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2.
振动力量训练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振动力量训练是利用人体接受机械性刺激而产生有节奏的生物学反应而进行的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它还处于测试阶段,但在力量训练中已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主要从振动力量训练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振动的生理学基础及有关振动系数等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振动训练--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辅助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扬  何耀锋 《体育科学》2006,26(6):84-84
振动训练(Vibration Training)与常规阻力训练的组合被认为比传统单一的阻力训练效果更好。尽管在当前有关振动训练作用的研究中,缺乏在实验条件上的严格控制,但该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振动能对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提高有急性和长期训练作用。然而,振动对于发展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作用是由它自身特性(实施方法、振幅和振动频率)与训练安排(训练类型、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量)所决定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决定了振动对神经肌肉系统的负荷强度。而振动负荷应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才能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效果,且刺激肌肉最有效的振动频率应控制在30~50Hz。虽然目前最理想的振幅还未确定,但小振幅似乎对于提高肌肉力量来说还是不够的。然而,需要强调并注意的是:振动的应用方法(振动对靶肌肉组织的直接刺激或间接刺激)可能会影响传递到肌肉组织的振幅和振动频率量级,因此,它也可能影响振动训练的效果。在振动训练过程中,振动的强度和负荷量越大,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提高越明显。另外,振动训练提高优秀运动员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的效果远比非优秀运动员的明显。  相似文献   

4.
振动力量训练的机制和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笔者采用文献综述法 ,对影响振动刺激力量训练的因素进行综述。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 ,振动力量训练能行之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柔韧性。  相似文献   

5.
论机械性振动刺激对提高肌肉力量增长的机制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发展,使屈伸肌的最大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柔韧性都能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本文从生理学角度论述了振动力量训练的可行性,并针对振动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7.
振动力量训练即时效应与结构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以其能够用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及爆发力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根据振动刺激时间的不同,将振动训练所产生的效应分为即时效应和结构性效应,对影响振动力量训练即时效应和结构性效应的因素进行综述,并对这两种效应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像解析、实验等研究方法,以江苏省14名健将级以上游泳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振动训练运用在平时的力量训练中,经过9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出发的反应时、出发效率以及转身动作改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9周振动频率为30 Hz,振幅为2 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振动刺激能够有效的提高游泳运动员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对提高游泳运动员的出发、转身蹬边速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训练学领域振动训练以能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而备受教练员和健身教练的关注。以网球运动员肩关节屈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振动训练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实验前后组内测试的IsoMed有关参数指标可以推断,上肢一般力量训练方案和振动训练方案是有效的;(2)振动训练比一般力量训练在肩关节屈伸IsoMed有些相关参数指标上显示效果较好,即振动训练比一般力量训练使机体承受更大的负荷;(3)振动训练方法对网球运动员上手发球产生的影响与一般力量训练方法对其产生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系10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实施了6周两种不同方法的力量训练后发现:振动力量训练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组,其CYBEX等动练习机上的峰力矩、每次作功、平均作功、到峰力矩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只进行传统力量训练方法的对照组.提示振动力量训练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女子铅球运动员支撑腿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对广州市伟伦体校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特征与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制定专门的训练方法,全面发展身体力量,结果表明,有效地运用多种力量训练方法,合理地发展,对短跑运动员提高短跑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旨专项力量对短跑成绩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作为一项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很大的要求,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体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执行能力,尤其是在对跆拳道运动竞技规则的改变以后,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会选用核心力量训练,但是关于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的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大连市20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文章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入手,确定测试指标,分别对运动员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后对其进行体能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后的追踪测试与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了解其核心力量变化的特点、规律,探寻稳定与非稳定对核心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体育学院2011级平均年龄为20岁,参与体育锻炼年限为5±1年的女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A、B、C三组,除均参加正常术科课锻炼外,A、B两组还要分别参加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1h的非稳定与稳定核心力量训练的干预,C组为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8周训练干预结束后,三组均继续参加正常术科课的锻炼。本实验采用"智能核心肌力诊疗系统"等多种仪器,进行5次追踪测试受试者不同阶段核心肌力、人体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多项指标。用SPSS16.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进行三组不同阶段数据对比;不同阶段数据变化量组间对比。结果:(1)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的受试者比未干预核心力量训练的对照组在核心区等长肌力有显著性差异;(2)在停止训练后,采用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组核心等长肌力的下降趋势相比采用稳定核心力量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建议:(1)稳定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核心区等长肌力;(2)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对延缓核心区等长肌力下降有一定帮助;(3)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难度较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提高肌力的效果。建议在体育院校女大学生体能训练中适当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尤其是非稳定形式的核心力量训练,以帮助增强核心区力量素质,为今后顺利完成专选课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一般力量和核心力量提出的"源头问题"为基点,对两者在力量素质训练实践中的作用进行理论上的梳理,论述了一般力量和核心力量的关系。目的在于阐述"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实践应处于的地位,一般力量应吸收核心力量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但不能将核心力量作为"基础性"力量训练的全部,不能将其绝对化,体现力量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和系统化,为"核心力量"更深、更合理的融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田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发现,运动员们长期将体能力量的训练放在四肢上,忽略了身体其他核心部位的肌力训练。这种身体内部的非平衡状态破坏了运动员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得力量在运动员运动过程当中难以爆发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在器械运动训练当中表现不俗,而在运动场上却发挥失衡的原因。因此,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将来运动员的振动力量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力量素质的作用在散打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关于散打的力量训练相关理论比较缺乏,尤其是力量特征以及力量训练的方法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归纳。为丰富散打项目运动训练的理论,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文章从多学科的视野,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综合得出散打运动的力量特点以及目前散打力量的训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散打运动力量训练的方法及手段,为散打项目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套路对力量的总体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腰腹力和上、下肢及全身的爆发力。由于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项力量随之要有特殊的要求。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民族或地域所共有的健身、文化、精神的统一,没有巨大差别的运动方式。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曾提出继承、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还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了解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武术开设课程不足,缺少文化精髓。本文试对中小学的武术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学科理论构建和运动实践的角度,探究运动训理论的练演进过程和前沿问题,重点围绕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热点、前沿关键词、核心作者、作者学术合作、热点文献、高被引文献以及核心机构和高被引期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田麦久、过家兴等构建的以竞技能力、训练观念等为基础的传统运动训练理论始终是研究热点;适应运动训练实践的需求,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为主的跨学科实证性研究成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美国、德国等国外训练理论的影响下,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理论成为焦点问题。在建立体育智库的背景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逐步走向国际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