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教师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途径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物理素养.那么,如何从物理学科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省级立项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依托,谈谈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沈朝晖 《教育》2012,(12):47-48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指出,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它强调要改变教师"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要将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总处于尴尬地位,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为  相似文献   

3.
<正>"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现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热点话题,也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教学中也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用于生物教学更是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新课程教材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大大地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素养“互惠双赢”的过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学科知识和能力更新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信息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水准和信息意识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追求和目标。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较强,其教学方式需要生活化。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教学内容基于生活经验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信息技术课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刘进 《辽宁教育》2018,(1):71-75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始终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赢得了很多中学生的青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小组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最佳学习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信息技术与其有效整合不仅会带来教学手段的进步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会带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一课为例阐述在信息技术助推下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与反思。感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效,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低效率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分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早在“九五”时期在我市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十五”“十一五”时期,在市、区电教中心的带领下,我市有不少的中小学校也都加入了这一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由此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式转变为以任务驱动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但仍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例如教学资源、过程性学习成果难以积累,学生学习差异性大、分层教学难以落实,课堂评价形式单一等。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试图寻找一  相似文献   

15.
张文瑞 《学苑教育》2012,(21):88-89
新课程不仅意味着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化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意味着教师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的深层次创造。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认清自己在教学中担当的角色,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对话关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的全方位变革。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单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行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接受新观念,吸纳新知识,拓展新视野,走进新课改。  相似文献   

17.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也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这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出其不意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程改革评价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教学方式急需改革。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