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也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即使在口语,书面语,广义的语言包括声音语(口语)、文学语(书面语)和态势语(体态语)都很发达的情况下,体态语言仍没有失掉其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语、书面语不能表达、不易表达或表达不清的时候,体态语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体态语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体态语言,指人们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体态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可观性,它给人的印象往往十分深刻。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身体姿势,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是教学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运用语言进行讲解授课外,还应运用另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社会学家把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体态,称为“体态语言”。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在体育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运用语言进行讲解授课外,还应运用另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它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是主客体进行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师体态语言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音的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用身体各部位表达的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等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是人在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6.
王业锋 《学周刊C版》2010,(11):113-113
一、体态语言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彼此沟通的重要工具。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这个“无声语言”就是“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具体来说,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人的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体态姿势等。  相似文献   

7.
非言语表达,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表达只是口头语言表达。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在现代教学中,口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9.
谈体态语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它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体育教学中很好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以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的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五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五个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体态语(body language),顾名思义是指人借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姿态来表达某种信息的系统,是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动态有形的体态语言和静态无形的体态语言,前者主要指头语、面语、眼语、手语、身姿语,这些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唯一的,那便是语言,而传递信息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有声语言,也可以用无声语言,即人体的形体表现和动作,也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手脚表情和面部表情等数种。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一个微笑,都可以传情达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态语”,  相似文献   

13.
所谓体态语言,又称态势语,是指人们用身体的态势或动作来表露心迹,交流思想的一种无声语言。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频繁的人际接触、交往过程。因而体育教师若能正确地认识体态语言的特点,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大有裨益。首先,教师运用体态语言可以表达层次丰富的立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只是词) 38%的声音(包括音调和其它声响) 55%的无声语言。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大部分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无声语言在其教学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肢体语言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肢体语言是为了加强交流的效果,给交流的双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交流时借助身体形态表意的一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观察到,肢体…  相似文献   

15.
邹军 《辽宁教育》2008,(7):63-64
体育与其他的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是身教的直接贯彻者。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运用语言讲解授课外。还使用了另一种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言”来完成辅助教学任务。体态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庄重而稳健的举止、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健美的身体、亲善友好的表情等都能够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6.
体态语言是教师常用的特殊语言,是言语行为以外的用以传递信息的无声表达形式。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言语行为不可替代的巧妙传递信息、丰富语言情感、促进牢固记忆等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运用体态语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活动,教师除要努力培养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外,还要学会运用体态语言来丰富教学行为。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表情、动作,会使教学活动更精彩,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讲课时如果面孔僵硬,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丁昌明 《成才之路》2010,(13):10-11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那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试结合笔者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就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8.
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有声语言外 ,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 ,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 ,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 ,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 ,各家说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 :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五个方面。行为科学告诉我们 :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 ,即体态语言都可能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 ,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使教师的体态语言能更好地辅助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  相似文献   

19.
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河北教育》2005,(21):36-36
体态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及姿态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从广义上讲,教师本人也是一种媒体,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声音、板书、姿势、表情等传递教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它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可见,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20.
马影  刘兰香 《考试周刊》2011,(78):147-148
语言按声音的有无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所谓有声语言是指能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即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媒介,而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是人类交流的另一种形式。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师生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特别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声和无声语言结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