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传播受众角色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从传统的信息接受者到"生产者用户",受众正经历着"社会化"的转变,这也将引起整个传播领域的变革。本文主要针对社会转型期传播受众的角色转型表现给予分析,并窥探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视新闻传播功能的综合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迅及性等特征,一直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而电视文化的大众化、通俗性属性又要求电视新闻工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述观念、吸引观众.受众期盼着媒体传播的"平等、贴近".因此,"受众意识"渐渐成为新闻人不得不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受众意识的把握程度是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唐定  毛江红 《新闻界》2008,(1):118-119
电视新闻娱乐化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而电视新闻泛娱乐化削弱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降低了观众思维和行为能力,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电视新闻娱乐化产生消极影响,应该把握好三个"度",即专业度、品位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与节目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生 《现代传播》2008,(2):141-142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本位"思想,使新闻媒体不屑触及市井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而在题材内容上关注普通民众,在结构形式中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的出现,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价值观念,让新闻本位有了回归"受众本体"的趋向.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播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  相似文献   

6.
直播是电视新闻播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把新闻现场的图像、声音、记者的采访等通过电信号传输给受众,使电视新闻成为了"正在发生的事实"。本文将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作为分析内容,分别从尊重受众知情权、维护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扩大新闻影响力、3G技术带来直播变革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报道形式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7.
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如何办好电视新闻节目,其后期编辑的"再创作"至关重要。本文阐述的电视新闻"再创作",要求新闻编辑以受众为本,通过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策略,学会提炼和升华主题,对电视画面,恰当运用同期声以及后期编辑进行二度创作,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创新意识,提高新闻质量,增加收视率和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是少儿受众需求和儿童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起步阶段,制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少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以"少儿为本",坚持一切从少儿的角度出发,"说孩子的新闻、让孩子说新闻、为孩子说新闻",让孩子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报刊、广播、电视"都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长期以来,县级电视台在办台指导思想上都普遍存在着"简单讲政治"的传播理念,往往"以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受众为中心",导致电视节目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形成低水平重复,很难受到观众的好评.这样,电视新闻宣传创新成为县级电视台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内地电视节目形态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内地大众传媒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喉舌"和"宣传者",而是同时兼具舆论监督者、平民代言人、公德引导者、新型教育者、娱乐弄潮儿和情感沟通者等多种社会角色。传媒社会角色的多样与丰富,一方面突破了传媒传播内容的局限,"国事、天下事"固然是传媒的重点,但清官难断的"家事",鸡毛蒜皮的"琐事",嬉笑怒骂、开怀一笑、真情表白都可以成为报道对象,受众根据个人喜好各取所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2.
传者成为电视新闻文本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说,受众接收新闻不会过多考虑传者因素,例如我们在阅读报纸新闻时不会去关注采写新闻的记者,听广播新闻时也同样记不住记者的名字.但是电视新闻的受众则有可能对传者因素引起特别关注,例如出镜记者或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中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受众的不同感受.在这里,传者已经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并进而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媒体告别短缺传播之后的今天,中国的传播业进入了"营销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受传者选择余地也自然愈来愈大,传播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众传播已经从"广播"转向"窄播",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同时,广播电视受众也由群体化转向小众化,受众的收视需求越来越主动,并且分化得越来越清晰。收视"市场"于是就成为变革的最主要的动力,耶鲁大学传播学家卡尔.霍夫兰甚至认为":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升媒体公信力是个系统的问题,就电视媒体而言,公信力的提升涉及到电视传播活动的方方面面。由于"媒体公信力是一种传播过程的产物,更多的是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①,在新闻传播中,传受互动的运用增强了电视媒体与其观众的关系,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必然带来影响。电视新闻互动,从受众的角度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传者提问——受众回答——传者回馈"三个环节;从传者可操作性的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设置话题内容——设定互动形式——控制回馈言论"三个方面。当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向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渠道,如何让受众快速、准备地捕捉到有效信息,是电视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电视新闻声与画的"简单"入手,浅谈如何让电视新闻"简单",也就是如何让受众快速、有效地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化时代,电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作为电视节目主体和骨干的电视新闻更是首当其冲。如何面对挑战,笔者从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者对受众的态度以及对传者的要求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电视新闻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主播是传播媒介中的重要角色,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持人起到了"喉舌"的作用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本文以社会学"角色"理论为视角,结合播音学、传播学、语言学、美学,分析了主持人在新时代的"角色变化",论证了在媒介融合时代,主持人在渠道变化、受众变化、认知变化的过程中导致的身份转变。文章从"主播说联播"的兴起解析了主持人角色变化成因以及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刘洁 《新闻前哨》2022,(5):67-70
当下,中国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一批洋网红,其国别特性和自带"他者"属性,无形中扮演了跨文化传播的角色.本文以哔哩哔哩海外UP主"我是郭杰瑞"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主体间性"的视角分析传者、受众与内容三大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以期为全球...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利用电视设备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同步传播给广大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相对于新闻录播而言的重要播报方式。"直播"较之"录播",更具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丰富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杨静 《视听界》2004,(3):48-48
新闻评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力图使受众接受传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诉诸行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各种媒介都努力在深入认识各自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评论是以电视媒介为载体,而电视传播具有多符号双渠道、迅速及时、声形兼备和易于被受众接受等特点,对于这些传播手段特征的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能够开发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在优势。作为具象信息和抽象信息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如下的优势: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论据的极高可信度和现场实证性,使其贴近实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通过画面这一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