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霍俊哲 《体育科技》2010,31(2):41-44
通过高速摄影和录像解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各阶段水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比较与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时相水平速度在助跑、踏板、起跳、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水平速度降低,特别是跨步跳造成的损失成为影响总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及三跳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及三跳技术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而提高助跑速度,减少三跳水平速度的损耗是三跳技术的重要指标。如果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和水平整度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运动员在助跑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速度,说明运动员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了水平速度;2、在前两跳中尽量减少了水平速度的损失,说明运动员的前两跳跳跃节奏快,着地动作更加积级;3、运动员的第三跳的远度明显加大,说明运动员在前两跳中较好地保持了在助跑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且运动员的弱腿具备一定的跳远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水平速度与成绩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和数理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参加199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西安站)部分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大部分运动员水平速度利用率较差,三跳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同时,三跳的起跳速度与起跳角度、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各跳落地缓冲腿的支撑负荷与脚着地瞬间和身体重心的位置关系、三跳的比例等因素是造成三跳水平速度损失的重要技术因素。此外,三级跳远运动员如何合理利用水平速度,怎样在三跳中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对提高运动成绩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任瑞萍三级跳远技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任瑞萍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冠亚军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任瑞萍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一、第二跳的距离及一、二跳的垂直速度以及跑跨跳结合能力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任瑞萍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冠亚军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任瑞萍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2跳的跳距及1、2跳的垂直速度以及跑跨跳结合能力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高速摄影、光电测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以揭示目前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运动员水平速度的损失及利用状况。指出三级跳远成绩与各跳水平速度高度相关 ,其三跳水平速度损失之和是衡量技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助跑上板的速度、单足跳后水平速度及单摆臂、三跳节奏等方面,分析了 1994年以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三级跳运动在“速度-平跳”技术运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技术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9.
速度平跳型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以速度为核心,重点提高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腾起速度,尽力保持各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关键是控制第一跳距离,增大第三跳远度。围绕这些特征探讨了速度平跳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片解析等方法,对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爱德华兹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李延熙的上板速度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蹬技术存在不足,第二跳距离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阶段跳远运动现状,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助跑速度、节奏、速度利用率以及起跳过程中的着地、缓冲、蹬伸、重心移动的扇面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灰色优势分析法,以我国部分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跨栏步速度(跨栏步的步长/腾空时间)为主因素,以跨栏步的起跨阶段的16个运动数据,腾空阶段的6个运动数据,下栏着地的14个运动数据,跨栏步的4个运动数据为子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灰色优势分析等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优势分析的结果找出影响第1栏、第5栏跨栏步速度的主要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为跨栏步速度的提高,提供训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板球测试赛中国女队7名主力投手技术的高速影像解析,从球速、投球臂角速度、投球步落地位置和步长、落地时身体姿态、球出手瞬间关节角等方面分析比较中国女投手的各项投球技术。结果发现:不同类型投手之间技术特征差异性明显,快投手比旋转投手的落地到球出手时间短;好投手比差投手落地位置和空中姿态稳定性好。通过研究还发现部分投手存在球出手时膝关节弯曲、手臂弯曲等技术缺陷,以及前脚越过击球线等技术犯规错误,提醒在比赛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跳远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姿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参加9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的11名选手为研究对象,以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和数量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姿态的某些技术参数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阶段与短距支撑阶段的动作机制存在本质区别;摆动腿着地姿态对形成上板节奏。垂直工作效果及摆动腿摆动速度的最大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features of an ideal serve in men’s professional tennis. A total of 25,680 first serves executed by 151 male tennis players during Australian Open competition were classified as either aces or returned into play. Spatiotemporal (impact location, speed, projection angles, landing location and relative player locations) and contextual (score) features of each serve were extracted from Hawk-Eye data and used to construct a classification tree model (with decision rules) that predicted serve outcome. k-means clustering was applied to the landing locations to quantify optimal landing locations for aces. The classification tree revealed that (1) serve directionality, relative to the returner; (2) the ball’s landing proximity to the nearest service box line and (3) serve speed classified aces with an accuracy of 87.02%. Hitting aces appeared more contingent on accuracy than speed, with serves directed >5.88° from the returner and landing <15.27 cm from a service box line most indicative of an ace. k-means clustering revealed four distinct locations (≈0.73 m wide × 2.35 m deep) in the corners of the service box that corresponded to aces. These landing locations provide empirically derived target locations for players to adhere to dur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收集王舟舟在'99上海全国田径冠军赛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冠军及前6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王舟舟助跑倒1步至起跳腿着地时的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倒1步摆动腿着地、离地时的身体内倾角变化规律正好与对方相反,呈减小的趋势;在起跳前及起跳开始阶段的水平速度低、起跳过程中支撑腿膝、踝关节蹬伸不充分。另外,过杆动作极不经济实效,这些都有待他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地提高与改进。  相似文献   

18.
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美国速度轮滑运动员取得的优异速滑成绩,得到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启示。对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的异同性、速度滑冰技术借鉴速度轮滑技术训练要点和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专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得出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是最接近的;速度轮滑是速度滑冰最具实效性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之一;在淘汰了老式冰刀后,对克莱普冰刀是否进行了完全的侧蹬起到了有效的训练作用等认识,对速度滑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收集黄庚的比赛技术参数,从最快运动速度,助跑最后10m 的分段速度即节奏和快速起跳的能力三大方面与鲍威尔等世界级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黄庚除最快运动速度明显差于对方外,助跑最后10m 的分段速度由于受最快运动速度的影响也均低于鲍威尔等,且节奏正好与他们相反,呈减速趋势即后5m 的分段速度低于前5m 的分段速度。另外,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偏高,起跳垂直速度所占腾起初速度的份额也少于对方,而出现垂直速度,腾起角度的差距,最终导致跳远成绩低于对方0-52m 以上的结果。找出黄庚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将有利于他今后有针对性地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对2013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张培萌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劳义两人的100m技术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张培萌的平均步长与劳义非常接近,平均步频略大于劳义,提示张培萌应加强步长能力训练,提高步长指数,而劳义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提高步频指数;张培萌和劳义的起跑反应时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劳义应提高起跑动作质量和加速能力;劳义和张培萌途中跑技术中应缩短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劳义途中跑阶段支腾比例小于张培萌;张培萌着地缓冲时间短,能够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而劳义着地角小,支撑腿缓冲退让更加积极,有利于蹬伸发力;在后蹬过程中,劳义和张培萌应尽量减小后蹬角角度,增加摆动腿折叠程度,提高摆动速度,以优化蹬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