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超码的我》是一部具有强烈目的性的述行模式纪录片,导演摩根在不影响纪录片非虚构本质的前提下,巧妙运用"表演"行为,使影片实现了以言行事的述行效果,该纪录片不仅对真实世界产生影响,也有效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和共鸣,实现了影片的目的性、传播性及其意义的有效诠释。  相似文献   

2.
张丹 《新闻世界》2013,(9):240-241
2009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运用了大量叙事技巧,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宣教色彩的纪录片。本文分析了《海豚湾》的主题、叙事结构及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鹏 《新闻世界》2010,(12):170-171
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华尔街》制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介绍,简要分析了金融类纪录片在我国诞生的客观条件,并以《华尔街》为例探讨了金融类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周兵的《外滩佚事》、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和周亚平的《城市之光》是三部有关上海世博会的纪录片,这三部纪录片尽管内容和形式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大量使用了娱乐化的表现手段,致使其应有的认知性下降。通过对这三部纪录片的分析,文章试图揭示纪录片娱乐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请你给我讲那亲切的故事,多年以前,多年以前。请你给我唱那动人的歌曲,多年,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是一首源自英国,南北战争之后流行于美国的民歌。5月1日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五集纪录片《幼童》里,《多年以前》的音乐素材成为纪录片中反复回响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张亮 《东南传播》2013,(5):16-18
近年来,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纪录片在全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疑虑。在国内,《故宫》、《圆明园》、《1405郑和下西洋》、《复活的军团》、《再说长江》、《昆曲六百年》等一系列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备受争议;在国际,《时间简史》、《2012启示录世界末日》、《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原子邦德》、《总统之死》等纪录片也褒贬各异。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纪录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以往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难以展现题材的局限,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担忧,即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本文从纪录片真实性方面思考,分析了三维动画技术的使用对创作纪录片的意义,旨在从理论上提升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旅游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电视纪录片类型,其主要内容是记录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代表性栏目——《行者》,探讨当下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并分析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如何体现出人文关怀,并探讨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浩任 《东南传播》2018,(8):138-140
2010年10月,《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发展我国纪录片产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契机.在国家大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纪录片市场的潜力开始全面迸发.而《水果传》正是在这竞争激烈、众多真人秀纪实节目火爆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再次造就了继《我在故宫修文物》后的"B站纪录片奇迹".全片在题材选取、叙事角度、拍摄手法和声音运用方面,不仅充分展示了科普类纪录片的知识性,而且也完成了影像风格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纪录片中逐渐应用了航拍技术,随着人们对纪录片以及航拍技术理解的不断加强,拍摄手法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纪实形态,使得纪录片的拍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以法国著名纪录片《家园》为例,对拍摄纪录片中应用航拍技术进行分析,将其中存在的特点与优势解读出来,以期为我国纪录片中应用航拍技术提供有利的依据,促进纪录片拍摄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2,(6):108-110
2011年6月-9月,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进行两岸联展。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以此为契机,创作了电视纪录片《富春山居图》的系列作品。本文拟从对文化类纪录片的分析研究入手,以《富春山居图之真假画卷》的三期节目为例,从创作手法、叙事方式、节目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地方台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提出此类纪录片在地方播出平台上所遇到的创作困境和思考,探讨文化类纪录片在地方台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借鉴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分析关注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收获好口碑和高点击量、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欢迎,以及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佳咪 《传媒》2023,(14):53-55
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网生化转向”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迎合网络审美,因为纪录片的创作既要创新表达手段,更要坚持正确价值引领。本文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系列(《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呈现、精准传播三方面分析网生纪录片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其他网生纪录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静兰 《新闻窗》2010,(4):66-67
有人说“纪录片的价值不在拍摄的技巧有多高,而在于片子是否真正反映了生活与岁月的痕迹。”我感觉这句话更适用于DV纪录片。2008年,我用DV套拍了两个以贵阳人民广场为背景的纪录片(2008人民广场》、《广场舞者》,使我对DV有了切身的体验和认识.DV开拓了我的纪录片创作思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杨静 《今传媒》2015,(1):98-99
纪录片是一种内容追求本真、贴近拍摄对象主体本身的片种,它的内涵精神就是"真",并且注重影片的画面质感,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这便是《大国崛起》产生的背景,而《大国崛起》的出现让中国电视纪录片重新受到了关注,在内容方面另辟蹊径,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旨在从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出发,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只有在表现手法中找出出彩的地方,方能引起受众对纪录片的关注与兴趣,从而使纪录片"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5.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6.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45):22-23
崔永元制造 崔永元自筹巨资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于11月15日在全国84家电视台同步播出,同名图书《我的抗战》震撼上市!本书呈现了纪录片的原貌,展现了历史画面的原生态魅力,同时逾越了电视表现“不可为”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力作《超级工程》系列,一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题材的纪录片由海外纪录片大鳄把持的尴尬局面.在数十年的兼收并蓄下,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终于在国际纪录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以央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2·中国桥》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伟大工程巡礼·中国桥》三个表现"中国桥"题材的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是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吸收西方同类作品的精华、塑造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美国探索频道的发展情况和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着重论述了电视纪录片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已不局限于在电视和电影媒介播出,新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纪录片播出阵地.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这一崭新的媒介下受众的欣赏习惯与媒介传播规律出发,来探讨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同时以优秀新媒体纪录片《遇见你》为例,来分析新媒体纪录片的特征,并指出新媒体纪录片与互联网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支慧媛 《东南传播》2018,(7):114-116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庞大而便捷的交通网络,中国高铁、中国桥、中国港等工程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效应,也成为展现国家形象的法宝,逐渐成为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传播常态.笔者尝试以纪录片《辉煌中国》《超级工程3》《透视美国》中的交通专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从视觉基本元素和景别设计原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中美交通工程类纪录片中视觉语言运用的特征及今后同类纪录片制作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