时,中国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曾因其姓氏称其为"朱儿童"。茱莉亚的一生颇为传奇,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以制作顶尖的法国料理闻名于世。她出版过食谱,也主持过大量电视美食节目,许多餐厅主厨、家庭厨师、美食爱好者都将她奉为导师,甚至把她的菜谱视为至高无上的教科书、传家宝。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中,老子与韩非皆以"智"为人生之"大敌""大祸(惑)",但他们所指斥的"智",却并不相同:老子所言的"智",多为智谋、智巧,韩非言及的"智",则为智能、智识;老子以"智"为"心棝",旨在"弃智",韩非视"智"为"心蠹",推崇"反智"。但是,后人却每每忽视这些不同,皆以"(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解老、  相似文献   

20.
木偶戏——文乐是与歌舞伎、能剧并列的日本三大古典舞台艺术形式之一。早在平安时期(794—1191),就有走街串巷的木偶戏表演者(傀儡子)浪迹日本。据说他们的技艺可能来自中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