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老诗人臧克家同志 ,创作道路长达七十余年 ,与中国新诗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相差无几 ,几乎可以说他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的新旧体诗集、诗论、诗评以及关于诗史的长短论文 ,为数甚多 ,尚无精确的统计数字。作为一名学者型的诗人 ,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要对他的一生业绩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 ,良非易事。为此 ,我曾绕室彷徨 ,搓手四顾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1 935年底说过的几句话。鲁迅指责当时的评论界“有所谓‘就事论事’乃至‘就诗论诗’”的办法 ,都不够好。他的意思很明确 ,…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诗歌理论,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代巨掌奉献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是我国文艺理论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一朵奇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我国对诗歌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仅历代“诗话”已卷帙繁巨。远在15个世纪前.刘概就在他的文艺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中引用《舜典》中语来说叫诗的意义.指出:“诗合.特也,持人情性”①。意思是说,诗是用来约束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鲁迅的诗论对犯国古典诗歌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虽然他的诗论专著几乎没有,并一再声称自己对诗是u外行人”“,间或写点…  相似文献   

3.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评家。不过,他的诗评不是以论文形式,而是用诗歌形式,以诗论诗,言简意赅,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如一串璀璨的明珠辉耀诗坛,传诵千古。他的《戏为六绝句》就是一组代表性的以七言绝句形式写的诗论。这组诗评共有6首诗歌,针对初唐和盛唐中,一些文人学士为扭转因袭下来的柔靡文风而对齐梁文学进行猛烈批判时,连楚辞、汉赋也  相似文献   

4.
屈赋与鲁迅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作家中,鲁迅、郁达夫、田汉都以擅长写旧体诗词著称。“于古诗文,虽工而不喜作”①的鲁迅,在他那多是投赠友人的诗篇中,每能咏性情,述怀抱,砭时弊,意境深闳,戛戛独造,别具风格。诚如郭沫若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②鲁迅旧体诗来自哪一路?主要得益于哪些前辈诗人?说学杜甫者有之,说学李商隐、李贺者有之;柳亚子认为“鲁迅先生的诗,追踪汉魏,托体风骚”;③郭沫若赞扬《“惯于长夜过  相似文献   

5.
鲁迅把自己比作牛。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唐代诗人杜甫以种松伐竹的日常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6.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藏克家写的。请认真阅读课文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歌颂谁?为什么要以“有的人”为诗的正题?前一个问题你一定能正确地回答,从诗的副题“纪念鲁迅有感”,以及诗中有些从鲁迅的名句脱出的句子,可以看出它要歌颂的是鲁迅先生。这是诗人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当年10月1日,人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诞生。不久,又在首都隆重地召开纪念鲁迅的大会。诗人在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后,写下了这首热情赞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诗  相似文献   

7.
吕睿 《现代语文》2007,(10):35-36
学术界目前对沈从文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小说和散文这两个领域,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过他的诗论。事实上,沈从文虽然没有直接进行过诗歌创作,但他在部分通信和杂文中却显现出丰富的诗学观念:坚持诗的艺术性,以诗情的“真”、诗人的“善”和诗体的“美”为标准评诗。  相似文献   

8.
讲两个有趣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诗人海涅办了个诗刊。有一回,他收到了一份诗稿。作者写道:“编辑先生:我这个人不大拘于小节。只写了诗,标点请您给我补上。”诗人海涅马上给他回信:“亲爱的先生:以后你要写诗的时候,只需寄些标点来即可,诗我们会写。”  相似文献   

9.
安文江 《学习之友》2006,(10):58-58
在纪念鲁迅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时候,周海婴推出了30万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在最后补上的《再说几句》一节,海婴披露:1957年,毛主席在上海请周谷城、罗稷南等湖南老乡叙谈。其时正值“反右”.罗稷南先生斗胆向毛主席提出个设想: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主席沉思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谈到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杂文集写后记时说过:“我的要写后记,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又说,集子“也照见了时事,格局虽小,不也描出了或一形象了吗?”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杂文,是非常注重形象的描绘的。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使叙述、议论形象化,通过形象说理,这是鲁迅的杂文重要特色之一。钱谷融评鲁迅杂文时指出:“他很少抽象的发议论,他的议论常常是包孕在事  相似文献   

11.
1996年9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同志十首未发表过的诗词,其中《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两首,在1997年《诗刊》第一期《毛泽东诗选辑》中也选辑了出来。可见这两首诗在毛泽东诗词所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透过这两首诗,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用诗这种独特的艺术评论形式,站在与历代诗人以诗论诗的不同角度上来对鲁迅的诗进行高度的评价。 以诗论诗是我国诗歌创作题材的一种取向,而且源远流长。李白对屈原,杜甫对李白,韩愈对李白、杜甫都有过以诗论诗的精神概括  相似文献   

12.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不仅是英国的杰出诗人,而且也是世界的杰出诗人。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斗士。他的名字,早为我国人民所知。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已作过介绍,苏曼殊先生、胡适之先生很早已将他的一些诗作翻译介绍到我国。这些,大抵都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正如鲁迅先生1925年在《杂记》中所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曾有过一种独特的气象:汉魏以后,由于佛教的传播和禅宗思想的流行,以诗论禅、援禅入诗渐成风气。诗人谈禅,禅师占诗成为雅趣,历代诗人以此相沿成习,诗学与禅义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及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之论一出,却又引发了一场是非之议。争论的焦点就是诗歌的创作欣赏和学习是否等同于参禅。  相似文献   

14.
亦门S.M.,原名陈守梅,又名阿垅,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诗人.解放前后,他写过近百万字的诗论,其著述之丰,在新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关于他的诗论著作,主要有《人和诗》、《诗与现实》(三册)、《诗是什么》.其中前两种写于解放前,后一种写于一九五三年,计十八万八千字,于次年五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诗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单独成书或比较系统的诗论、诗格以及论诗为主的笔记。其形成情况:一、录历代或前人的诗话以备习用;二、部分征引前人和同代人的诗论,同时有自己的论述;三、自成系统的诗论和诗学资料整理叙述;四、他人的诗话作丛编。本所及主要是指传统书目列入“诗评”一类的作,约130余种,考述其作、版本及内容,诗学观念等,对目前有关的记载多有正误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缁衣”一词,历来或注为“黑色的衣服”,或引《诗经·缁衣》篇,注为卿大夫所著之朝服。我们结合记念文章,领会《惯于长夜过春时》全诗的主旨,认为不应将“缁衣”释为“黑色的衣服”。该诗是诗人怀念友人之作,诗人是将《诗经》中的《缁衣》诗,作为怀念战友的典故来用的。最早解释诗中“缁衣”一词的是许寿裳。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到他问起鲁迅写这首诗的情况时,鲁迅解释说:“那时我的确无写处的,身上穿一件黑袍子,所以有缁衣之称。”后来陆续出版解释研究鲁迅诗歌的专著。如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倪墨炎的《鲁迅旧诗浅说》、郑心伶的《鲁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才还表现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大量“诗论”上。这些“诗论”虽然如同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一样是书中人物说的,应该与曹雪芹专门写的“诗论”有所区别,但我们把小说中的“诗论”与敦氏兄弟、张宜泉等人对雪芹诗词的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克瑞因(Ste 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国小说家,他写了不少好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如《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和《小船》(The OpenBoat)等.他也是一个继承了惠特曼和迪金森的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以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先驱的美国近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葛瑞葛里·柯索说:“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我不能对你谈诗而不谈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诗人,我就是我写的诗.”(见《诗人谈诗》当代美国诗沦,陈祖光译,第307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中肯.艾青说过:每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缪斯:惠特曼和着他的缪斯散  相似文献   

19.
钟厚涛先生对<沦浪诗话>理论体系否定的角度和方法等是不成立的.严羽"说江西诗病"不是<沧浪诗话>的逻辑起点,而只是重要论据之一,"说江西诗病"并不代表要对"江西诗论"全盘否定,不能以<沦浪诗话>反"江西诗派"不彻底为依据,来否定<沦浪诗话>的体系.而"以禅喻诗"只是<沦浪诗话>诗论的论证方法之一,不能以比喻中的瑕疵来否认<沦浪诗话>的体系.<沧浪诗话>中的复古继承了复古创新的优良传统,对矫正时弊起着积极作用.因此,钟文抨击<沦浪诗话>的三方面,"立论动因的消解"、"言说策略的失效"和"批评后效的落空",都不能说明<沦浪诗话>不具备体系,何况这种批评本身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沦浪诗话>的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