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殇     
破万卷以闻道兮,博今古而明理。明事理以修身兮,知兴亡而嗟叹。滔然江流东去兮,熠乎琼佩之才!以其内美流芳兮,又兼赋修能。屈凤翼而从俗兮,忳郁邑侘傺。蕙茝灵修无用兮,英雄扼腕。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钱永强之前,曾看过一 篇文章,将他称作"耶鲁匕首",说他 锋利尖锐.还是……直到和他电话联 络、见面交流,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 很好的合作或者说是我们记者乐于打 交道的被采访者。钱永强说话爽快, 直来直去,有问必答,从不含糊其词。 或许这也是"匕首"的性质吧。 与新东方若即若离 人们习惯于称呼钱永强为"钱 老师"。他的一名部下对我说:"我们 都这么叫,只有在正式请示文件中才  相似文献   

3.
话说英雄气     
从古至今,无论是著文,或是讲演,要想让人看得欢、听得乐,记得住、传得开,乃至于文摘史载,没有点英雄气象是不成的。英雄气象不抽象。有时如山:横看成岭,有厚度;竖看成峰,有高度。有时似河:波流月云,共同舞;潮裹星辰,一同欢。有时像鹰:搏击长空,任翱翔;立地遥望,脚跟正。英雄气象就是这样,如果用一个字表达,叫"敢":敢言人未言,敢为人不为;或者叫"别":别出心裁,别有新意。这样的英雄气象,往往如《大风歌》所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  相似文献   

4.
正霸王别姬,无疑是《史记》中最令人感慨的英雄悲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一段,着墨不多,却写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壮和美人从容赴死的慷慨,  相似文献   

5.
"匕首"考释     
"匕"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匕,<书>,匕首".匕首是一种尖而薄的冷兵器,但在古代汉语中, "匕"最初用来指一种取饭用具,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羹匙.现代汉语中的"匕首"之"匕"与古代"饭匕"之"匕"是否有联系呢?本文试从"匕"的本义入手,结合饭匕、匕首的形状与性质,对"匕首"一词的形成发展做一解释.  相似文献   

6.
青春留不住 弱冠自英雄──记舍身救人的英雄、云南电大九五届毕业生施平季友昌风萧萧兮鸠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在一块刚刚颤动过的大地上,一个刚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27天、年仅23岁的两年人,在一次执行公务时,用自己的身躯挡...  相似文献   

7.
耿欣彤 《学子》2013,(5):102
春风拂过,无痕,徒留阵阵花香,时光划过,无痕,徒留点点记忆,历史辗过燕赵大地,留下段段传奇。——题记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在哪袭袭寒风的易水江畔,是谁在悲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志一去不复返……"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住你为民除暴的脚步……在秦国的大殿上,你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你牢记着你的使命,伴着那坚毅的目光,你拿起匕首向秦始皇权力刺去……一切随着匕首的坠地而尘埃落定,你失败了。但是你可知你那大义凛然,  相似文献   

8.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鸿门宴上因妇人之仁放走刘邦,以致"时不利兮骓不逝"而乌江自刎。古往今来,作为一个悲剧英雄,项羽引发了多少文人的一声浩叹。现摘录几首吟唱项羽的小诗,并略作赏析如次。  相似文献   

9.
梦回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浑厚而凝重的音乐从远古传来,在我面前幻化成一条黄尘古道。梦回三国,我在身后扬起一道轻尘,径直去叩响那扇历史之门。三国,一部奇特的史书,每一段都交织着智慧与邪恶,每一页都变幻着英雄与懦夫,每一章都浸透着血泪与烽火。走进三国的天地,我静观这里的一幕又一幕,看到了肝胆相照、义薄云天,也看到了尔虞我诈,危机四伏;看到了残垣断壁,哀鸿遍野,也看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听见有人高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也  相似文献   

10.
霸王别姬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寻常的下午,金色的夕阳斜照着乌江,江水在无声地流消。江边,一位世间霸主,一位曾经的英雄以一腔霸王之气告别了人间,告别了历史。他高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横亘在大地之上。他的身边是自己心爱的虞姬,他的前面是生他养他的  相似文献   

11.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可敬可爱又可悲可叹的失败的悲剧英雄:他"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不肯学书,认为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也不肯学剑,剑一人敌,要学就学万人敌.他不管什么兵法战策,只要一打仗就身先士卒,披甲持戟迎敌.他骁勇善战,战场上对敌,只要一瞋目叱之,敌人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他怒喝一声,敌人就"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他爱马,爱美人,也爱故交,重情义;在"四面楚歌",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断然拒绝了乌江亭长"卷土重来"的好意,仰天长啸,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从容自刎在乌江边……  相似文献   

12.
《国殇》是我国诗歌史上正面描写战争的开山之作,多年以来,关于其主题,众多研究者都持"祭歌"说。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诗中的"带长剑兮挟秦弓"、"天时坠兮威灵怒"等句,并具体研究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认为它不但是一首祭祀为国牺牲的英雄的赞歌,更表现出屈原这位高洁、正直、热情、不肯折腰事权贵的"美人"对君王、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失望,对楚国现实政治的批判,饱含着忧思之情。此外,诗歌也隐隐表达了诗人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育背景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选编了40多篇革命传统类课文,其中近一半是"革命英雄人物"类题材。2021年恰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拟组织开展《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们以小英雄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易水永远是流逝,时间已越数千年。那位素袍峨冠,风神潇洒,在易水边慷慨悲歌,绝尘而去的英雄却永沉历史的长河,只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鲁人版《〈史记〉选读》中的《荆轲》一文时,有学生对文中"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中的"揕"字提出疑问。请看教学片段:生:我觉得司马迁写的有些问题,"持匕首揕之"跟"欲生劫之"是自相矛盾的。师:何以见得?生:因为荆轲那把匕首非常锋利!前文写道:"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所以,只要荆轲一"揕"到位,秦王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16.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不讳谈“失败”,因为他们知道,面对夕阳大可以高耿一曲“失败”,明日太阳照样升起……一、悲壮的旋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渐离的悲筑,宋意的高声,易水畔悲壮的一幕。荆轲败了,但他败得悲壮,败得豪迈,败得令胜者唏吁,败得令后人赞叹。失败是一段深沉、悲壮  相似文献   

17.
花季之歌     
一朵红颜,开在旷古的传说里:几瓣馨香,融进挚爱的无悔中。昔日,秦末的天空残阳如血,宏图霸业顷刻间灰飞烟灭,英雄和美人的恋歌,在一曲悲怆的"虞兮虞兮奈若何"中,倾尽一腔碧血幻化成一株夺目的奇花,在风  相似文献   

18.
对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有的说,荆轲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虽事败身死,却死得其所,死得英勇壮烈。有的说,荆轲企图凭一寸之  相似文献   

19.
4月5日 ,“抗洪英雄”高建成同志的母校———湘阴县高建成中学师生聚集一堂 ,追念英雄精神 ,缅怀英雄遗志。这天大清早 ,高建成中学全体师生聚集操场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这里 ,近一年来“学英雄、见行动”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代表作了感人的发言 ,青年积极分子在英雄铜像前 ,宣誓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全体师生在英雄纪念厅进行了参观学习。“英雄故居服务队”会后还为英雄母亲进行了义务劳动。据悉 ,在去年高建成英雄纪念馆和高建成铜像落成典礼上 ,副省长唐之享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 ,表示要将高建成中学创…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中华魂     
翻看昔日的历史,寻找心灵的选择。1.英雄的选择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闪耀着灵性,只有你才拥有这样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闪耀着晶莹的东西。荆轲,你流泪了吗?“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啊,悲歌已在易水旁响起,你提着樊将军的人头,拿着用地图包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