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晰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75-76
使用语源义释义法和类比法,分析了"斤斤计较"中的"斤斤"。笔者认为"斤斤计较"中的"斤"是借字,其本字后出,应为"昕","斤斤"即"昕昕"。  相似文献   

2.
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同或相关,并且由同一语源孽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可以汉字为线索进行系联,但该方法常常局限于汉字形体,出现系联不周或者系联不当的错误.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辨析同源字、同音字、近义字、异体字、形声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拟以"周"的谐声偏旁字的系联情况为例,说明上述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爱旅行的"主"字先生出发了.   他来到松软的草地上,遇到了"王"字先生."咦!你怎么是光头呀?""王"字先生听了捧腹大笑,说:"'主'字先生,我和您可不一样,您是'主'字先生,可我是'王'字先生.""主"字先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4.
对"史不绝书、食指大动、死且不朽"等3条成语的语源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通过对《左传》的用词习惯和词义所指的穷尽性分析,纠正了《汉语成语大全》《汉语大词典》等5部辞典对其语源的释义错误。并强调编纂成语辞典必须充分吸收前人的注释、译文、辞典等成果,根据语境及历史文化知识确定语源义。  相似文献   

5.
《社戏》(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句中"蕴藻"一词,洪宗礼先生在该篇课文及教参中皆注释为:"蕴(yùn)藻,水草名"。"蕴藻"释义为水草无疑义,但是笔者对"蕴"字注音却滋生疑窦,在此冒昧与洪宗礼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6.
从王力所著《同源字典》中未注意的"同源字"中尚可发现并甄别出不少"同根字"。有些字在王力《同源字典》中虽已收录,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语源义",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一组一组的"同根字"。这些同源字也是考察的对象。文章还进行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以此来对所构拟原始汉语及上古汉语mb-型复辅音声母及清鼻音声母m-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止宫休舍"一句里的"舍"字,向来有两种不同释义:房屋或休息。文章通过文献对比、语法分析和联系语境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舍"在该句话中是房舍义。  相似文献   

8.
先秦汉语常见的单音节否定词按照词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不、弗、毋、勿、未、否、非、匪、微"主要作副词,"无、亡、罔,靡、蔑"主要作动词,"莫"主要作代词.它们都是唇音,在语音上相近,都含有否定义,在意义上相通,是一组同源词.它们在人类语言中产生较旱,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不"字是帮母否定词的语源,"无"字是明母否定词的语源."不"字比"无"字更为根本,是整个否定词的总语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兼从文字、词义、词汇发展角度剖析文字假借现象,认力以借字的声韵表示本字的语源义的假借是一种特殊、有规则的假借,这种假借反映了汉语史上语源义不断分化、单音节新词不断增生以及两种原始性语义(本义、语源义)在词汇发展中合流的大势。  相似文献   

10.
《小弁》出自《诗经·小雅》,旧说是周幽王太子宜咎因褒姒之谗言被放逐,太子怨刺其父之诗。前人对诗句"我心忧伤,惄焉如捣"中"捣"字的解释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假借义,通"疛"或"?","心疾"义;另一种认为是本义,"舂"或是"捣碎"。通过对"捣"字的甲骨文字形、文献印证、诗文创作、同义连用及"捣"字所在词句的词性、句义等各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捣"字用的是本义,不存在假借义这一用法。  相似文献   

11.
质疑的对象是认为义旁表字义并注声的转注说。"转语"是同一民族语言内的音义变化。王力先生说:"上古,‘目’与‘眼’不同义(眼是眼珠)。"孙中运先生把王力先生的话篡改成"‘目’与‘眼’不同义"。"眼"来源于"艮"不来源于"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3-4):188-194
In his article "Zhongguo yuyanxue de xiankuang ji qi zunzaiwenti" [The Present Sta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Its Problems],1 Mr. Wang Li has exposed the character of his own thought completely.?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fundamental errors in Mr. Wang Li's standpoint,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14.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有其深远的文化根基,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概括和理论提升。分析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可以探寻出"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神韵”这个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一个涵盖形而上和艺术的整体概念。审美主体对形而上之“道”的观照和对艺术本身的掌握是“神韵”的关键问题。而“道”本身以及艺术性则属于“气韵”的范畴,这是本文力图辨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华语文本中"他者"的因素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文本来说,出现较晚成熟也较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语文本中的"他者"本身就带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晚熟"现状.在很多文本中,这种带有特殊叙述策略的"他者"形象说到底,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符号与象征在现代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何解构这种悖论?需从叙述策略这个大问题出发,解构文本中"他者"的叙述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茅家琦先生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与近代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传承、弘扬茅先生的治学理念、方法和风格;学习其高尚的人文关怀品格和科学精神。与会学者们认为:茅家琦先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学术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以太平天国史研究为代表的传统领域中不断作出新成就;二是开辟了区域城市近代化研究等新领域;三是独具慧眼地把当代台湾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从而开创了当代大陆的台湾研究学。茅家琦先生的治学成就深刻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和品格:致力于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倡它。  相似文献   

20.
1928年至1933年,沈从文写下了一系列“苗族传奇”,他取本位立场,用两套笔墨深描苗族民族性格的二重性:一方面深描出湘西苗民勇于追求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自在、本真的生活状态的民族特性;同时深描出苗族忍让退却、封闭保守的性格劣质.“苗族传奇”凸现了苗民复杂的矛盾的民族性格,显示了沈从文作为苗族的自豪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