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根据1995—201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两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应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影响巨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用于消费支出增加的部分为0.6131%。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和1995—2011年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影响,同时,前一期的误差对当期的消费出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由于福建省的低水平社会福利导致了居民的预储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调整力度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别搜集山西省1995-2014年间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首先用散点图判断收支间具有的的相关关系,再通过EViews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检验,进而对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和支出情况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选取1988-2011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将提高0.338 44%.因此,可通过提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出游动机,进一步完善假期制度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带动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人均国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经济变量,依据1994-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VAR模型和OLS方程,通过平稳性检验、残差自相关检验和协整分析,进行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人均GDP每增长1%,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0.88%,即可支配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弹性系数为0.88,二者互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1978-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陕西省城镇居民实际消费和实际收入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增长;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陕西省城镇居民实际消费和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快。因此,政府应建立增加居民收入的长期机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以扩大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广西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支出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影响因素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剖析制约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人均财政支出、基尼系数对广西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支出影响显著。为促进广西城镇居民的消费,应优化全区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环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1-01~2005—11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月度数据,建立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非参数模型,并用不变窗宽的核估计、不变窗宽的局部线性估计、k-近邻估计、正交序列估计以及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分别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优于线性模型;在4种非线性估计方法中,局部线性估计方法优于其它3种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采用计量统计法,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具体分析了兰州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存在较优的回归关系,且呈正相关关系,并以此提供完善兰州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东、中、西部地区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消费习惯、医疗支出和购房支出等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收入弹性随地区的发达程度依次递增;各地区城镇居民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差异较大;医疗支出对东、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西部地区购房支出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