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慎(1488—1559或1568),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1511)举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二十四岁。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倡导百官同僚议论明世宗生父的庙号和祭祀的斗争,仗义冒死跪伏在北京左顺门请愿,世宗大怒,廷杖杨慎等一百六十余人,被贬官和废黜的一百八十人,并将杨慎流放云南永昌(  相似文献   

2.
海瑞,字汝贤,广东省琼山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一五一五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公元一五八七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一五四九年)举人,会试下第,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谒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后历任淳安、兴国知县,至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次年五月,上疏  相似文献   

3.
明世宗即位初年尚对矿禁执行很严,但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武定侯郭勋大力陈言开矿后,世宗的开矿活动终嘉靖朝一直在断续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世宗的开矿经历竟然成为其后明神宗坚持开矿的依据。神宗派出的内官数量众多,且时间持续较长,远胜嘉靖朝,故危害也更大。  相似文献   

4.
杨慎论民间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四川新都,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宦大家。父亲杨廷和是明武宗、世宗两朝的名宰相。杨慎以贵胄出身,又盛负才名,自幼被李东阳目为小友,人称杨门“贾谊”。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仕馆阁。嘉靖三年(1524年)因“议大礼”忤逆世宗,两遭廷杖,大难不死,被“永远充军”,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三十一年,客死戍所。  相似文献   

5.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F0002-F0002
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 李渭 李渭,号同野,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  相似文献   

6.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终年七十二岁。慎颖敏聪慧,博学多识,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因议大礼直言切谏,引起明世宗的反恶,杖谪云南永昌。“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薪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之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明史·杨慎传》卷一九二)。 杨慎生活的时代,正值明代内忧外患日益加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时期。这时,明王朝正向后期转化,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繁多,农民被迫大量逃亡,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  相似文献   

7.
王廷相字子衡,号严居,又号浚川,人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人.生于明宪宗成德元年,卒于明世宗嘉靖22年(公元1474-1544年).童年(13岁左右)以擅长古文诗赋著名,22岁举于乡.29岁登进士第,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才子.他一生从政的时间较长,虽因刚直不阿屡遭宦官谗毁,但官一直做到临终前三年,至兵部尚书和太子太保.他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上,曾多次出谋划策,亲统兵马,镇压过农民起义;同时,也  相似文献   

8.
潮州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山川清雄,人士秀伟。自秦汉而降,政教南被,人文渐著。邹鲁流风,韩赵遗泽,历代不替。至有明一代更盛,菁华翕聚,英贤辈出。薛侃堪为时贤之翘楚者。薛侃,字尚谦,曾号钝子,又号常思子,阳明先生“以其质虚,赠号中离”,故又号中离先生。潮州揭阳人。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公元一四八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廿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壬午,享年六十。他是阳明心学在岭南的传人。他二十九岁时,在南京师从王明阳,“服良知之教”,“是为先生隶王门  相似文献   

9.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他少年聪颖,博学自负,颇喜谈兵,为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所赏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俞大猷将陈第召致幕下,教以古今兵法及战守方略。大司马谭纶巡察福建,高度评价陈第的军事才能,誉为“俞、戚之流亚也。”从此陈第开始了戎马生涯。他起家京营,出守古北  相似文献   

10.
王守仁镇压南赣农民起义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生于公元一四七二年(明朝成化八年),卒于公元一五二九年(明朝世宗嘉靖七年)。父亲王华是成化状元,作过南京吏部尚书。  相似文献   

11.
和明代中叶的其他皇帝一样,明世宗嘉靖皇帝也被学界视为怠政君主的典型之一.但这样的结论,恐怕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嘉靖朝历史的一些现象,比如,世宗皇帝的不临朝或少临朝多被认为是嘉靖皇帝怠政的最主要表现,而实际上却是"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明世宗实录>卷566);说他修玄好道几十载"不理政事",却是"大张弛、不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  相似文献   

12.
三、催攒皇木的时间发生在嘉靖37年之前 关于采办皇木之事,据《明史》记载,武宗时有一次;神宗时有一次;世宗时则有三次。 《明史·世宗》载: 嘉靖20年5月戊子,“采木湖广,四川。”嘉靖22年3月庚戌,“遣使采木湖广。” 《明实录·世宗实录》(7617页)载: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明代嘉靖初的“议大礼”,是围绕着“旁支入奉大统”、如何“推尊本生”的封建礼法问题而爆发的一场大论争。起初,在议论中触怒明世宗朱厚(火总)的朝臣,有的“罢俸”,有的“谪官”,有的受“切责”,有的“逮赴镇抚司拷讯”。嘉靖三年(1524),此一事件达到了高潮。受祸的朝臣134人下狱、86人“姑令待罪”。结果,少数被“编伍”、“夺俸”,180余人受廷杖,17人死于杖伤。事后四年,已经罢去的大学  相似文献   

14.
[诗人故事]朱彝尊的家学源远流长,曾祖朱国祚,字兆隆,号养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生于嘉兴。明万历十年(1582)考中举人,次年(癸未)参加会试、殿试,并被点为状元。关于朱国祚考中状元,在嘉兴还有有趣的传说。嘉兴南湖烟雨楼自宋以来即为风景名胜,明代中期后几经修缮,将烟雨楼移向湖中岛上,不断增修景点。  相似文献   

15.
杨廷和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并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与明世宗嘉靖初年出任内阁首辅,是嘉靖初年的元老重臣。他在嘉靖初年进行的政治革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对明朝中期政治有重大影响,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云南有史可考的第一所书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明弘治元年 (公元 1 4 88年 )腾冲县的秀峰书院 ;另一说是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 (公元 1 4 98年 ) ,大理府浪穹知县蔡肖杰在县城北 (今洱源县 )建立的龙华书院。之后 ,弘治十二年 (公元 1 4 99年 )御史谢明宣在大理府城西南建苍山书院。从此以后 ,云南各府州的书院相继陆续设立 ,到清末停办 ,共经 450余年 ,在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 1 382年 )二月 ,明朝廷在昆明设置云南指挥使和云南布政司 ,前者是云南省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后者则是全省最高行政机…  相似文献   

17.
嘉靖七年(1528)下半年开始的农业大灾荒和其他灾异的频现,对因信道而一贯敬天的明世宗而言,有着格外强烈的心理影响,所以明世宗在嘉靖八年(1529)正月诚心因灾求言于群臣,以求革除当时政治中的诸多积弊。因灾求言促成了嘉靖八年(1529)初的大力改革,使得当年成为嘉靖前期改革亮点颇多的一年。这不仅有助于嘉靖七年(1528)大灾荒引发的临时财政危机的缓解,还产生了不少影响此后多年的改革成果。不当忽视这类颇具偶然性特点的除弊举措。它是明代皇帝常因灾求言而大力革除弊政以收一时之效甚至某些长远之效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扬州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生长在明朝成化至嘉靖初年(约公元一四七○至一五三○年间)。他一生纵情山水诗画之间,没有做过官。在嘉靖三十年重刻的张守中《〈西楼乐府〉序》中说:“翁生富室,独厌绮丽之习,雅好古文  相似文献   

19.
《卖炭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公元七七二年——八四六年)壮年时期的名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一个卖炭老人横被劫夺的不幸遭遇,尖锐地揭露了宦官依仗权势掠夺民财的暴政,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李唐王朝经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后,国势渐趋式微,到唐德宗、唐宪宗年间,更是政治混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激烈。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八○八年),白居易被调回长安,经过殿试,授官翰林学士,不久又被任命为左拾遗。左拾遗是谏  相似文献   

20.
“杨状元替主充军”的故事,在云南和四川百年流传,家喻户晓。历史上的这位杨状元,名慎、字用修,号升庵(1488—1559),四川省新都县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世宗即位,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1),以议礼得罪,充军云南,直至七十一岁客死异乡。半生谪戍生涯中,去来行役,“往复滇云十四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