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学法指导 ,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掌握其方法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下面 ,我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进行课堂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 ,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每篇课文 ,在课后都设有“思考练习” ,从第七册开始在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 ,教师只要让学生按“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要求去分析理解这些习题 ,就一定能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1 利用“预习提示”掌握学习方法“预习提示”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2.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3.
《狐假虎威》是九义小学第四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刻画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形象,理解狐狸的校得是课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这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前一后”的字面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这四个字贯穿于全篇课文,对于表现狐狸的狡猾和故事寓意极为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一前一后”设计了几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体会课文的意思。我先问:“狐狸和老虎,谁在前头,谁在后面?你…  相似文献   

4.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5.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一束鲜花》一课时,顺着课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启发学生三找对比,丰富学生的感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找出急与缓课文开头写“我”决定去度假,是“在紧张工作了一个冬季之后”,十分高兴中流露出急不可耐;当给母亲打电话时说明“我得赶路”,又强调急于赴约。此时度假的急,成了“我”放弃其他事情的理由。可是,课文末却说:“我缓缓掉转车头,将车开回了花店。”一去一回,一急一缓,对比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通过再读课文,由果溯因,深入思考,从“我”的转变中感悟到了虔诚的力量。小男孩按时买来鲜花,独自跪在墓前为死去的母…  相似文献   

7.
在讲《一件珍贵的衬衫》时,我考虑到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学的第一篇记叙文,于是就把“明确记叙的要素,明确记叙一件事情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思考:1.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2.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  相似文献   

8.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在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再似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  相似文献   

9.
新编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课内自学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对于这三类课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谈谈我的做法。一、讲读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因而教学方案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读分析,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研读教材方面,我的体会是8个字:表里求索,左右勾联。在教学设计方面,我的做法是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为了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教学境界,在设计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或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争取做到这样8个字:理性思考,诗意策划。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所谓“理性思考”,指的是对“教学设计”本身所进行的比较严整细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较深刻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其步骤、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我的“自白”书》时,我抓住“自白”一词,区别比较,直奔重点,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查字典预习,了解到“自我表白”是“自白”的本意;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里有几处出现了“自白”这个词?它们的意思和作用是不是都一样?不一会儿,教室里活跃起来了。学生你争我辩,各执其辞。此时,我引导学生认识课文写作的特殊时间和环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大家的意见很快得到了统一:课文中共有三个“自白”,它们的意思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作用。课题中的“自白”,加了引号,是反意,表示蔑视,说明这不是敌人所  相似文献   

13.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思考,就会对所学的知识迷惑不解。它从反面强调了思考的重要,说明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考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这个问题。预习时,我总是根据不同课文和不同的教学目的,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思索、研究。如要求学生通过看注释、查字典,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执教人教版第四册《画风》这篇课文,课上完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却引发了我对当前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思考。这篇课文有7个认读字,这7个生字中有6个在课文介绍的三个名字中:宋涛、陈丹、赵小艺。名字中有四个字要求会书写。于是,我的教学就从名字入手。教学过程中,在学生“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参加湖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当时我自己对获奖是很有信心的,但余蕾老师对我的期望是要引出争议,体现课改精神。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思考了好几种方案都不满意,结果宜都教研室李祖贵老师的点拨让我茅塞顿开。我想,语文课不是为获奖而是为学生上的,这堂课的关键在“打破思维定式,营造个性空间”,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而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对课文进行自我理解、自由表达,点亮学生的智慧。课上得非常成功,记得在课上,我从课文写作背景入手提示学生,要求学生立足课文去发现问题,结果学生真的就发现…  相似文献   

16.
“读写例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读写例话”的特点,寓讲于练,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以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分辨事物和联想》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一、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引导他们分析理解题目中“事物”、“联想”、“分辨”这三个关键词语,接着,我出示了下列几道思考题:  相似文献   

17.
《雪儿》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中讲述了“我”为受伤的信鸽“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我紧紧围绕两个话题让学生探究: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和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我在课前向学生出示了这两个问题,请他们自由读文思考,然后再到课堂上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课堂上,我与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让我一遍遍地回味,我向往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闲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把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读书实践,鼓励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兴趣和能力。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做法是:1.独立自学,适当引导阅读课教学不同于讲读课,没有识字任务,词、句、段的训练低于讲读课。教学中可以凭借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也可设计少量思考题,布置学生阅读、思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集中就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检查、讨论,作适当引导。如:在闭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要正确理解放事的寓意这个难…  相似文献   

19.
袁辉 《小学生》2011,(6):9-9
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提纲挈领”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略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实现师生之间的“各如其分”,实现学生的“自得”。这就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功能,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二是在讲读与独立阅读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半扶半放,扶放结合”。“扶”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联系到教学实际,教师的指引和点拨,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只有在这样的前题条件下,才能“放”,放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呢? 一、设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