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围绕教育目的、师德观和教学原则三个方面对老子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老子和孔子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对于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孔子诗教美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孔子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上。孔子诗教美 育思想的教材观表现在他以不偏不倚的心态选择诗作上;教学观表现在他把诗教同音乐结合起来和主体必须站在仁德的角度来审视诗歌的美感上;学习观则把学诗必须和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思想上。孔子的诗教美育思想博大精深,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3.
湛正坤 《考试周刊》2008,(48):45-46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语文教育观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一、孔子的语文教学观(一)语文学习目的观。2500年前,孔子开天辟地首创私学,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教育家,他的思想综括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他承前启后,对我国古代和今天的教育都有深远影响。在他的思想中,无论是关于教育的思想还是关于经济的思想都十分丰富,但是对于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挖掘孔子有关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思想,借此明确今天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虽然学术界对孔子思想体系及其影响的研究颇多,但是却极少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来透视孔子,对孔子的认识似存在视界上的死角。我们重视研究孔子的“礼”思想。也不能漠视孔子的“俗”思想以及它对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的浸润。不同的评论主体对民俗的内容和形式的评判及定性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研究孔子仁礼思想体系下的民俗观。通过分析他的社会民俗观、文艺民俗观以及天命神话观等,解读孔子民俗观的人文原则与历史方法的运用。认识其对我国封建时代民俗观系统的形成所具有的奠基意义以及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信仰方式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而受后人敬仰,但孔子语言观却往往被忽视.本文结合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孔子有关的文献语言,探讨孔子的语言观,发现孔子语言观所具有的一些语用原则.由此表明,我国的语用思想历史悠久.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理论,但同样有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语言学和孔子历史作用的重新认识,也有利于提高东方语言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孔子因其"兴、观、群、怨"说,长期以来被视作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然而,考察孔子的诗论,应把它提到春秋后期的历史环境中,作出具体的分析."兴、观、群、怨"诸说,都与政治问题有关,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不注意春秋时学诗、用诗的特殊意义,而纯粹从文学理论家的角度看待孔子,就把功能与目的割裂了开来,对孔子这一具体人物来说,未必切合他的实际思想.  相似文献   

8.
孔子道德教育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都没有中断过.广大儒学研究者和德育工作者,分别从哲学、思想、伦理、政治、心理学、人才培养等层面,甚至从宗教层面对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研究孔子经济思想,既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需要,也是全面批判与总结孔子学术思想的需要。孔子的部分经济思想在当今世界仍有一定的积极与借鉴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具体言论,能够发现贯穿孔子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义利观,也能够明晰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上孔子的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10.
美学界对儒家文质观的研究都基本上忽略了其与儒家人性论的关系,并认为儒家都主张文质彬彬,从而又忽略了孔子、孟子和苟子的文质观的差别。究其实,孟子主张性善,所以他重质不重文,主张先质后文、要以质救文;苟子认为性恶,所以他重文不重质,注重以文灭质;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因素在孔子的思想中都具有,所以他主张文质彬彬,既主张先质后文,又主张以文救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