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毛虫 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 毛毛虫, 一身棕黄毛茸茸, 急急匆匆哪里去? 枝叶深处阴凉浓. 唯祈愿, 蟾蜍小鸟都不见. 吐丝成茧身死后, 化蝶重生舞蹁跹.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1830-1894)是19世纪最出名的维多利亚女诗人之一。她的悟道诗以传播宗教知识为目的,以对文学传统的遵循为特征。本文以罗氏悟道诗中的主题模式入手,进一步揭示这位隐逸的女诗人的创作特色,以及模式对她诗歌美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和李清照分别是东西方著名女性诗词作家。文章从她们的作品的主题入手,运用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进行解读,进而揭示两位女作家反传统意识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记着我     
Christina Rossetti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英国“先拉斐尔派”女诗人,她的诗朴实、哀婉、清新,抒情诗富于宗教感。作品有童话诗《妖魔集市》、讽喻长诗《王子的历程》等。  相似文献   

5.
岩子 《辽宁教育》2006,(7):72-74
从3分到1^+ 女儿是从九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跟读的,语文课正赶上学写论说文和文学评论。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这些相当于中国初三学生的语文课本,一时间变成了文学名著、剧本、小说、诗集或报刊文摘。是弗里德里希&;#183;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再是马克斯&;#183;弗里施的《安道拉》,接下来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施特凡&;#183;安德烈的《干船坞》等等等等。从语言到文体,从作者到人物,从遣词造句到作品结构,从写作风格到创作动机,由始至终,徐徐道来;人物主题、背景情节、文学特色、写作手法、滴水不漏,处理得细致有加。  相似文献   

6.
吴铭 《教书育人》2005,(10):49-49
布思&;#183;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183;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在塔金顿声名最鼎盛时期,他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06,(10):48-49
蝶恋花&;#183;合岛弊案,江城子&;#183;梨花待会畅吟,满江红&;#183;过卢沟桥,浣溪沙、&;#183;读白居易《琵琶行》,江城子&;#183;赠《鹭江唱晚》,  相似文献   

8.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07,(4):48-49
太常引&;#183;赞青藏铁路;忆江南&;#183;春;清平乐&;#183;赠老友王迪;眼儿媚&;#183;重阳;《中吕》尧民歌&;#183;咏放蜂人;元旦感怀。  相似文献   

9.
&;#183;作品简介&;#183;《柏林之围》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183;都德(1840—1897)的著名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一个中风的退役军人的故事.把巴黎被普鲁士人包围、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强烈地希望法国军队进行反攻,甚至想像包围、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显示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较长,这里摘录重要段落,供大家阅读欣赏。如果把这篇作品拿来与课文《最后一课》一起阅读,我们将会得到更大启发。小说是一个医生的口吻叙述的。  相似文献   

10.
一、有序和无序是辩证统一的 所谓“序”,主要是指秩序、次序。《史记&;#183;周本纪》:“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后汉书&;#183;楦帝纪》:“庶事失其序。”《易&;#183;艮》:“言有序。”引申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周礼&;#183;春官&;#183;肆司》:“以岁时序其祭祀。”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后大小。”嚼由此可见,有序和无序是一对关于“秩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薇拉&;#183;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薇拉&;#183;凯瑟早期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而且人类的奋斗争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品。如《教授的住宅》,《死神来访大主教》。小说中,凯瑟强调精神价值。她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勇敢的拓荒者、艺术家、圣徒。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作家艾历克斯&;#183;哈利(1921—1992)的作品,《根》发表于1976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畅销一时,哈利也凭此作品获得普利策奖。1977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把它改编成电视剧,也成为当年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哈利花了多年的时间到非洲寻根,最后查到1767年他的一个在冈比亚名叫昆塔&;#183;金特(Kunta Kinte)的祖先被贩到美国当黑奴。这些发现就是《根》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据《中华读书报》消息,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马赛尔&;#183;普鲁斯特的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成为法国当代作家最喜欢的作品。该国文艺网站向100位法国作家发放问卷,请求开列最喜欢的10本书。《追忆似水年华》以高票夺冠。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奥利维耶&;#183;德克鲁瓦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本你能在不同的年龄段多次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14.
铎为周代战时的乐器。如《国语&;#183;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至于其具体的作用,照《周礼&;#183;地官&;#183;鼓人》的说法,乃是:“以金铎通鼓。”据郑玄注得知:“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至于负责振铎的人,按《周礼&;#183;夏官&;#183;大司马》的说法,是“司马振铎”。贾公彦进一步疏解说:“此是金铃金舌,故日金铎。在军所振,对金铃木舌者为木铎,施号令时所振。”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理科》一分册&;#183;第五章&;#183;第二节《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四首挽歌语言风格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英国十九世纪女诗人克里斯蒂娜·乔金娜·罗塞蒂的《当我离世而去 ,最亲爱的》、《记着我》、《逗留》、《安息》四首挽歌的语言特色进行探析。这四首诗优美纤巧、哀婉动人 ,表现了诗人对死亡的探讨、冥想与体验及对爱的依恋。诗人运用完美的形式 ,和谐的音韵 ,简单、质朴的词汇 ,巧妙的修辞格谱写出凄美的死亡与爱之歌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托弗&;#183;K&;#183;纳普尔(Christopher.K.Knapper)与阿瑟&;#183;J&;#183;克罗普利(Arthur.J.Cropley)合著的《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一书初版于1983年。正如作者所言,直到1995年,该书仍是论述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仅有的一本专著。克罗普利是汉堡大学教育心理学教  相似文献   

18.
詹&;#183;乔&;#183;弗雷泽的《金枝》可以说是一本很值得一看也很值得研究的书。“金枝”一词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史诗《埃涅阿斯记》里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的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提到了“金枝”。弗雷泽在《金枝》这本书里虽然不是指的这个故事而是一种古罗马曾经有过的古老的地方习俗,但与神话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20.
家庭书房     
《卡尔&;#183;威特的教育》(彩图升级版),[德]卡尔&;#183;威特/文,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卡尔&;#183;威特是德国19世纪一位由弱智儿变为天才的人物。本书讲述的正是这位弱智儿变为天才的过程。卡尔的父亲认为,每个儿童都有潜在的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是天才。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种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