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舆论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除了在新闻宣传中总体把握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之外,中国共产党还非常重视舆论监督的积极导向。这种积极导向思想主要包括舆论监督选题的多维考量,舆论监督数量和频次的把控,稿件处理给出积极建议,正面宣传跟进舆论监督,内参分流不宜公开的监督报道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有“第四种权力”之美称,对民主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具有重大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效力,为此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建设.着重解决: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观念,理顺舆论监督渠道.实现监督指向的多样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在舆论监督与其它监督的密切配合中推进舆论监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隐性采访是非公开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收集或披露新闻素材的方式,它能真实地采访到公开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素材,将社会丑陋现象曝光,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因而受到各新闻媒体的普遍青睐。但同时,隐性采访是否合法,作为舆论监督手段是否值得提倡的疑问也在学界存在。隐性采访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对隐性采访可以有条件地合法化,即隐性采访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道德的约束下采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新闻舆论与司法活动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疑新闻舆论监督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媒体的“过度监督”所造成的后果也同样不容忽视。究竟该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我们所面临的又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舆论监督的权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舆论监督必须立场鲜明,不畏艰难,具有为民请命的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认真分析,科学验证,高度负责搞好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真正起到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沟通党、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维护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强化舆论监督的力度,将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信息公开、权利义务一致性、特许权原则,是国外舆论监督法的主要原则,探究与分析其经验教训,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立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乔玲 《林区教学》2009,(8):49-50
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时下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也是难点,把握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是十分必要的。地方新闻媒体一方面应立足本地实际,分析本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法和措施,以求在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为;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争取上级的支持也很重要。新闻舆论监督虽然是由新闻媒体来实施完成,但其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根植于社会之中、人民群众之中,这样新闻舆论监督才会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我国的许可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如何建立健全教育行政许可制度,也被提上重要日程。参照《行政许可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关办学许可制度的规定尚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若干讨论。一、关于办学许可的信息公开问题随着市民社会的逐渐形成,民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多。一方面响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了打破行政许可中存在的暗箱操作。行政许可法多个条款对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作出规定,确立了事前公开和事后公开相结合制度;确立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提出建立…  相似文献   

9.
在最基层的区县电视台,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着难以深入、难以持久的问题。区县电视台舆论监督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和观念、权力、利益、采编手段、人员、内部管理体制以及自身的局限有关。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外部环境;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加强媒体间的相互联合及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创新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华苏维埃政府曾被号称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中央苏区时期,反腐败斗争取得卓越的成绩与舆论监督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充分发挥自身功效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鲜明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鼓励与批评相结合;党和政府的支持与保护;群众的积极参与;公开署名;及时公布处理结果等。  相似文献   

11.
王超 《华章》2013,(17)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舆论监督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在这样变化的大环境下,如何从广播电台的方向搞好舆论监督,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的问题。舆论监督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都必须准确把握报道尺度,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从实践得以证明,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准确把握报道尺度,便会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校务公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对于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五年中,南方科技大学的教育改革引起全社会关注。舆论在推进南科大改革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可是南科大的办学也深受舆论的干扰和影响。如何处理媒体报道、舆论监督和学校 自主办学的关系,是我国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而必须思考的重要议题。文章指出舆论监督的 重点应该主要放在行政放权、经费使用、师生权利保护和学术行为上;而学校则应加强信息公开,让 社会了解自己,也有利于澄清社会误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新闻为谁监督、监督什么和如何监督的问题。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监督的对象是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是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监督要遵循本质真实、时机恰当、分寸适度、受群众欢迎等规律;必须建立健全新闻舆论监督体系,在各种监督形式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制衡中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廉政建设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特别是民主政治的改革,建立反腐败的制度,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制。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行政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很重要的,舆论监督可以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既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宣传反腐倡廉的典型,教育人民,尤其是可以及时将腐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震慑腐败分子,净化社会环境。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理顺新闻舆论监督与各方面的关系若要使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解除思想障碍,扫除传统的思维定势,理顺五个方面的关系:第一,理顺舆论监督与坚持马列主义的关系。实施人民监督制是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毛泽东、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马列主义关于实施人民监督制的理论,针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提出了相关的理论。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这表明,坚持马列主义与实行舆论监督是不相悖的,实行舆论监督就是对马列主义的坚持。第二,理顺舆论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新闻舆论监督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搞好新闻监督是党利用新闻工具开展反腐败的有力武器,是党为完成...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是指政务公开,它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方便公民行使监督权,有效防止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就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进展情况来看,存在着拖沓、信息模糊等诸多问题,要实施好政府信息公开,就必须将这些问题彻底消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措施,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集合性意见对社会权力组织和权力个体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在客观上能产生影响权力实施过程与结果的效果。本质上,舆论监督的主体是社会公众,但实际上,舆论监督的实施更多是由大众媒介承担的。在西方,大众媒介被称为立法、行政和司法外的"第四权力"。然而在我国,由于大众媒介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在党和政府的管理之下,各级党委政府都拥有同级的媒体,并且同级媒体不得批评同级党委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就容易流为形式。所以,只有通过上一级媒体才能实施舆论监督。其实,这是一种媒体舆论监督的异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对于名誉权与舆论监督的冲突,通常采用利益衡量理论处理权利平衡问题。我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应该以利益平衡机制为指导,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实现个案的权利平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规范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从根本上解决新闻侵害名誉权与正当舆论监督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传递日益便利的今天,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司法、执法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舆论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时候,舆论监督影响了司法公正,由此造成的后果同样也不容忽视。如何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而尽量限制其消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政府行为的权力性监督向来都受到重视,然而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独立于政府机关与权力之外的第三方监督显得愈加重要。舆论监督以其独到的优势不断吸引大众眼球,在社会监督中大放异彩。舆论监督机制以公权力为其核心对象,以新闻媒体的充分自由为运行条件,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其作为真相的喉舌的角色地位,同时,需要一个信息公开的环境,才能使得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