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2.
书法与笔法     
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它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用笔技法等。  相似文献   

3.
正一、竹子的画法竹子画法篇笔蘸墨汁逆锋落笔,按笔铺毫,笔力渐用于叶片中部,行笔一抹而起即收笔,做到笔收意到。运笔不能太快,否则易飘、薄。竹叶是整幅作品的主要部分,按叶的组合形式大致分为"个"字、"分"字、"川"字、"双人"字等。然而,每丛竹叶的组合又由每个叶的组合形式积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正3.点法:逆入回收,饱满有力《颜勤礼碑》中点的写法比较多样,如果按收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笔回锋点和收笔出锋点两类。(1)收笔时出锋一般写法是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上逆笔蓄势,再向下按笔略顿,然后向左略顿或回锋收笔。收笔回锋(有时只需有回锋意识,未必有回锋动作)的点,笔锋藏在点中,含蓄凝练。(2)收笔时回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右上出锋。书写技法是: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  相似文献   

5.
提也称挑,古称"策",有鞭策之意。写提画,就如鞭之策物(即"抽打"状),其用力在策本(起笔),得力在策末(收笔)。提画,用笔虽然简单,但在书写的时候,切不可一扫而过,虎头鼠尾。提画在不同的字中,长度和角度略有不同。一、提的写法书写提画,起笔顺锋向右下切入写点,点后略带侧势向右上行笔,边行边提笔,出锋收笔。起笔短促有力,力透纸背,提笔出锋,力贵迟涩。这样写出的提画,自然是笔短意长,势在飞动。如图一:  相似文献   

6.
正3.撇撇画舒展、俊洒。书写时切忌钉头、鼠尾、僵直。标准撇的写法要领:(1)逆锋起笔,(2)右下轻顿,(3)左下轻回,(4)向左下方弧形运笔至前部均匀收笔出锋。撇画书写时,因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等方面力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竖撇撇的写法,前部略竖,后部均匀左展。  相似文献   

7.
正(10)单耳钩横折钩写法,折后部较短,与"垂露竖"相组合。(11)耳钩由横撇和小弯钩组成,小弯钩弯弧较直,形状独特,写时应谨慎。(12)横折折折钩由横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折和横折钩搭接处的形状。8.点点的形态虽小,书写时切忌模棱两可、随意为之。亦忌要领错误造成形状怪异。标准点写法要领:(1)左上轻逆笔,(2)右下短行,(3)右下顿,(4)左上回锋收笔。欧体的点,起笔藏锋的笔画较少,多数为切笔入纸,右下略  相似文献   

8.
正4.栗子点(1)先逆锋逆入,将锋向左上角略提,然后再向右作一斜横落点。(2)点毕调锋后铺毫下行,至收笔时稍一衄挫,迅速反揭收之。5.三角点(1)尖锋入纸后迅速将毫铺开,再用腕将锋提至右上角(但不可离纸)。  相似文献   

9.
笔毫与笔锋     
笔毫与笔锋是一个整体,两个概念。一支优质毛笔必须具备笔毫、笔锋两个要素。一般优质的笔,既有优等的毫,更有优质锋(颖),如等外毛、劣质毛、废品毛、同样可以制做毛笔,从外观看很像一支毛笔,实际却是有毫而无锋。  相似文献   

10.
一得集     
1 巧学毛笔画为了使小朋友们能掌握好毛笔画的基本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拟人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如教小朋友画“小花”时,我称毛笔是一个既聪明又调皮的小孩。站在那里(把笔竖起来),轻轻地跳几下,留下了许多小坑(点出许多花蕊),跳累了围着小坑躺下休息(用侧锋画出花瓣),休息好了又站起来(再竖起笔),开了一条小沟(用中锋画出茎),又躺在小沟边休息了一会儿(用侧锋画出叶子)。跳、站、躺几个字形象地概括了运用毛笔的笔尖、中锋、侧锋  相似文献   

11.
怎样画金鱼     
侧面金鱼画法1.取中白云笔,先蘸藤黄、朱磦,笔尖稍蘸墨。第一笔点虱鱼背鱼肚,提笔画尾。笔变为全毫侧锋着纸,快速抹写出尾的上半部。2.起笔后侧锋写出尾的下半部,顺势写出鱼尾另一侧的上半部,再画出另侧的下半部。注意尾另侧的透视变化,要画得细窄一些。3.趁笔中墨色将尽,中锋勾出鱼的腹线,再依次画出鱼的胸鳍和腹鳍。4.焦墨画鱼头和背鳍。注意第一笔先写鱼头的另侧,第二笔侧锋虱出鱼头的近侧。第三、四笔勾点鱼的嘴和眼睛。  相似文献   

12.
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名法护,琅琊临沂人。王羲之族侄,以辞翰著称,善行草。《伯远帖》为清内府「三希堂」三希之一。此贴是王珣写的一信通札,也是传世晋人墨迹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迹。其行笔出入顿挫,锋棱俱在,笔笔有浓淡变化,后笔过搭前笔处毫锋重迭,笔顺天成,决无钝滞之迹,落简挥毫,字字顾盼,尽得优游俊朗之风神。  相似文献   

13.
正笔画明显为露锋者,如"引"字第一笔的入笔以及右边竖画的入笔皆锋芒外露,"座"字"广"部的横、撇起笔处皆为露锋。笔画为藏锋者,如"寺"字长横的起笔,"畔"字"田"旁第二笔横折的起笔。另有很多笔画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其原本的状态是藏锋还是露锋。比如"莫"字长横的起笔,"露"字第一笔短横的起笔,拓片上没有呈现出锋芒,而书丹时有可能是藏锋,也有可能是露锋。随  相似文献   

14.
正20.厂、广等部半包围结构的字,主笔多在外面部首。"厂、广"等偏旁的字,夸张撇画,向左下方向开张,以便为右下部首留出空间,有了充分余地,自然可以合理布白,调度有方。"广()"字出现两次,其一撇画作曲线,绵厚纡徐,其一撇画作直线,挺拔健峭;"废(废)"字撇画略直,左上紧收,右下捺画处疏朗;"康"字瘦长,疏密有致;"原"字略加变化,撇画自短横中间起笔,配合右下部首的欹侧,斜中取正,姿态横生。(图1)  相似文献   

15.
五、撇画的写法
  撇画,也是隶书的典型笔画。隶书分背取势,向左分展的任务主要由撇画来担当。
  (一)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撇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上逆锋入笔。
  2.转锋向左下方行笔。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七讲撇法撇画,是汉字书写中有一定难度的笔画。撇画行笔方向自右上而左下,由于左上入笔的限制,容易出现偏锋。无论是露锋还是藏锋,撇画书写时入笔后须调锋行笔,这是技法上的一个关键。露锋书写时,自撇画左上角入笔右行,在撇画顶端形成一个平头,然后令笔锋向着右上方向,中锋左下行笔;藏锋书写时,令笔锋内含,向右上方向逆起,翻毫后向左下徐徐  相似文献   

17.
正(4)竖折左上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中锋下行至折处,右上轻回,中锋向右行笔至底部,略上仰,右下顿笔,左下回锋。(5)短竖折竖折的写法,竖画、横画皆短。(6)撇折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向左下方弧形运笔至折部,左向短行,右下顿,右上轻回,右向行,均匀出锋。  相似文献   

18.
正姿:先露锋入纸,后快速移笔向上,再重顿笔向下部出锋完成点画,重笔藏锋后渐轻行笔挑出;接着写短撇,露锋转而以藏锋下笔,然后轻行笔弯弧度撇出,与提叠加收笔。在短撇的中部轻下笔,写短横,再转折后重下笔轻收笔,写另一个短撇。最后,写出短横反捺,完成字的上部结构。后重行笔写短撇折,收笔处稍回笔,或作空中回锋。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上期介绍的各种毛笔因取材不同而刚柔各异。一般来讲,毫毛刚硬之笔,富于弹性,顿笔时,笔毫容易弯曲,能够铺散得开;提笔时,笔毫很快变直,迅速收拢,返回原状,所以硬毫之笔,可以随意点画,笔划的精细、棱角的变化,在掌握其弹性规律后比较好把握。相反,软毫之笔就相对难于操纵,非有十分之腕力和较深之功底者难以运用自如。当然,硬毫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既是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内涵丰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那么,怎样学习中国书法呢? 一要认识中国毛笔,科学运用毛笔.好的毛笔必须达到:笔杆要直,粗细适中,锋毫要尖,毫尖锋齐,中部略鼓,成橄榄状,且有弹性.笔毛部分包括毛根、毛肚、笔锋.笔根与笔锋相连,笔肚用来贮墨,笔锋用于书写.毛笔的选择必须遵循"大字用大笔,小字用小笔"的原则.毛笔每次用过之后,应顺着笔锋用清水洗净,恢复原状,尔后悬挂,以备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