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纪录片呈现出了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与此相应,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也表现出了分散化、多样性的特点。高校大学生中的纪录片创作团队就是一股新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纪录片作品中仍普遍存在着影响作品可视性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具体阐述,希望能够对高校大学生的纪录片创作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爱东 《记者摇篮》2007,(12):41-42
当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电视栏目为收视竞争几乎进入殚精竭虑状态的时候,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的电视纪录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增强电视纪录片的可视性,让电视纪录片提高荧屏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张芳 《东南传播》2014,(9):89-90
纪录片是一种运用影视手段记录生活的影像艺术,是一种结合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再现艺术。真实是纪录片与故事片区别的根本,而故事化则是增添艺术表现力的手段。在从原则上保证记录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充满戏剧冲突,适当地主观参与,把握节奏等叙事手法,是增加纪录片可视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影响电视专题片可视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各种影视节目层出不穷,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电视纪录片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观众的吸引力急剧下降。而增强画面的可视性则成为挽救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孙鹏 《视听纵横》2006,(2):21-24
自从约翰&;#183;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183;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6.
宋连昌 《传媒》2003,(5):52-52
电视新闻是电视中的主打节目,在诸多节目中一直处于领衔的地位,同时它也是舆论导向的重要标志。多年来,电视新闻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弘扬正气等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在的电视新闻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它的可视性不强,从而大大影响了它的收视率。 如何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呢?我认为: 第一,在新闻内容上要进一步精心选择。新闻节目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它的内容。应该多播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最新的新闻。目前,电视新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摄影中,可视性是人眼的视觉对所看到的新闻图片直觉、直观的实在反应。新闻照片的可视性,从狭义上讲,是可供观赏的新闻图片;从广义上讲,即是有新闻形象价值的、含有信息量的、高质量的新闻图片。 图片新闻的刊发,是为了传播新闻信息,沟通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不同信息的需求。但是,若新闻照片的画面是千篇一律的,让人一看就生厌。没有了照片本身的可视性,它的形象价值何在?它的新闻价值又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看报纸时,常常见到有这类照片:主席台+人+会标;人+机器;或人+办公桌电脑……似这类依样画葫芦1+1=2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9.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盾更加突出,影像更加精美,涌现了一大批可视性极强的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这些纪录片的共同特点是:戏剧冲突强烈,画面可视性强,故事生动,更加吸引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沈晶 《新闻界》2012,(3):30-32
近两年,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四川国际电视节国际大学生评奖单元、FIRST青年影展、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学生单元等诸多专为大学生影像作品设置的电视电影节、影像展方兴未艾。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2011年获奖作品的分析,总结中国大学生纪录片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为将来的创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少忠  王巍 《新闻传播》2006,(10):60-60
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让电视新闻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回味无穷,围绕这一问题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笔者就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二者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电视,因它依赖屏幕与观众进行交流的特性,决定了可视性成为其显著特点。而要增强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好题材,注重纪实谈话类节目的纪实性表现在真切的现场感和参与性,现场嘉宾和观众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整个节目是由嘉宾、观众和主持人共同完成的。谈话类节目所设计的话题都是热门话题,所要求的嘉宾都足名流、典型。他们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documentry)在英语中的原始含义是"文献"、"档案"的意思,历史、理性是它的本质.纪录片,就是纪录历史.所谓纪录历史,包括表现今天的现实生活,因为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另一方面,补充历史,补充影像没有记录的那一部分,这是纪录片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伍国尧 《东南传播》2018,(8):141-143
本文以台山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南派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实践为事实依据,详细阐述关于南派纪录片创作的探索和应对策略,是对南派纪录片创作的一次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在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但也有不少电视新闻,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观众说,有的电视新闻没有看头;电视记者认为,电视新闻天天搞,要想每条都有看头,实在太难.  相似文献   

16.
在先进传播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直播已覆盖全球,电视新闻的定义已由“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演变为“刚刚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让电视新闻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回味无穷,围绕这一问题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对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二者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作一些肤浅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宋淑文 《传媒》2001,(9):56-57
当前全国的报业竞争激烈,各家报纸都在努力巩固其在读者市场的份额,想方设法使报纸具有较强的市场冲击力。这些报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胆突破旧框框,在报纸的版面设计、一版头条的处理、照片的运用上采用新的手法、新的技术、新的观念,使自己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焦黎畅 《新闻前哨》2005,(10):56-57
在先进传播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直播已覆盖全球。电视新闻的定义已由“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演变为“刚刚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让电视新闻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回味无穷,围绕这一问题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对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二者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作一些肤浅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提升时政会议报道的可视性就必须要深挖资源,增加报道的分量感;提炼精髓,增强报道的关联度;变换主角,增强报道的信息量;转变视角,增强报道的政策性;创新形式,增强报道的可看性,真正地把会议报道的三贴近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盾更加突出,影像更加精美,涌现了一大批可视性极强的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这些纪录片的共同特点是:戏剧冲突强烈,画面可视性强,故事生动,更加吸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