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和技术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测试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集训的U18女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和技术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中锋高大,后卫矮小,前锋身高居中,优秀后备女篮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高于总体水平;前锋队员体能最好;前锋、中锋和后卫队员体能达标率不高;前锋和后卫队员的防守移动、传接球和运球投篮等技术水平优于中锋;中锋队员的内线突破能力优于前锋和后卫.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美、俄、澳四强中锋进攻技术用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女篮中锋队员内线进攻能力三项技术指标(抢位的能力、投篮方式、传接球能力)均强于我国女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训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以及28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赛中优秀中锋进攻技术进行研究,发现优秀中锋具备很强的近篮强攻能力和抢篮板能力;优秀中锋还具备很强的控球、支配球的能力,能够更多地融入到全队集体打法中去,并针对我国女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训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录像观察、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部分NBA顶尖中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攻能力及防守能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锋技术能力与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联系紧密,现代篮球运动攻防转换速度加快的趋势下,要求中锋运动员应具备更强的移动进攻能力,防守中更强调空间掌控能力,旨在为我国篮球中锋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第13届世界女篮锦标赛大前锋进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98年5~6月在德国举行的第13届世界女篮锦标赛部分大前锋进攻特点的研究,从中揭示出本届世界女篮大前锋进攻特点,探究女篮大前锋进攻技术、比赛运用诸方面的发展趋向,为我国女篮大前锋的选材、训练与使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NBA2008--2009赛季季后赛第一轮全部56场比赛中单场得分最高排名前9位的各队中锋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区域中锋运动员背身持球进攻瞬间脚步落位情况与其转身方向和进攻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区域中锋运动员进攻脚步落位情况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区域,不同的落位形式与特定的转身方向存在显著联系;中锋运动员不同区域进攻方式的选择各有不同.基于此,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中锋背身持球进攻技术的相关防守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2年9月,我观摩了在江苏举办的世界女篮锦标赛。虽然观摩时间很短。但比赛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我曾是中锋,想就中锋在球队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随着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现代女篮比赛更加紧张、激烈,对抗性越来越强,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大队员的要求,更趋于多极化、多样化,中锋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篮球比赛中中锋的移动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攻中,中锋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防守.完成选择位置切入、接球;或是快速;隹确、合理地完成进攻要求。通过对28场我国篮球甲A联赛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中锋在比赛中如何移动、移动的时机、移动进攻的技术特点,以及移动进攻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世界兰球强队的中锋高度普遍增长,进攻技术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兰球中锋的高度虽然也明显增长,但与世界强队中锋相比,还有差距,进攻技术也还不够全面。我国兰球运动要在短的时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迅速提高中锋进攻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也就是从我国兰球中锋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全面进攻技术,突出我国快速、灵活、全  相似文献   

10.
1979年8月,美国华盛顿布莱特职业篮球队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8月24日、29日分别与八一男队和上海队进行了两场比赛。通过观摩,我们看到了我国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看到了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也看到了我队与各队之间的差距。这次我们对中锋队员的技术情况作了临场统计,现就我国中锋队员与美队中锋队员在进攻中所存在的差距,谈谈我们的看法。一、中锋队员进攻中的移动区域及其对战术的影响移动是中锋进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及时合理的移动不仅能给自己创造很好的攻击机会,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同伴创造机会。这除了要有正确的移动技术以外,移  相似文献   

11.
WCBA联赛中、外优秀中锋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WCBA联赛优秀中锋运动员技术运用能力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国内运动员在获得球能力上整体不如对方,尤其在抢篮板球能力上与对方差距最大;在支配球能力主要方面双方实力相当,国内中锋运动员篮下进攻时应用投篮技术范型较多而变式相对较少,投篮时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对抗能力不强,尤其在挤扛中动作的稳定性较差,但比对方快速、灵活和全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摩第28奥运会女篮比赛录像,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小组赛所有比赛场次中中锋队员个人强攻能力技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女篮中锋在个人强攻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NBA2006-2007季后赛第一轮共计16名首发中锋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时不同类型中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阵地进攻中的落位和移动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总体上,NBA中锋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以前相比在体重、克托莱指数上略有增加,而身高却略有下降;中锋运动员成熟的年龄有提前化趋势,特别是兼任中锋的运动员的成熟年龄和进入NBA的年限提前趋势比较明显;不同类型中锋运动员在不同区域内的落位等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有位置分工,位于多位置的队员,一般讲都具有所在进攻位置的擅长技术,这种擅长技术是运动员长期训练,反复摸索的结晶。位置比较固定的运动员,必定有自己熟悉的进攻区域,有自己习惯的投篮点,比如长期活动于三秒区附近的中锋,在他熟悉的进攻区域——即使防守严密,层层人墙,他也能如入无人之境,自如地运用技术。但如果把他拉到七、八米以外的外线区域来进攻,即使对方防守松动,而他作进攻动作时,也好象缺了点什么……。当然我们绝不赞同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的位置固定、呆板,然而过硬的基本技术和习惯的进攻区域绝不矛盾,技术全面的“满场”和“遍地开花”的运动员在比赛实践中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中锋的位置特点1.背对篮落位中锋队员多是背对篮筐或侧对篮的,所以中锋的技术很多都是背对篮或侧对篮技术。背对篮接球后进攻时,必须运用转身,面对篮才能攻击,所以中锋很多技术都是与转身组合在一起的。2.高空技术多中锋队员身材高大,而且当代中锋的身体能力很好,跑得快、跳得高,进攻中的扣篮、补篮运用很多;防守中的封盖技术运用也很多。各种抢篮板球技术以及与抢篮板球组合在一起的技术很多都是在高空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男子篮球队先后涌现出了几名优秀的中锋运动员,这些运动员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素质俱佳,技术全面,战术意识强,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在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移动长城"美誉的三大中锋--姚明、巴特尔、王治郅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家队中锋运动员在近几年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朱宁海  张琴 《体育世界》2007,(11):87-88
现代篮球中锋的投篮技术是一项强对抗的进攻组合技术,它是由抢位、接球和投篮组成的,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意识和抢位的对抗性,接球的攻击性和投篮的应变性,针对中锋在比赛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职责,对现代中锋进攻特点加以研究为今后中锋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机体供能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国家青年女篮、辽宁女篮、沈阳部队女篮、河北女篮等甲级女篮的优秀女篮运动员。1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临场观察统计法、实验法。2 讨论与分析2 .1 优秀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活动的方式和特点2 .1 .1 优秀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活动的方式比赛中 ,优秀女篮运动员要在快跑、中速跑、慢跑、走动、滑步、跳跃等运动活动方式中完成投、突、传、运、防等多种多样的攻防技术动作 ,并且常常是以最大强度或次最大强度去完成上述攻防技术动作的。据临场观察统计 ,优秀女篮运动员在比赛中移动的总距离大约…  相似文献   

19.
在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我国女篮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通过对各国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的比较发现:我国女篮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已达1.86米,超过四强及冠军美国队4厘米,平均体重超过四强4公斤,并且“平均体重/身高”指数相差不大,而且我国女篮运动员略占优。这说明我国女篮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方面已达到世界强队的要求,从身体形态上讲,我国女篮已不再是“以小打大”。但发挥身体优势,还需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战术等作保证。保持并发扬“快速、灵活、准确、全面”的技战术风格,让大个儿队员具有小个儿队员的特点,是我国女篮复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 ,对我国女子篮球队后卫与第 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前 4名队后卫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中国女子篮球队后卫运动员得分能力不强导致进攻能力下降 ,防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应加快优秀后卫运动员的培养 ,相应地提高后卫运动员的攻击意识和攻击能力 ;加强后卫运动员与前锋、中锋运动员之间的配合 ,提高防守技战术变化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