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数学中的动中求静是指:在某些图形因素或数量关系变化时(即动),隐藏在图中某些图形因素或数量关系保持不变(即静).挖掘这些静的因素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以2009年高考试题为例赏析.  相似文献   

2.
解析几何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这类试题对解题能力特别是运算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历年高考中都是失分较高的一类问题.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因为没有思路或计算较繁等原因,导致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下面举例谈谈优化解析几何运算的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袁启永 《新高考》2004,(3):22-23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立体几何试题,发现几乎每年的试题均与几何体的某些线段的中点有关,我们不妨称之为“中点问题”.“中点问题”往往涉及到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等重要关系,因此,探寻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理科综合试题,发现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试题经常出现,这类试题能够较好地将电解质电离理论、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反应等知识和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过量计算等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科内综合能力,是常考常新的热点。现将解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解题方法总结如下,供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机框图题,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题型.此类试题,常常会给出一些新信息、新反应、新要求.解答此类试题,除要应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读懂信息、分清框图、找准解题目的.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卷(化学部分)中所考查的有机框图题呈现隐、新、活的特点,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各省市的中考题,固体混合物无数据计算经常出现。这类题的特点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没有给出具体数据。解题时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找出某些物质及其量间的内在联系,把隐蔽的数量关系挖掘出来,从而建立关系式,达到解题的目的。正确运用有关化学知识是解题的基础;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试题中的已知县和所求量,分析试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理出解题的思路和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题型大致可分为二类:一、固体混合物与液体反应,来反应物的质量比例1有一包钢与锌的混合物粉末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考查热点,在解答这类试题中需要运用一些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其中“守恒法”是解答氧化还原计算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一些典型的氧化还原计算型选择题谈谈“守恒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8.
计算题求解的归一法上海市延安中学(200050)周德馨在计算题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要判定混合物的组成,或者要先确定反应过程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反应、某些物质(如水)的状态汽、液、固)、生成物是由那种或那几种物质组成等才能去求解的问题.学生对这类题目往往也...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是高考试题的重点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关键,而守恒法是解计算题的一种常用方法,现就常见的几种守恒归纳如下:一、物料守恒所谓物料守恒即电解质发生反应或电离(或水解)前某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含该元素的微粒中原子(或离子)总物质的量.  相似文献   

10.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在各类题型中往往会出一些具有“隐含条件”的试题.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的背后,即使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也极易被忽视,从而造成解题出错或解答冗繁.如何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仔细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命题者往往借助于定语从旬先行词的特殊用法,巧妙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对定语从句关系词的选择。现举数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化学高考有机试题多以信息给予的形式出现。这类试题大多采用顺推或逆推的综合分析法即可进行解答。一、顺推解题法有机信息题一般提供的信息与学过的某些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只要把这些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围绕试题建立新的知识网络,对试题就能依次解答。例1 下列①~⑧都是含苯环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⑧是香烟中存在的一种含有羰基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13H8O,该有机物分子中有2个苯环和1个由5个碳原子组成的环。(1)化合物⑧的结构简式为   。(2)化合物③的化学式为   。(3)⑤转化为⑥的化学方…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的思路已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变成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趋势日益凸显.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一些试题的解答需要转换思维方式,这类题具有层次高、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不易掌握.本文试图通过评讲与训练结合,说明转换思维技巧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动点型试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中构思新颖的常见题型之一.这类试题以点在线(线段、射线、坐标轴、圆弧等)上运动为背景,设计动态图形,让考生在变化的条件中探索不变问题,探求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某些情形时变量值的存在性问题等.这类试题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图形的变化过程,并根据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把运动状态的图形暂时固定,寓动于静,将变量看成常量来解决问题.本文以2002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的动点型压轴题为例,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命题特点作简要分析,供初三同学…  相似文献   

15.
无机推断题能深刻考查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同时,无机推断题又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所以这类试题具有考查知识点多、考查方式灵活,试题综合性强的特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下面谈谈这种题型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在各类题型中往往会出一些具有“隐含条件”的试题。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的背后,即使在题干中有所体现,也极易被忽视,从而造成解题出错或解答冗繁。那么如何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今年的理综(生物)考纲部分把信息提取的考查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笔者就2008年高考生物学试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复合句中做定语、修饰主句中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是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whose)和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弄清楚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高考试题多表现出陈题创新,特别江苏高考连续几年来在大题中都能找到影子,2008江苏高考最后三道计算题的出现更是显而易见.这些题的出现在高中新课标框架下,对考查的视角出现了更高的要求.高考命题侧重能力的考查,为回避陈题,往往以问题的变化为切入点,但无论如何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判定各个问题遵循的物理规律,根据需要写出符合题意的物理方程.  相似文献   

19.
高考结束后,即将升人高三的王小明同学手执’97高考试题、答案、评分标准编汇一书,找他的化学老师,师生两人围绕化学试卷的31题进行了一番对话.现将对话辑录如下(以下用生、师代表学生和老师)生:老师,一提到高考,我们这些明年将要参加考试的学生总认为试题深奥,可是统观’97化学试卷除未学的以外,基本都是似曾相识的题目.师:这几年高考化学试题非常注重教材,可谓是源于教材,注重“双基”,强调能力.31题内容来自高一所学部分,但在解答上对考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且须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1”法解题六例湖北荆门沙洋农场一中(448200)左香华1是最简单的自然数.在化学计算中,将某些物理量巧设为“1”,可以使计算过程得以简化,从而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一、二组分体系的总质量未知时,可设其质量为1例1,某Zn(NO。)。和Zn的混合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