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张斌 《中国广播》2005,(7):40-42
2003年12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忡产业,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这表明国家将广播明确分为两种功能,首先是公益性事业,其次是经营性产业。从广播经营性产业片面来看,  相似文献   

3.
曾娅妮 《中国广播》2008,(3):17-19,39
2007年的中国广播延续着白2000年以来的增长态势,并在与新旧媒体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中奋力壮大发展空间。但同时,中国广播产业“小”与“散”的突出特征仍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充分,营利渠道有限,经济总量规模仍比较小。纵观2007年,中国广播产业经营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化,频率专业化”的推进,“经营广播”成为广播人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有专家明确指出:广播界正在努力“实现从广播经营向经营广播的方向转变”。在这个“经营时代”,广播人一方面依据行业的特点,努力挖掘着自身尚未开发的潜力,以图开发出更多更新的效益增长点;另一方面则向其他媒体学习借鉴,力图开发出广播衍生、嫁接产品,把广播产业、事业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5.
广播在我国的传媒史上曾辉煌一时。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广播的听众锐减,广播逐步由“一枝独秀”转为“弱势”媒体。当时就曾有人预言:广播媒体即将消亡。虽然,现在这个预言并未完全应验,广播依旧存在并获得了发展。但是,传统媒体、新媒体群雄并起,尤其是后者突飞猛进,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广播确乎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发明之前,广播与报纸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有了电视之后,这种平衡格局很快被打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在这三大传媒支柱中广播显得势单力薄。笔者认为,广播从业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广播的优势与弱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才能使广播传媒更好地“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广播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从不同角度来浅析一下广播传媒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以及应对措施。一、快捷、简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与节目粗糙、把关不严的矛盾广播传媒传播快捷、收听简便、…  相似文献   

7.
徐蓉 《声屏世界》2004,(9):41-42
现代广播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传播学意义上的社会属性;二是传媒产业意义上的经济属性。后一属性的介入,使广播更深刻地融入到文化消费领域,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传媒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其生产的产品是广播的栏目和节目。频道、栏目、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听众的收听率,决定着广告创收和节目经营的创收,决定着  相似文献   

8.
谢耘耕  丁瑜 《视听界》2006,(4):42-44
一、新兴媒体对广播的冲击从全球传媒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看,新兴媒体正在蚕食传统媒体的奶酪。2005年,国内的景象也颇类似。一面是报业广告的全面滑坡、电视广告增速减缓,一面是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广告营收的强势增长。新兴媒体的迅猛崛起,必将挤压广播广告本来就很小的市场份额。尽管国内外广播广告还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新媒体已经初露锋芒。世界知名收听率调查公司阿比创(Arbitron)在其发布的《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互联网收听调查》中声称,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转折不仅仅起因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200余名各路传媒人士聚会北京,探讨“21世纪全球传媒产业投资战略与盈利模式”。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媒产业论坛”颇受众多媒体的关注。20多位传媒界权威人士登台演讲,“传媒产业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而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崛起为代表的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市场格局的国际化竞争,无疑从内外两个方面“加速度”地推动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传媒产业的操作来说,解决战略问题(即解决“在哪做”、“做什么”的问题)远比解决战术问题(即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要重要得多。因为战术问题的解决仅仅有助于局部操作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1.
高宇  吴月 《中国广播》2007,(12):77-79
今天的中国传媒产业开始面对一个日益分化的市场,并思考如何在市场分化中不断进步和壮大。就地方广播媒体而言,这种思考可能来得更迫切——中央、省级以及同一城市广播媒体的多重覆盖和竞争,使它们必须为发展甚至是为生存而战。于是“错位竞争”、“类型化电台”“专业化改革”等声音鹊起,成为地方广播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媒体扫描     
深圳在全国率先立法明确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外资进入我国广电业的政策解读;喻国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轨迹与前瞻;多媒体时代: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郭振玺:央视广告已实现44个月的持续高速增长;五种虚假广告行为将遭重拳打击;《上海证券报》携手湖北电视台打造财经证券电视节目;浙江影视集团成立,民营资本占股49%;传媒大亨默多克“独吞”福克斯媒体帝国在扩大;卡塔尔半岛国际台拟于2005年11月开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媒介业态的崛起,传统广播、电视依赖广告的单一产业经营模式将逐步进入发展的瓶颈期。为了应对挑战,壮大规模,实施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经营成为广电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广电媒体产业走向了集团化的运营之路。在此过程中,集团整体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品牌经营,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作为“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的传播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入世”以后,同样也应该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本结合传媒的产业属性,探讨品牌经营对于传媒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传媒在竞争中开展品牌经营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兴媒体对广播的冲击 从全球传媒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看,新兴媒体正在蚕食传统媒体的奶酪。2006年,国内的景象也颇类似。一面是报业广告的全面滑坡、电视广告增速减缓,一面是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广告营收的强势增长。新兴媒体的迅猛崛起,必将挤压广播广告本来就很小的市场份额。尽管国内外广播广告还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新媒体已经初露锋芒。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品位和喜好有加剧分化,对广播节目的专业化、对象化、阶层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广播也普遍经历过了一个由“综合台”向“专业台”发展的进程,这个进程也是广播产业历经辉煌、沉寂、再度辉煌的历程。“窄播”“小众”等词语在中国广播业者近年热议的话题中也不断的出现,本文通过从市场细分这一角度来探讨广播电台的市场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17.
姚苏晟 《传媒》2015,(2):45-47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一些行业开始了以自媒体为基础的业务转型探索.借助自媒体平台“短而精”“传播快捷”“受众多元化”等方面的优势,我国传统的传媒产业在其转型之路上迎来了春天.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对我国广播产业的自媒体转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充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以期在自媒体背景下,为我国广播产业的转型变革给出—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广播的产业化步伐越来越快,传媒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广播传媒不仅要而对国内同质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外广播的挑战。因此,为了更理智、更有效地发展广播产业,就必须强化广播传媒核心资源,尽快增强广播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广播传媒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集团化是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融入国际大市场是大势所趋。但依靠国内众多的传媒“小舟”,显然无法在市场中同境外传媒“航母”相抗衡。因此,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成为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09,(1):F0004-F0004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12月18-21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博会中展示了“新广播、新媒体”,展现时代广播传媒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