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些年,“炒”风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炒股炒汇的,有炒邮票炒古币的,还有炒狗炒鸟的……在新闻界也有人“炒”新闻,这股“炒”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新闻界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有损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在读者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俞亮鑫 《新闻记者》2006,(12):50-52
近年来,内地媒体娱乐新闻变得非常热闹,炒种种黑幕、炒性感话题、炒大腕“骂街”、炒女星“怀孕”、炒明星生死……真真假假,此起彼伏.虽然可以炒得一时沸沸扬扬,铺天盖地,不乏轰动之势,但被戳穿后人们就会发现,这类消息大多是娱记们没事找事,故意编造。因此,有人感叹道,娱记,愚记也——专事愚弄读者的记者。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刻薄,但实际上,这股恶炒之风在娱乐圈越刮越猛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炒作”一词的最初出现,原本是读者对有人把新闻像商品、广告一样炒作不满而提出的,然而正如当前存在的好多词义转换现象一样,如今“新闻炒作”也成了新闻界一些人推崇的东西。他们认为:好的新闻题材就是要炒,“新闻炒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哪一个词,而是看新闻事实本身该不该炒,炒到什么程度。 在讨论问题的关键词时,应该遵守同一律。“炒作”一词,最新版的《辞海》没有辑入,只对“炒”字标了三种解释,其中只有“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的解释或许与“新闻炒作”中的“…  相似文献   

4.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炒新闻”是各种传播媒体一起上,大报(“高级报纸”)“炒”,小报(“通俗报纸”)“炒”得更欢;报纸“炒”,杂志“炒”,电视、广播也炒。不“炒”则已,一“炒”就是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6.
谨防新闻炒作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炒”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炒股”、“炒房地产”,天南地北,参与炒作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从何时起,新闻界也出现了“炒作”的现象,那就是“炒新闻”。所谓炒新闻就是将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一登再登,一播再播,人为炒作,人为地制造新闻热点。“炒新闻”现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是造成了“假新闻”的蔓延。近几年,假新闻愈演愈烈。牡丹江热电厂职工刘克华杜撰的长篇通讯“45年前的恋人从死亡名单上走来”被揭露以后,又有“电影院因为只有一名观众而拒放映片,该观众打官司胜诉”,“两名…  相似文献   

7.
不管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问题。有些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总喜欢文字长一点;发新闻,也希望篇幅大一点,似乎文字越“长”越有分量,篇幅越“大”越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张建军 《新闻三昧》2005,(11):43-43
一说新闻,记者、通讯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抢”。然而。笔者通过对以前刊发的几篇新闻进行梳理,发现新闻也是“等”出来的。“等”,不是消极的等待,消极的等待是懒惰,是无所作为,这样你永远等不来新闻。而是要在等待中仔细观察,寻找机缘,锤炼语言,深化认识,升华主题。这种等,是为新闻而积累,是新闻出手前的潜伏和孕育,积累越厚实,潜伏期越长,孕育得越成熟,出手的新闻越精彩。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炒新闻”的现象日趋增多,有待于新闻界提高认识并加以解决。所谓“炒新闻”,有两种含义:一、在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介以纪实、写真、特写、曝光、追踪、扫描为招牌,将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毫无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事件和人物,一登再登,小的炒大,无的炒有,哗众取宠,争夺受众。二、少数作者以新闻报道作为手段,猎取名和利。你炒股票发财,我炒新闻赚钱。他们违背新闻工作基本  相似文献   

10.
陆地 《报刊之友》2002,(4):47-48
新闻媒体总的来说,高奏的是导向正确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但主旋律中不时夹杂着不和谐杂音,这大概也是广大读的其识。笔以为,目前某些媒体热衷于炒卖的“虚假新闻”、“暴力新闻”、“色情新闻”就是这些杂音中最刺耳的“噪音”。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2.
1“炒”原是烹饪上的一种技法。后来,被“引进”了商业领域。如炒作、炒股。同是炒股,又有炒业绩、题材等区别。如高科技企业,就是一种题材。“炒”作为一种手法来说,大抵是中性的,不存在褒或贬。如炒股,刚出现时人们还觉得似乎有些贬义,而现在则完全没有了。股票不炒何以运作?!但“炒”字进了新闻领域后,却成了个不好的动词。“各新闻单位不要炒!”就有点批评的意思。有些东西不该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而在信息高度发达开放的现代社会,新闻事件不可能被某一家媒体所垄断,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多家媒体都会将目光投向一处,同炒“一锅饭”。为了拥有独到的过人之处,为了让读者在千万张报纸中选择自己,各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把相同的新闻做出不同的“味道”,把不同的新闻做成独家。  相似文献   

14.
魏兰新 《新闻三昧》2006,(10):29-30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众的灾难是媒体的节日”。好像没有由头,就出不来好新闻,就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于是,媒体出现了一种倾向:“没有由头找由头”,甚至“创造由头”;一旦有个由头,便一哄而上,全都跟着“炒”,并在“炒”的过程中“竞赛”,题目越耸人听闻越好,内容越出人意料越好,如能制造出“轰动效应”那就更好。不管科学与否、客观与否,也不管后果如何。结果引发了一系列“小事炒大”,甚至“无事炒出事来”的报道,误导了读者不说,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近两年有关与健康有关的危机问题,常常在媒体上引起波澜。我们仅以去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寻找时间上的最近处。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时间近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时间越近,越具有新闻价值。因此,在寻找“新闻由头”时,要从时间的最近处着笔。二、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新闻要时间新,但时间新不是新闻的惟一要求,它同时还特别强调内容新。如果能从内容新上寻找“新闻由头”,也能够写出好的报道来。三、发现事实上的新变动。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时常遇到“迟到”的新闻。就是说,等发现是好新闻之后早已过时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少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罗婷 《网络传播》2005,(2):94-94
前段时间,“杨翁恋”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大大小小的新闻网站均以头条的形式彰显其重要性,而将其推向高潮的无疑是12月22日的一条新闻:“杨翁恋出传言,一女求二夫美科学院院士插足”。  相似文献   

17.
在热门领域中“炒”新闻,是眼下许多媒体的时尚,然而热点之外也有“冷点”。被社会冷藏着的大量非事件性新闻也有报道的价值。如果说追踪热点可以让记者风风火火地拍摄新闻的话,那么,追寻“冷点”,则需要记者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耐住性子挖掘新闻。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虽然也追踪过不少“热点新闻”,但更多的是在“冷点”中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用“逆向思维”思考“禁区”里的新闻1993年,笔者在一朋友家聚会时听到一则新闻:宜春市灵泉街鼓楼居委会有个叫赖惠珍的女士办了一个私人幼儿…  相似文献   

18.
田加刚 《青年记者》2007,(24):28-29
2007年度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假新闻年”,造假记者获刑,甚至新闻出版总署亲自部署“打假”,这都是之前闻所未闻的。本文梳理和盘点一来年主要的假新闻以及恶炒新闻,既是回顾与总结,也是廓清迷雾看真相。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02,(4)
新闻媒体总的来说,高奏的是导向正确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但主旋律中不时夹杂着不和谐杂音,这大概也是广大读者的共识。笔者以为,目前某些媒体热衷于炒卖的“虚假新闻”、“暴力新闻”、“色情新闻”就是这些杂音中最刺耳的“噪音”。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不少单位、个人和新闻媒介热衷于炒新闻,新闻炒作现象屡屡发生,炒新闻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极大的危害,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学者撰文指出:利用空前巨大的媒体手段,快炒热炒狂炒爆炒———已构成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一道恶俗的风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媒介和采编人员置新闻真实性原则于不顾,不遗余力的炒新闻呢?首先,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真实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新闻炒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这对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