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归家     
高考结束了。坐上了回家的班车,阔别半年之久的故乡的倩影才渐渐清晰起来,虽梦里神游过故乡干百回,但也唯有在亲手触摸到故乡的时候才能深切地浮现起对其所有的情感和记忆。的确,没有长久地离开过故乡的人是难以真正拥有故乡的。这也让我想起一句海外游子的话:“嫁了人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娘家,出了国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祖国。”怕是同一个理吧。  相似文献   

2.
故乡情结     
乡关何处?自古至今,无数人提出过这样一个似乎毫无意义的问题。我们中华民族对故乡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每一位游子离乡多年便总会有这种感叹。故乡在这些游子心中打下了一个结——故乡情结。相信不少人都读过崔颢的《黄鹤楼》。小时候我能把它背出来,而现在却只记得最后两句了:  相似文献   

3.
“原乡人的血液,只有回到原乡,才能够停止沸腾”. 漂泊在外的游子,肩上背负的是故乡的屋檐,眼里闪光的是故乡的井水.他们张开双臂拥抱这个灿烂的世界,或半生戎马,或四海为家,或客居天涯.直到有一天,他们忽然惊讶了——也许是窗下的梅花忽然送来一捧幽暗的清芬,也许是檐下的燕子偶然唱起一支旧日的童谣.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年前,祖父和我说:"一个人只有身处他乡,才会真正拥有故乡。"那时我还很小,似懂非懂,直到很多年后,当我写下"我还欠故乡一首不长不短的诗"时,突然发现自己终于理解了祖父的话。从此,我是一个有故乡的人——路桥十里长街,一条内心隐秘的河流,那些闪亮的少年时光,仿佛鱼群在水中自由穿行,一次次游过我的梦境。我的名字1980年9月15日,当我来到这个世上时,母亲脑海中久久回荡着一个名字——"相依"。当时,我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上册第11课一、导入新课(一)多媒体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用心倾听、用情感受。(--)听完后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回答预设:1.离家的游子想回到故乡。2.离家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三)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尤其远离故乡的游子感情更为浓厚。故乡的风,故乡的云,都会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那么,长江口外的芦苇又会给离开故乡二十多年的樊发稼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樊发稼走进第11课《故乡的芦苇》,去感受那份童年的纯真和美好。(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6.
心港     
作文精品导读生命之始在于故乡。人生征途始于故乡。有一位哲人说过,连故乡都不爱的人能爱祖国吗?人们常说,乡梓情深,故乡总是维系着游子的心。这或许就是故乡的情结。当一个人离乡背井,离开生你养你的故乡之后,每当缱绻之时,就不由得思念故乡,故乡也就成了游子心灵停泊的港湾,从中能获取精神动力。作者从农村到城市之后,常常想起故乡,想起那让村人收获欢乐的田野,让村人收获爱情的相思河,让村人寄托情趣的繁星……作者以诗的语言,诗的意境,抒写出故乡之念,田园野趣。故乡农民的勤劳、故乡的美丽和孩提时留下的美好记忆在作者笔下一一被激活…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安居。"是的,我们以万物灵长的骄傲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但是,我们——一群古老的文明与古老的语言的薪火  相似文献   

8.
现代流行的歌词,虽然大多直白浅显,但因为真情实感的内蕴,使歌词与读者在深层意识上产生一种难分彼此的沟通,从而让读者在歌词的吟唱中获得精神的感动和审美的愉悦。流传甚广的《故乡的云》就是一例:“天边飘来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古人云:“己思人之乃想人亦思己,己视人适见人亦视己”,用今天心理学上的术语,就是“转情”现象,作者在表达游子思念故乡时,不采用平常的思念、怀想方式,而是将故乡的山水景物幻化成人,好似故乡在呼…  相似文献   

9.
    
故乡有什么要告诉落子的寄一枝梅说说春早故乡有什么要告诉游子的送一片云祝踏遍青山人不老故乡有什么要告诉游予的遣一道秋风抚拭农梢故乡有什么要告诉游子的下一场夜雨只滴芭蕉这首诗的情境非常美,看到一枝梅,一片云,感受到一阵清风,都联想到故乡得是来自故乡遥远而深情的问候,,都让人觉文中透露出的游子情怀动人心弦。简喃信@党云蔚$!712000$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4390厂金山学校初二(3)班 @简菊  相似文献   

10.
古代游子诗人与月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国人爱月亮,仰望明月勾起多少美妙的幻想;最爱月亮的是诗人,歌咏月亮的诗篇如璀灿的星光。而咏月的诗人大多是游子,他们诗行中的月亮多是忆国怀乡的月亮,多是思亲恋故的月亮。不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是游子;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也是游子;吟出“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的白居易,正客居异地;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其时也远在他乡。为什么偏偏是月亮幸运地成了诗人游子痴痴以求,眷眷相思的对象?为什么恰恰是游子诗人一齐爱上了那轮高不…  相似文献   

11.
他们在大洋彼岸,依靠电波和网络接收来自故乡的祝福;他们在另一个国度,新春的愿望只是一盘三鲜水饺;他们是一群普通的留学生,离开故土独自生活;他们是一群在祖国之外过年的研究生,品味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单与想念。没有春节只有论文"不管你们过,还是不过春节,我都在这里写论文",这是年三十一大早,小五更新的微博。去年圣诞节之后,小五所在的A11iant  相似文献   

12.
1987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台湾的费翔以一曲《故乡的云》风靡大陆,少有人能想到,歌中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呼唤竟然迅速变成现实。——1988年  相似文献   

13.
正刚刚过去的那个春节,你在哪里过的?是远赴他乡,还是独居异乡,还是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故乡?你回家了吗?你还惦记着故乡的年味吗?人嘛,终究是越走越远,正因为越走越远,才需要一个机会,回到原点。  相似文献   

14.
如今,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再也无法固守贫瘠的家园,他们离乡背井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里的酸甜苦辣不是局外人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固守家园,还是浪迹天涯,思乡都是人类最深的情感。现代人的思乡之情,更多的是想念在家时的那份稳定,城市的喧闹背后是孤寂,现代的乡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在搏斗风雨的同时,更需要精神有所归依,性灵有所安顿。然而故乡在游子身心上留下的恒久的烙印有时却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正是春节期间,有很多人回到故乡过年。据报道,去年春运期间仅铁路客流量就达1.7亿人次,旅客中绝大部分是回…  相似文献   

15.
安徽潜山的乡土社会是张恨水在经历了复杂的空间旅行后发现的真实故乡。张恨水对故乡的观察采取了"乡下人"与"城市人"的双重视角,站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立场上来回忆、书写故乡,在呈现故乡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又能指出乡土社会的弊端,从而使张恨水的故乡记忆呈现出内在的矛盾性。张恨水的故乡书写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抒写了转型时期乡村游子的特殊乡愁。  相似文献   

16.
故乡,在远方     
小时候,看齐豫《橄榄树》的MV,印象总不是很深刻,只零星记得画面上一个白衣女子不停地行走、寻找。时光荏苒,长大后,读了三毛的故事,再听这首歌,感情便厚重得多,而"我的故乡在远方"一句在齐豫空灵的歌声中更显醇厚,让人惆怅。从小到大,对"故乡"这一词的感觉总是尴尬的,不亲不疏。不亲是因为从未真正背井离乡过,不能深刻地体会"故乡"一词的含义;而  相似文献   

17.
牵挂     
有几个人能理解游子出门在外的感情,有几个人能读懂游子那颗牵挂故乡的心,又有几个人能领悟到游子那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乡之情。南下的列车带走了我的躯壳却没带走我系着故乡的心。我想着故乡的山,我念着故乡的水,一吃饭,我就会禁不住想起故乡的麻辣小吃。我是大山的孩子,大山是我的母亲,我的心系在大山上。还记得家门口那片翠竹和屋后的松柏,还记得古井边的睡莲和池中的游鱼,还记得泊在池中的小竹筏和古老的水枪。不知还有没有人捅树上的麻雀窝,不知还有没有顽童伸长手臂采莲蓬,不知还有没有人因此而落入水中,不知……当“杨柳青青江…  相似文献   

18.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中国人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离家远游,这种浓浓的乡情就会化作淡淡的离愁,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抑或是在外工作、生活在他乡的异客,对故乡总怀有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离故乡越远,这种感情越炽烈,离开的时间越长,这种感情积淀得越醇厚。身处家乡的时候,我们觉察不到或不会在意家乡发生过以及正在发生着的种种变化,但是当我们远行以后再次返乡,对这种变化便变得十分敏感,因为它和我们日夜思念的故乡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20.
离乡与归乡     
人生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离乡与归乡。离乡与归乡总是结伴而行的,泰戈尔心中的"异乡人"也许正是他心中的"故乡"。游子远行,为的是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世事并非总是风调雨顺,一马平川。在遭遇寂寞、适逢挫折时,不免又惦念起故乡。月上柳梢,又总易勾起人丝丝愁绪,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