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虽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土家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保护上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因此,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挖掘、抢救、保护的力度,使土家摆手舞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土家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2.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06年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5年的发展,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恩施州利川市摆手舞的现状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传承人是摆手舞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摆手舞传承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摆手舞发展的外延,并提出了构建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责的发展路径,使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步入有序的轨道,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土家人即“华兹卡人”,就是本地人之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它融土家歌、民间体育及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块魂空.摆手舞土家语称为跳“舍巴”,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摆手舞也是一种典型的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大摆手舞”和“小摆手舞”;根据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广场摆手舞”和“原始摆手舞”等.  相似文献   

4.
高花灯是流行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一带的土家族舞蹈,其表演形式古老、粗犷、豪放而又悲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沅古坪高花灯蕴含着土家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创造力,它是武陵地区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沅澧文化积淀的瑰宝。本文从沅古坪高花灯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其表演形式、传承载体及发展困境进行了多角度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传承和发展沅古坪高花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7):592-595
来凤土家摆手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趋于重点保护的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从它的起源、开展现状着手,发现影响摆手舞开展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摆手舞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何飞  伍广津  李婷婷 《体育科技》2013,(1):32-33,36
猴鼓舞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是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广西上林县瑶族传统猴鼓舞的来源传说、制作材料、表演形式、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猴鼓舞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度解剖,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摆手舞的起源以及表演形式,将旅游体验与摆手舞的表演项目相结合,探折并设计开发基于游客体验的摆手舞的表演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在游旅景区推广摆手舞并传承土家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逻辑思辨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节日庆典、旅游经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中的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文化流动规律下的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播,从而为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摆手舞是流行于湘、鄂、黔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健身娱乐活动,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文章通过对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办公室人群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的创编原则,并初步创编了一套适合办公室人群健身的土家族摆手舞健身操。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摆手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民族娱乐体育项目,源远流长。经过流传改造提高,成为土家族地区现代生活中各族群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娱乐体育活动。首先,摆手舞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它是土家人民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庆丰收的一种舞蹈仪式。第二,摆手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四个方面。第三,摆手舞的表演形式有完整的程式,人数众多,要求有很好的组织。第四,摆手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因此,挖掘和整理这一古老的民族体育艺术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1.
杨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112-113,127
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源渊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沉积,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内涵,历经时代变迁而演变为当今的各种体育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动作灵活多变,集大众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在当今提倡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大力开发挖掘土家族摆手舞体育文化,来满足现代土家儿女全面健身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焕婷 《精武》2013,(36):122-122,124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摆手舞在学校体育中的宣传、推广以及推广中所受到的局限等方面进行解析,阐述其必要性及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摆手舞与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土家族摆手舞和太极拳的练习者进行调查及生理指标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比太极拳更适合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战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内容之一。摆手舞在土家语中称为“舍日巴”,意即“跳摆手”。土家族的摆手舞与祭祖活动有明显联系。舞者在锣鼓的伴奏下,用舞姿朴实、节奏鲜明的摆手、屈伸、回旋等身体动作表现土家族的历史变迁、生产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吸取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人类的智慧、文化传统。对太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研究对提高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增进国际间友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法,叙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太极文化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指出了在当前环境中太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紧迫性,并对太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也是中华民族重要身份象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然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遂溪醒狮,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时期却能不断发展扩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类比归纳法对遂溪醒狮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俊 《精武》2013,(19):156-156,158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指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挡、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可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弘扬传承和振兴等工作。本文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影响因素出进行分析探讨,井提出几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从而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柴明霞 《灌篮》2021,(2):142-14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地方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承载。高校弘扬体育文化的关键在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武术文化价值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土家族武术是土家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土家族劳动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武术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人民的文化活动方式,土家族武术现在已经成为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湘西墟场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论:墟场体育是湘西苗族、土家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它与土家族和苗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并具有自然性、表演性、节庆性、自发性与兼容性等特征。建议:构建墟场体育服务体系;就地原生性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利用传统节庆日,打造墟场体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