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断句四步走     
古人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断句能力。《礼记·学记》载:“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这就是说,古代的小孩读书一年,老师就要考查他们句读经典的能力。今人亦如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必须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命题意图 古书最初无标点。古人读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明句读”——断句。倘不能正确断句,理解文意、把握主旨等就无从谈起。因此,给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书没有标点,文章都是一个字连着一个字写下来的,所以古人读书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明句读”,即断句。能够准确地停顿和断句是读懂一篇文言文的重要标志。断句题也因为兼具知识和能力考查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而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是近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相似文献   

4.
断句八法     
文言文一般不加标点,经后人整理并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亦需弄清句读,方能准确理解文意。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故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是“童子之师”的起码职责。现在广大语文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断句经验,特归纳整理为八点,暂名“断句八法”。  相似文献   

5.
古人写文章不断句不标点,人们阅读时就在句末用。”“断开,叫“句”,在句中用、”“断开,叫“读”。这就是传统上说的“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近几年高考经常出现断句题。那么,怎样给文言文断句呢?下面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实际上就是给文言文加标点。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人们用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文言文断句题能综合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里,笔者将结合2009年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对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技巧略作解析。  相似文献   

7.
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断句是考查文…  相似文献   

8.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为浅易的文言文语段断句”是个真正能体现考生能力的新题型。能否准确断句,直接影响到文言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谓"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句不准确容易造成歧义、错义。文言文断句作为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近年高考中呈上升态势,逐渐成为新课标卷中的一道常规题,江苏、广东和北京甚至有把该知识点作为必考题的倾向。考查形式有主观题和选择题,尤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中主要有三种考查方式:①只断句,不标点;②断好句,考生标点;③既断句,又标点。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义、语法、古文化知识。作为近年新热的一个考点,大家对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本文侧重介绍一些断句技巧,以期对大家有利。  相似文献   

10.
第三十九讲 古书的标点问题 一、古书的标点 1、句读 古人在读书时所作的断句称句读。当一句话完了时,在字旁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未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下加个点,叫做“读(dou)’,合称“句读”。 2、句读与标点的区别①古之“句”不同于今之“句号”;②“句读”符号简单,仅在标明句子的起讫,不管句子的语气及句间关系等。 二、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1、字句必须能讲通;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相似文献   

11.
陈金华 《新高考》2011,(Z1):27-28
文言文断句是近几年再兴起的一种文言文题型,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言文句读的把握能力。断句古时称"句读",所谓"句"就是句末停顿,所谓"读"即"逗",指句中停顿。古时文章没标点符号,流传下来也未注明朗读停顿。正确断句标点,是阅读古文的基本能力。1978~1985年全国高考有过对古文断句标点的考查,但1986年后教学与高考忽略了这一内容。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再将文言文断句标点列为考点,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回归。此后至今,全国高考每年均有多套试题考文言文断句,这样,给文言文断句标点的传统题型又成了再兴的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     
一、[学习指要] (一)知识点我们这里说的知识点是指学习文言文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这些要点如下: 1.浅易文言文的句读方面:断句,标点、阅读重音、句中停顿、语气共5点 2.常见的文言实词。要识记其形、音、义。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主要作用有如下三种:①表示停顿;②表示语气;③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文言文最本初的面貌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由后人为方便阅读而点校的。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平时,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在于能通过熟读,“因声求气,涵泳诗韵”,培养文言文语。  相似文献   

14.
古书没有标点,读书时如果断句错误,把上一句末了的字连到下一句读,或者把下一句开头的字连到上一句读,叫做“读破句”。现在的书都有标点,像古人那样的读破句现象一般是不至于发生了。但是,小学生因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处理不当而把句子读破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破坏了句子的结构,影响语意的表达。因此有必要对读破句现象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考点透析】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我国古代没  相似文献   

16.
正一、考点解读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相似文献   

17.
曹恩尧 《语文知识》2006,(11):27-28
给文言文断句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讲“离经辨志”,“离经”就是断句,“辨志”就是通过断句理解文意。孙德谦说:“古书之流传,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在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意或有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属,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古书读法略例》)这段话说明了“点读”即断句圈点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略述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人很重视学生句读能力的培养,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文的基础。而中学生要学好文言文,也必须以明辨句读、正确标点文言文为起点。那么,怎样标点文言文呢?主要依靠对文意的理解,在对文意还不能完全理解时,可以运用已掌握的语法知识断句标点。  相似文献   

19.
断句练习是复习文言文的好办法。下面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断句练习有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能更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古文本来就没有标点,古人读书,先要学会断句,所谓“习其句读”。一句话不同的断法会有不同的含意。“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可以断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还可以断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三种断法,各有千秋,但能分出优劣。别人断好句,我们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古书的标点     
1、什么叫句读古书一般是不断句,不加标点符号的。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边读边断,全文句子断完了,意思也大体明白了。句读的概念始见于汉代,唐以后“句”与“读”才有了明的区别。古人读书的时候,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点,叫做“读(dou)”。两者合称为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