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教育产品的逐渐成熟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片面化”的智能诊断、“程式化”的教育干预、“投喂式”的服务供给、“机器主导”的教育决策阻碍了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实现。要从本质上实现个性化学习,应该从“技术应用”“个体发展”和“人机关系”的视角对个性化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实现对学生的智能诊断和精准干预,强化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赋能作用”;强调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自我认知的强化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保障智能技术应用回归“育人”的本真;通过学生和机器的“博弈”,找到“机器智能干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衡点,实现人机协同学习生态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机器智能分析—机器智能干预—学生主观评判”构建了人机协同支持的个性化学习模型,以期勾勒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层次的智能,教育教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智能差异。利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在内容、方式、标准、类型、结果等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掘学生潜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智能+”教育时代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为了解决传统课堂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自组织学习理念,开展以翻转课堂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施了在线平台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协同学习有机结合的翻转教学,实现了集课前自组织学习、课中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指导、课后多元立体化评价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除了语言文字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班级管理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觉醒”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学生的智能潜力是多样化的和巨大的 ,班级管理的责任是发现和“孵化”学生个性的潜质。为此应该精巧整合学生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 ,以组织的流动性给个体展示的机会 ,用评价为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导向 ,建设宽松的班级环境  相似文献   

6.
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开始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其做法是:教师与一个或几个学生结成对子,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泸州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为目标,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泸州模式”,塑造区域教育品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泸州市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中,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渗透式教育,在多种实践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多元化成长。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近年来,泸州市以“阅读改变教育”为主题,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书香校园”工程建设,探索实践各种个性化的阅读模式,让阅读伴随师生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8.
成长记录袋是目前教育评价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我们在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中,采用“快乐成长袋”的评价模式。“快乐成长袋”由“亲情家园、课堂小主人、细心小学者、探究小能手、课外小专家、学习成果园”六部分组成。我们深深地感到,推行“快乐成长袋”,拓宽了评价领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了智能多元,实现了学生差异发展,真正起到了科学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之培养宗旨。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领域的评价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近年来在中小学开始尝试的一种学生教育和管理新模式。是一种遵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规律,通过教师与一个或多个学生结成相对稳定的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个别化教育组织形式。“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组织实施一般包括宣传启动、导师资格认定、导师聘任、师生结对、导师开展工作、过程管理和评价等环节。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观点”在高校层面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满足学生正当的个性化需求,努力打造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向智能时代迈进,而在教育领域,其意义则在于走近每一个独立学生的真实,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提供原动力,从而真正推动并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恰恰为劳动与技术课程对每一个学生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评价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给人的生存带来了意义危机。它使人失去工具意义,成为“无用阶层”;人一旦失去操劳,也就失去了意义产生的大地;更为可怕的是,人极有可能被“神人”设计,成为“圈养”的存在。人的生存面临意义危机时,唯有回归自我才能救己,在自我成长中构建价值,由“为他的”向“为我的”价值向度转向,实现人本真的价值,这需要依靠教育来达成。智能时代教育目的要转向使人成为他自己,实现人劳作的艺术化,以使人在智能时代活得更有意义、自由和尊严。同时,人工智能为教育目的的转向提供技术支撑,它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实现了“为我的”学习,建构“属我的”知识,这些都使智能时代必需的自我矗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从“成人”视角看,有效教学是在以知识为主要媒介的师生交往互动中取得促进学生成人效果的教学.其主要特征是人性化、主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对其评价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是否促进学生属人的成长为核心标准,坚持以是否引导学生人性化成长、是否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成长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基础教育学校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精细化培养,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发展的尊重与呵护。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构建“健康画像”来逐步实现,具体而言,即通过数据分析学生成长特点,根据教育规律精准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用普适性练习和个性化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适切和个性化的导航。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教育政策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及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主探究文创型研学有利于培养自信的时代新人,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文章以“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探究文创型研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智能技术日益成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基于“双减”政策、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及教育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智能教育与“双减”的逻辑关系,结合我国教学现状,从数据驱动赋能因材施教、智能评价助力“五育”融合“全人”培养、智能作业实现课后分层精准服务等方面阐释智能教育的样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7.
韩瑾  彭丽 《湖北教育》2023,(10):17-18
<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智能化学生评价机制被广泛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隐形评价数据,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教育价值回归。武汉经开区“三适”教联体教学评价由“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为了学生的评价”,在精准评价、实时评价等方面探索出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韩绪丽 《江苏教育》2023,(45):80-81
为实现“培养创造未来世界的新人”的育人目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启动“星星鸟成长树”可视化评价项目。学校利用“信息化+评价”的优势,响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信息化赋能下的智慧评价,系统全面地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学习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数据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以终为始,课前运用大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进行自主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课中基于差异,开展资源建设,因材施教,个性化推送;课后作业实践,基于数据精准诊断学情而进行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形成周而复始的基于数据精准支持的高中生个性化发展闭环,促进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中学的"课程图谱"显现了三大特征:第一,课程的高选择性,推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第二,课程的现代性,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第三,课程的探究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