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仁与他者:再论传统文化的解读——回应江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莱维纳斯则说.胡塞尔所说的每一思想活动皆必包含的某些不为其自知的天真幼稚.只能由“另一个”哲学家——一个他者——来批判。当然,后者本身的问题也仍需要另一个他者来指出。“哲学因此而挑起了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严复(1854-192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严复自称“天演哲学家”,他从传播达尔文进化论(他译为“天演论”)开始了他的“西学”介绍工作。他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个时期。值得指出的是,严复在翻译介绍“西学”的过程中,曾概括地阐述过翻译理论,谈论过版权和版税问题,而且他同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严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和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翻译家。他对翻译的独特见解以及丰富的翻译观点,成就了他一生中无数的翻译作品。本文仔细分析了郭沫若先生的翻译思想,并总结出其翻译成就。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人。本篇主要从其最先向中国人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他在中国共产主义思想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5.
<正>严复在我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他才识广博,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其次,他是我国第一个制定翻译标准的翻译家。严复的翻译思想和我们所熟知的胡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翻译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播。严复的翻译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西方先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他忧国忧民,觉得欲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仅仅靠武力是不够的,国人脑中五千年来积淀  相似文献   

6.
杨彬 《兰台世界》2015,(1):54-55
在中国翻译史上,曾虚白是一位几乎快被人们遗忘的翻译家,他的新闻出版工作是以翻译活动为起点和基础的,他的翻译美学思想也是独树一帜、令人敬佩的。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王国维一生钻研学术,他的翻译作品也涉猎多个领域。王国维的翻译观从哲学的视角出发,强调翻译要以通晓中西方思维模式和话语体系为前提,兼顾原作的特质和神韵;并在学术词汇翻译没有对应时适当借用外来语。他对日语译名的吸收和利用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法宁 《兰台世界》2012,(25):90-91
萧乾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知名记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及西方文学的翻译工作,他向国内的读者翻译与介绍了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撰写了300多万字的散文、特写及翻译作品等。萧乾在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其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就是出于对青少年及儿童作品的偏好,并且翻译这个作品也能为青少年做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很有现实与教育意义。因此,萧乾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在1956年出版后,就广受欢迎与热评,并在第二年重新进行了印刷。作为中国知名  相似文献   

9.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其翻译了众多国外的诗歌,同时也是第一个使用散文诗这一概念的诗人。他的西方文学翻译作品中,诗歌翻译占据绝大部分内容,成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是西方存在主义、解释学的来源,要更清楚地把握西方现代哲学的来龙去脉,研究现象学是必要的。《现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这是他全面阐述现象学基本理论的初步尝试,如瓦尔特·比梅尔指出的:“胡塞尔此后一直没有离弃五篇讲稿中的基本思想。”(第3页)所以,研究《现象学的观念》,对于弄清楚现象学基本理论的要点,是很有助益的。胡塞尔最初的哲学思想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他曾崇尚过穆勒的实证主义哲学,用心理规律说明逻辑和数学的规律。后来他认识到,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科学都不能成为哲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剧烈动荡时期。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不畏艰险,敢于担当,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用文学作品掀起时代的狂澜,他就是苏曼殊。本文从他的翻译作品解读苏曼殊的翻译思想及在作品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梅霞 《出版广角》2015,(16):40-4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译学论著及教材出版呈现很多优势,比如出版物数量多、品种多。但是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部分译学论著和教材出版也呈现缺乏系统性、精品图书少、选题重复率高、出版较为分散、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也导致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质量饱受考验。本文以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为视角,结合应用翻译理论与教学文库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论述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定位,以期为国内翻译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他有点肥,朋友常常昵称他“肥黄”。他也不动气。在朋友间。他还有一个花名:“文坛祭酒”。这个绰号当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不过他在香港专栏界执笔将近30年。以非常感性的文字著称。如同他非常感性的人一样。如今他必须一本正经。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助理教授。做着“万世师表”的活儿。  相似文献   

16.
冀朝铸被称为"红墙第一翻译",他长期担任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因出色准确的口译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镇定自若的翻译神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一度赢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重要领导人肯定,他对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事业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17.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9)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文/管益农翻译出版外国作品,是鲁迅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能显示他编校才华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生涯是从介绍外国文学开始和结束的。他自1903年翻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起,直到19...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认为"化境"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因为语言差异而出现牵强的内容,又能完整保存原作的韵味。他的"化境"翻译思想融合中西文化之精髓,对中西方文学中的互解、互译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近代中国科技进步事业翻译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其翻译主管徐寿,学识渊博,为翻译馆的科技文献翻译做出过诸多重要贡献。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得到了高度认可,也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