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2007,(Z1)
一、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现代诗三首》: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希望像徐志摩一样,“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去游览祖国的江河湖海,但是,我要带走各地最灿烂的云彩。(可用于某些抒情散文)《外国诗三首》:2.面对大海,我想到许多,又好像什么也没想到,我是被你的浩瀚无边,被  相似文献   

2.
徐书军 《师道》2008,(7):79-81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正当我在教室中很有感情地朗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时候,一个不明飞行物在我面前一晃。我本能地用教科书一挡,一只折叠成蝴蝶状的纸飞机掉在我的脚下。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预感到问题的来临,而且意识到这肯定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行事故”,否则,同学们不会笑得如此及时,如此整齐,又如此灿烂。  相似文献   

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相似文献   

4.
离别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当我拎起包转身的一刹那,却蓦然发觉自己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鼻子酸酸的,泪水润湿了眼眶。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我该讲些什么呢?想想当初在冬阳送暖下与四十余名学友一起来到孩子们身边,孩子们鲜花般的笑脸竞相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怎能忘却曾经师生欢聚一堂,调侃戏耍;怎能忘记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内部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要说、愿说、乐说”;并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积极鼓励,婉转批评;要芡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聚焦闭合式结构,感受诗人的心灵堂奥~①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是:(第一诗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诗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①徐志摩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学习,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  相似文献   

7.
“他太任性。”读到他的散文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虽然很热情。”读到他的诗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不属于这个世界。”听说他的故事时,我这么想。”“他死的方式还是那么任性。”看到胡适悼他的文章时,我这么想。第一次听到“徐志摩”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再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觉得这句诗,这名字实在是种极完美的搭配。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那诗化的语言所描绘的如画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地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什么样的加法?是像窦老师一样组织阅读主题,把课堂内容拓展到课外空间?还是从生活、社会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进行挖掘?笔者不敢妄言,就语义课应该“加什么”和“如何加”的问题与窦桂梅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9.
认为拓展课是在日常上课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任务、方法以及知识应用等有所扩展或深化的课,能够使课程更好地具有时代性和选择性.要充分地发挥拓展课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论述了拓展课的内容要慎重选择,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拓展;拓展课应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最好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对于查漏补缺、完善结构、深化认识、思维进阶等方面都有着其他课型无法取代的价值。好的复习课需体现综合性、实践性与发展性。在“温故”中“知新”,在“知新”中更好地“温故”。因此,复习课教学要从数学的本质、联系、结构等入手,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反思,在复习中拓展,在复习中创新,从而落实复习课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岚 《现代教学》2006,(7):92-95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这堂课是新世纪英语高一下半学期第九课“Newspapers”的拓展课,也是我所设计的有关大众传媒系列的第一章——报纸。课文的主题“报纸”原本是一个较严肃和沉闷的内容,而段落写作训练如设计不当也容易让教学索然无味,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决定把报纸的概念形象地在课堂中呈现。学生通过图片展示、报刊阅读、复习报纸板块的构成,自己总结新闻的六大要燕通过亲自参演新闻和记录重要信息,再次巩固了新闻要素并加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是现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极重的一位,他对西方文明的谙熟和倾心赞美认同是不言而明的,因此,许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用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方块文字来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理想化诗人。对西方文化,徐志摩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接受体,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影响主体。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深深地打着“中国传统”的烙印,有着明显的“中国性”。我们从《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中,便可窥见一般。“轻轻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悄悄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诗歌开头…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对每一节历史课,教师都需要精心设计。如新课的导入,可采用录像挂图、幻灯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自学时,教师要出示课前设计好的,既有启发性又有实用性和迷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日本军国主义”一节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庞上的青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愉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蓄,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 的归国途…  相似文献   

15.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用加倍的力气上好绪论课。因为,上好了绪论课就好比一篇文章有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想急切地知道下文,看个究竟。为了使学生对生物学发生兴趣,把他们牢牢地吸引到“生物世界”中来看个究竟,我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增添了:1、让学生感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幽默导言;2、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它,将有用,我要学”的新成就;3、让学生感到“虽然难、亦有趣”的小故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4、让学生体会到“学好它,有出息,我要钻”的具体事例;5、让学生感到“下了课,趣不终”的巧妙结束语五个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效果颇佳。现简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他太任性。”读到他的散文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虽然很热情。”读到他的诗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不属于这个世界。”听说他的故事时,我这么想。“他死的方式还是那么任性。”看到胡适悼他的文章时,我这么想。第一次听到“徐志摩”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再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觉得这句诗,这名字实在是种极完美的搭配。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那诗化的语言所描绘的如画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我更欣赏他那段关于单独的妙论。他喜欢独处,这不论是在《我所知道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复习课的目标怎么定位?为复而复,是重复操练经历过的问题,让生疏变为“熟练”;还是让学生再经历、再成长,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由一到二,由二知三呢?在习题的选择上是蜻蜓点水,一题再一题地做,还是精选典型,将知识点与点之间有效地整合起来,让学生感觉过程是好“玩”的,又有新的发现,有新收获,思维又得到发展?笔者设计了《多变的周长》这一拓展课,试图探索复习课如何“学而有趣、旧中有新、练中有思”。  相似文献   

18.
金泓 《师道》2006,(11):50-5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没想到,三年时间竟然如弹指一挥般过去了。从高一时的入学,到高二时的分班,再到高三时的高考,一切都历历在目。那些我所教过的学生,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的绰号;那些我所上过的课,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它们的细节。都说“十年磨一剑”,不过在这三年里,我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好的导课如磁石,能聚拢学生分散的思维;好的导课如画卷,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其产生丰富的联想,点燃学习的火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导课方法,争取课堂教学最优化。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这样导入,效果会好一些,大家不妨一试。一、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一上课,教师板书课题,使学生一  相似文献   

20.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地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天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