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齐鲁晚报从创刊至今20余年,副刊一直如涓涓细流、缕缕清风,滋润吹拂着读者的精神田园。作为副刊的耕耘者和守望者,我感觉,《青未了》与读者共成长共分享。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报纸的系统整体中,副刊是一个重要的小系统。忽略它不仅影响其独特功能的发挥,而且必然削弱报纸大系统的整体功能。报纸副刊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属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文化效应。副刊与读者的关系决定了它的首要特性:广延共赏性。失去读者,副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报纸副刊必须根据读者文化心理需求来确立自身应有的文化功能。报纸的传播比起任何书刊都更为广泛,作为报纸一部分的副刊自然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既是最广泛的,同时又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读者。面对这样的读者系统,副刊文化必须具  相似文献   

3.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副刊读者心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求知心理读者有求知欲,否则就不会读报。作为报纸副刊的读者,他们总  相似文献   

4.
日前,北京晚报副刊中心的同志谈论2000年办文艺副刊的设想,谈如何改进工作。这再次引发了我对办文艺副刊的思考。共想了三个问题,姑谓之“三题” 休闲性我认为,文艺副刊的本质是休闲的。 人们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读读报纸的文艺副刊,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休息和放松,是为了得到轻松和愉悦,并在轻松愉悦中得到陶冶或精神上的寄托;而绝不是把已劳累了一天的身心再重新紧紧地绷起来。这就是读者对文艺副刊最基本的要求。 办文艺副刊者,绝不能忽视读者的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而应从这一要求出发,来考虑文艺副刊如何办。 正是为了适…  相似文献   

5.
读者为什么要读副刊,喜欢读什么样的副刊?编者为什么而编副刊?应该办出什么样的副刊?编辑与读者需要形成一些什么共识?我试图从副刊读者心理的角度做一些探讨,并从编辑的角度寻求某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老百姓》是《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副刊中出版较早、时间较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刊于1938年11月21日,到1942年7月21日结束,前后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光、曾易。《老百姓》副刊是“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的一次成功尝试。”就这个副刊而言,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即充分关注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办报为大众、办报靠大众”  相似文献   

7.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品位。"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著名报人赵超构一语道出了副刊的地位。好的报纸副刊,是陶冶读者情操、净化读者心灵的"精神家园"。然而,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报纸为了占有一席之地,都争相在副刊上下足工夫,将报纸副刊看作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的一个有效手段。1.副刊要贴近报纸的整体特色。楚天都市报的副刊形成  相似文献   

10.
英国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但要使读者对这张报纸产生持久兴趣,则要依靠副刊对他们的吸引。以副刊“留客”,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眼球,让读者积极参与,做好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这是报纸副刊肩负的越来越重的任务和使命。一、充分了解当今读者对副刊的期待长期以来,出现在读者视线里的报纸副刊,往往是纯文学的面孔。如今,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工作步伐,愈来愈多的文化娱乐,愈来愈多的消闲去处,要使读者认真、长期关注一大堆报纸中的一个版面,已显得困难。如今,读者对副…  相似文献   

11.
副刊不副     
报纸副刊是读者读过时事新闻之后的一处精神家园。在快节奏生活时代,打造一个精美的精神家同十分不易。编者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撷英采珠,才能编出一版能够令读者认可的副刊来。现在的副刊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传媒业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作为副刊编辑,要视野开阔,兼收并蓄,使副刊真正受到读者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12.
报界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指的是新闻利于快速吸引读者眼球,刺激购买欲;副刊则利于培养持久兴趣,最终留住读者.副刊要经得起读者品味,就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读者,适应并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多方面需求.推出具有梯度层次的版面、栏目,让不同读者能在副刊上找到各自喜爱的内容.新时期报纸副刊特别注重与读者互动,比如定期推出百姓关心的话题,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比如不同文体的同题竞赛、读者点题、倾诉热线等,都是副刊与读者互动的创造.《闽西日报》副刊从1995年起每年春节开展春联大奖赛,吸引最大范围读者参与.16年来不断创新大赛形式,先后搞了"读者最满意的对联"评选、"新千年春联大赠送"、全国范围公开招聘主评委等项目,让大赛高潮迭起,最大限度激发起广大读者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报纸的副刊办得更活更好,将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愉快,是对副刊编辑工作的巨大挑战。报纸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要吸引更大范围的读者,副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改变了副刊的传统生态,它逼迫副刊人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和新时代时尚阅读的需要,副刊必须取悦读者、指导读者.副刊,必须寻找改良措施,应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担当文化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周俊芳 《编辑之友》2013,(7):52-53,63
副刊是现代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和培养固定读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网络时代报纸副刊的创新之路,首先是要改变副刊定位,其次是版面设定不能为文学而文学,第三是编辑策划丰富多彩的副刊内容,第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副刊资讯。同时,要努力挖掘"草根文学",使其成为副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争取读者的阅读是报纸副刊连载的终极目的,所以报纸副刊连载作品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连载作品要吻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要对所选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才能选择适合读者受众广泛阅读的作品。副刊连载的作品选择和读者定位最为关键,曾经是报纸最大的卖点。要办好报纸副刊的连载,编辑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学习创新,要调研图书市场掌握信息,因为编辑的修养,决定着报纸的品位。编辑要有大格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才能保持副刊连载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报纸副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连载,以作品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把独特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对读者的心灵,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连载版面,拓宽了报纸副刊的发展空间,开拓了报纸副刊的新局面,成为保持了副刊应有品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纸副刊在百年发展史中逐渐形成"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办报思想,意思是"以新闻招徕读者,以副刊留住读者".无独有偶,西方报界也有"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许多县市报纷纷把增办和办好副刊当作扩大读者队伍、促进发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如何才能办好县市报副刊呢?特色是报纸存在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县市报要办好副刊,就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抓住地方特色做文章。一、要从定位上突出地方特色,贴近读者和社会。县市报副刊的读者定位,应该是本地域的每一位读者。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和延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