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确定区域地下水储量及可开采量对控制区域地下水取用水总量、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评价在利用现有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结果,根据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在行政分区的基础上将凤城市城区段划分为9个水文地质单元,对地下水潜水储量及可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凤城市城区段地下水天然静储量为9214万m3、地下水可开采总量为46.2万m3/d,为凤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文地质勘查,判断含水层的富水性,主要研究由含水层补给的各种地下水露头的出水量及其动态变化;查明各含水层水位,确定各含水层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确定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监测的内容包括:对采用的原始数据、计算方法、计算选用的参数,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可靠性等作出评定。确定群井开采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矿泉水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对灌区地下水进行勘查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参数,对灌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地下水现状开采情况,对灌区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评价,为灌区的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旱田改水田是为从根本上解决耕地的涝灾问题,在地表水不足的情况下,为开发、保护与管理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确保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因生育期不同灌溉用水量也不同,地下水用水量集中在泡田期,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确定旱田改水田能否成功。根据项目实例,对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加强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方燕娜  林学钰  廖资生 《资源科学》2008,30(11):1735-1740
地下水资源是具有时空动态变化的系统,以往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和资源计算的数理统计方法均为固定参数模型,不免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多层递阶回归方法是针对时空动态系统而言的,它摒弃了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固定参数预报模型,模型中的系统参数是随时空变化的,是建立在将预报对象(如地下水位)作为随机动态时变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它首先进行动态系统的时空参数预报,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状态的预报,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对计算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和边界条件无严格要求,只要求地下水水位、开采量与降水量等补给量的多年统计资料,因此非常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又有地下水长系列动态观测资料的地下水开发区。本文以吉林中部平原区德惠市为例,阐明了该方法的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咸水区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可恢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天津市咸水区深层地下淡水各含水组的补给特征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为工作区地下水资源的准确评价和科学利用提供基础,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及统测、地面沉降及分层标监测、地下水质及同位素取样分析、深层淡水资源均衡计算。研究表明:天津市咸水分布区浅部咸水具有向下伏深层淡水越流补给的水动力特征,但深层淡水矿化度并未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越流补给在天津市区第Ⅱ含水组形成了一个14C年龄较小的区域。越下层的含水组地下水开采量越小,但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越大。第Ⅱ、Ⅲ含水组开采量占总开采量的68%,引起50.2%的地面沉降量,第Ⅳ及以下含水组开采量占总开采量的28%,引起40%的地面沉降量。第Ⅱ、Ⅲ含水组开采量中越流补给量所占比例达51.3%,第Ⅳ及以下含水组开采量中越流量所占比例仅占12.5%而挤压释水量所占比例高达67.8%。由此可见,天津市咸水区第Ⅱ、Ⅲ含水组深层淡水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越流为主要补给项;第Ⅳ、Ⅴ含水组地下水的补给能力明显的减弱,资源可恢复性差。  相似文献   

7.
通常说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进行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各种地下水量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计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允许开采量),预报地下水动态,分析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建议等。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
本文以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对保利满王矿业有限公司生产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论述了该区地下水形成条件,赋存与分布规律,地下水补、径、排关系,划分了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富水性,利用均衡法计算该区地下水储存量、补给量、允许开采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为该水源地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曹海波  郑余 《科技风》2012,(15):211
地下水资源的允许开采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从该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实际开采量不应大于允许开采量,否则可能导致该区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或由过量开采引发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围内进行设计洪水计算、研究围内洪水与外江潮位的遭遇,分析确定外江设计潮型,根据围内的地形及工程情况,确定起调水位和调蓄方式,进行调洪计算。  相似文献   

11.
孙才志  刘立权  杨新岩  邹玮 《资源科学》2013,35(7):1388-1397
本文以辽阳首山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地下水动力场模拟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将3种情景的地下水生态水位作为1项重要的约束条件纳入到地下水管理模型中,建立了基于生态约束的地下水管理模型,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求得3种不同情景的地下水新增优化开采量分别为21 986m3/d、12 934m3/d、22 602m3/d.管理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开采方案,在增加全区开采量的同时能够保证首山地下水漏斗的逐渐恢复,同时有利于解决研究区内潜在的土壤盐渍化威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补偿疏干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悖牛川煤化工基地的供水水源地储存量的计算,作为水源地枯水年份可开采量,丰水期通过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把枯水期借用的储存量补偿回来。用补偿疏干和以丰补欠方法论证了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是有补给保证的。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市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1901×104m3/a,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68530×104m3/a,现状开采量为29258×104m3/a,剩余地下水资源量为39272×104m3/a,余水模数9.80×104m3/a·km2,总体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中等区。由于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开采的不均衡性,导致河谷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大,倾斜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较大,低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较小。根据齐齐哈尔市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余水模数、地貌单元及开采第四系地下水的难易程度,将齐齐哈尔市区划分为:1河谷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开采潜力大易开采利用区;2倾斜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易开采利用区;3低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小复杂开采利用区。  相似文献   

14.
计算理论线损是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及确定线损指标的必要手段.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指出目前各种线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电量潮流法计算线损的新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需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情况及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需水量确定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需水量确定的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后,得出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V"型河谷上修建引水式电站的生态需水量时,采用曼宁公式经验法计算得出的生态需水量,即可满足脱减水河段的生态功能和景观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由于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使得原有地下水资源平衡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地下水供给危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重要性和原因,就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APD进行适当的制冷,可有效地减小单光子探测器的暗噪声。Peltier半导体制冷是实际中常用的制冷方法,对制冷器的温度调节,一般采用调节工作电流的方法实现。本文采用通过改变制冷器热端外部散热条件进行温控,并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化工园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方法应用时间较短,由于地下水实际迁移速度慢,导致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不具说服力。本文结合某化工园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基于三维流动系统的地下水流模型,并通过实际观察值与模拟计算比较,验证所提模型及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并选取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为模拟因子,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预测地下水污染物20年内的迁移情况,为该园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预防与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结果表明,所提地下水流模型及参数选取较为合理,能够作为该园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的基础模型;基于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物20年内的迁移情况,水中氨氮和COD发生较大面积的扩散,第20年后,2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约为第1年的12倍,污染面积约为第1年的12~13倍。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实施后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实施的日益临近,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调控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了优先考虑严重超采中心区及深层水减采等一系列地下水调控原则,结合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给出了南水北调实施后的地下水规划开采量。应用所建立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地下水调控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年地下水开采调整,重点控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心漏斗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石家庄漏斗年均水位上升速率2.1m/a;深层地下水漏斗影响范围也有显著缩小,德州水位回升年均上升速率为(0.8-1.5)m/a。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淮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1/2,属于相对贫水地区 。由于地表水体受到污染,该区主要依赖地下水作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水水源。为了实现淮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论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多年地下水资源采补动态均衡为依据,计算出淮北地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在统计现有地下水资源需求量和预测未来需水量的基础上,得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状年实际需水量,淮北地区地下水潜力资源量达60.12×108 m3 / a,远景年潜力资源量为51.14×108 m3 / a,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淮北地区一些重点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产生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必须变城区水源地高密度集中开采为大范围的分散开采,变单纯开采中深层、深层承压水为潜水和承压水联合开采。文章还就此对“引江济淮”工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