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单位有夫妻俩同时被除名,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反面教育的材料,便向某领导“采访”,打算给某报写篇稿子。不料这位领导竟问我想干什么,我说想写篇稿子,他一听就说:“你想打抱不平吗?”吓得我赶紧申明自己的动机。这位领导虽然误会了,但他这句使我哭笑  相似文献   

2.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碰见对门老徐,我问他看没看写自己的稿子,稿子里说他有个“外孙女”,我咋不知道啊。“嗐,那是人家给搞错了,哪来什么外孙女,就是孙女。”听此,我心里一沉,这又是一个事实性差错。  相似文献   

4.
近来,有个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写的稿子难得采用,你写的稿采用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说:“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把稿子拿来看一看再说。”稿子拿来后,我粗略看了一下,立意还可以,角度也比较新,就是语言不够精练,内容有些重复。我对他说:“你这篇稿子是为电台写的,电台早新闻节目只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什么题材都想写。可一位老报道员对我说,初学搞报道,应多写身边的兵的故事,不要写部队中心工作的稿子。对此,我迷惑不解,果真如此吗?清指点。81252$队荣吉民范奋民同志:我翻看了不少文件和有关规定,屯问过一些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从未见到或听到初学写稿者“必须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讲新闻自由的。只要你写的稿子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内容又真实可靠,且不违反各种规定、法纪,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作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对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要有的放矢”。新闻报道像射箭一样,每发一篇稿子都像射出一支箭,能不能射中,就看你写稿前明不明“的”,心目中有没有靶子,这靶子就是稿子的针对性。许多稿子未被采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针对性。写稿不能老凭热情,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前,你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稿?这篇稿子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问题?然后,再把你要写的东西拿到全局去比较去  相似文献   

8.
敢于亮丑     
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子,我像大多数初学的报道员一样,也有过一段百投不中的经历。那是1991年5月,我参加完报道员培训班回到连队,写稿的热情很高。尽管训练一天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而且每天至少要写一篇。中午别人休息了,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熄灯后,我以复习功课为由,悄悄地到连队会议室里去爬格子。每当别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总是笑着说是写信。只要听到脚步声,我就急忙把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看见。稿子写完后,我总是匆匆忙忙看上一遍就悄悄地发走了。这样三个月下来,我投出的近百…  相似文献   

9.
把好数字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报刊还是广播电视,失真的现象时常发生,其中数字失真的问题较为突出。记得有一次,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某乡搞好养老保险工作的稿子,稿中提到这个乡每月发给60岁以上的老人200元养老金。因此县此乡都较贫困,我便问作者这些钱是否每月都能及时给老人兑现,经过核实没有。这一问作者慌了神,吞吞吐吐地说:“我是从县里听别人说的,并没亲自到这个乡去采访,要不保险金就改成100元吧,这样更保险些。”还有一次,我收到了这样一篇通讯员来稿,稿件写一位农村青年通过自学掌握医术,悉心为乡亲们防病治病的事迹也较为突出。但感到不足的是,稿中主人翁自学的情况交待太少。为了补充这方面的材料,使主题更深刻,我接通了这位“老”通讯员的电话。当我提出问题后,他那边开口就说:“这还不好办,你就给他写上自学过《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吧!”说完又补充道:“你看这些行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11.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12.
巴金 《出版参考》2011,(9):40-40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的报刊介绍多侧面报道,我认为这种报道形式好。本人多年来为报刊、电台写第,一般来说,稿子是反映单方面情况的,即抓住某个单位的某个方面进行重点报道,写人物的通讯也只写其优点。这样报道就存在一个问题:即不是失实的失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总有优缺点,一篇文章中全部介绍人物的优点,读者会问:难道他(她)没有缺点吗?又如,要报道某单位在深化改革方面取得好成绩,熟悉情况的人可能会说,该单位在某某方面还存在着毛病。多侧面报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报道优  相似文献   

14.
我学写稿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有一次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些人不讲卫生,觉得应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夜里,我下了很大决心,想写篇文章讲讲卫生知识,结果花了几天功夫,稿子仍然写的不象样,病句,错别字太多。宣传科的同志看了稿子后,细心修改,当面讲消息、通讯、杂谈的写作方法。宣传科长拿出《新闻爱好者》《河南石油报通讯》给我看,让我多观察,勤动脑,多动手,深入采访,心里想什么写什么,诸如好人好事,模范人物事迹。在日常工作中,我边工作边观察,夜深人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秋佳节,我带着自己近年来见报稿件剪贴本回到了农村老家。在节日的气氛中,一些亲戚朋友不解地问我,你每年怎么发这么多稿子?面对这种询问,我只说了句:跟着宣传动向写。报纸是党的喉舌,那么基层通讯员写什么样的稿件才能与喉舌共振呢?跟着宣传动向写。1994年初,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徐洪刚的高潮,大力宣扬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精神。当时由于我刚参加新闻报道的行列,写了好多篇爱岗敬业。清正廉洁方面的稿件,但无一篇发表出来。后来《前卫报》社的李编辑告诉我,要想多发稿子,发好稿子,一定要跟着宣传动向写。1995年初,全国…  相似文献   

16.
我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工作。2012年8月,《档案春秋》编辑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到浦东的期货博物馆参观,看到了陈云为外贸部起草的《关于进出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的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手稿复制件,问我能不能围绕这个文件写篇东西?我当时一愣,这个文件我是知道的.陈云利用商品交易所购买原糖一事我也是知道的,但是要围绕这些写一篇文章,我从  相似文献   

17.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记者,是要有奉献精神的。所谓奉献精神,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不在乎名利,不在乎回报,不在乎条件。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干起工作,你就会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你也才能理解到人生的价值。 我从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我负责编辑“群众呼声”版,这个版的稿子多是舆论监督方面的内容,每篇稿子都要去认真核实,常常为了来信中的一句话,一个数字,要到发生新闻的现场去好几次。当然,下去调查,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了,首先它不像写篇颂扬人家的稿子,下去有吃有喝、有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上通篇失实、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已不多了,可局部失实还经常存在,特别是以下三种现象较为严重。一、以点代面。有个基层通讯员写了几篇工作研究的稿子,都用“据苏北地区调查”的口气,而他根本没有调查,稿中的内容全凭他想象,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说:“只有以这种大角度来写,才能上大报,况且,我又没说那个具体单位,谁来对证。”《新华日报》改版以后,很少登乡、镇、村的稿子,于是,便有人在放大角度上大动脑筋,把部分乡镇的先进典型,扩大为全县、全市角度来写。二、自定“超历史”。有些通讯员为了证实现在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便说现…  相似文献   

19.
“大而全”这是初写新闻同志的一种通病。记得我初写稿子的时候,我所在的公社,猪的存栏数在全县名列前茅,我就写了这条新闻,内容从公社党委重视养猪、养猪的重要意义写到措施有力、政策兑现以及兽医站发挥作用等,洋洋二千五百多字。这样的新闻稿子自然未被采用。后来,我请教省报的一位老记者,他对我说:写新闻主题要集中,角度要新鲜,切忌“大而全”。他还问我:你写这个典型,如投给省报,在全省是否过得硬?如投给全国性报刊,在全国是否过得硬?他这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谢顾问:我写了不少新闻稿,可编辑和有经验的报道员总是说我写的稿子太“空洞”,那么,我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毛病呢?五四六七五部队维铭维铭同志:所谓“稿子写得空洞”,就是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稿子空洞的、王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深入采访不够,了解情况不细,不掌握较多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写作时只有靠概括和估计来成文。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避免稿子“空洞”的方法,仅供参考。一是要写细、写具体。这是防止空洞的一个有效方法。比方说,你在写某个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