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占了中国首都南京,即对放下武器的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进行惨绝人寰、持续40余日的血腥大屠杀与强奸、抢劫、焚烧,使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威慑征服中国人民,以建立长久稳固的殖民统治.然而,历史嘲弄与惩罚了日本军国主义当局.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与殖民统治,南京人民日益觉醒,奋起反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在会见南京代表团提及日军"南京大屠杀"时说,"确有一般性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不存在",公然否认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和极度愤慨.  相似文献   

3.
肖筠 《兰台内外》2014,(5):14-15
正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在华利益、进而霸占中国,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攻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当日,面对强行闯入南京国民政府驻济南交涉公署的日军,南京国民政府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忍无可忍,用日语斥责日军暴行,被凶残的日军割去耳鼻、挖去双眼和舌头。最终,蔡公时与16位随员一同遇害,其就义过程极为惨烈。"济南惨案"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之前制造的现代国际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惨案。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蔡公时,1881年5月1日生于江西九江,是当地名门望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一门融合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电影道具在叙事手段上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贯穿于影片的整体结构中,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以及电影主题的寓意表现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以至于在一些经典影片中的道具成为了一种符号,并具备了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战争灾难。据杭州师范学院袁成毅博士介绍,在战争过去的60多年里,关于战争损失的研究一直受到学界关注,1988年以后,中国军事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结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巨大的生命损失之外,中国还蒙受了空前的经济损失,共有930余座城市被日军占领,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军在华期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不论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期间南京失陷后,中、苏、美战机对日军占领的南京机场等军事设施进行了长期的空袭。(一)苏联为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1937年10月起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其最初的空军志愿队拥有飞机168架,共701人,组成4个大队,分驻南昌、汉口、南京。联队长基达林斯基,副联队长马琴,政委塔留金,参谋长彼图霍  相似文献   

7.
1945年初的中国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和国民党指挥下的正面战场对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其势锐不可当;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占领了通往日本的门户;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取得胜利;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8.
渠冉 《档案天地》2012,(5):28-30
二战期间,国民党密电检译所和技术研究室破译了日军的大量情报,这对我方破敌或采取对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摘录几条,以飨读者。一、破译有关日本对中国方面的情报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前,国民党密电检译所破译了日本驻南京大使川越发往日本东京和分别,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在侵略战争后期,日军由于战线过长等原因导致国内军用物资日益匮乏,无以支撑。为了达到其战争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大肆掠夺中国的矿产、林木等资源,并以开展献木供木运动为借口巧取豪夺中国百姓手中仅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日本投降了。但是。日本侵略在中国土地上的恣意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伤痛。却令人世世代代也忘不了!日军进犯到哪里。就把灾难带到那里。他们到处烧杀抢掠,到处制造惨案。田园大片荒芜,村庄变成焦土。百姓尸横遍野。成百万上千万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他们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甚至以杀人取乐。进行“杀人比赛”。仅南京沦陷后就一次屠杀30多万人。他们在中国使用细菌战和化学武器。臭名昭的“731部队”就是用中国人作试验品。专门试验和生产细菌武器的,他们将这些细菌武器在东北、浙江、湖南等地投放。致使中国各地瘟疫流行。他们丧尽天良,摧残妇女。仅南京沦陷期。就有二万多妇女惨遭摧残;入侵华北、华中后。还开设“慰安所”,强征中、朝、韩也包括日本在内的大批良家妇女做为他们的性工具。牺牲品。他们还强押成千上万的中国平民和战俘到日本充当“劳工”。在与世隔绝的恶劣环境中。在军犬、枪弹、皮鞭的监督下从事非人的繁重劳动。许多人被折磨得致病、致残、致死……日军的兽行。真是罄竹难书!.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间谍,其中,日军特工总部打入国民党中央政府核心的间谍对中国初期战局威胁最大,造成中国军队封锁江阴要塞全歼日舰于长江水面的军事计划破产,几乎置蒋介石于死地,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则付出了生命代价。三案并发,震惊中枢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很快占领平、津及华北广大地区,侵略矛头明显指向南方。上海、南京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南京。身任中国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根据日军最新动向,经过反复谋划,在8月5日召开的紧急军事会议上决定先发制人:立即采取闪电军事行动,密令海军突然封锁长江…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后,日军攻占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镇江等地,以“接收”为名掠夺江南地区文献,重要文献被运到日本,而被日军视为所谓“违禁”书籍被销毁,部分文献“归还”汪伪政权。汪伪政权接收文献被“分让”给日伪机构。被掠去日本的江南文献,只有少部分战后归还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在2009年惶恐不安的“猪流感”之春,有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电影《南京!南京!》也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骚动和冲突:一方照例是高深的抽象派,对其“人性高度”或艺术深度大加赞赏;另一方则简单直接地贬斥这种编造屠杀者的“人性”故事乃中国人的二次耻辱,甚至谩骂为“汉奸电影”。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支菲娜 《视听界》2006,(2):68-73
动画电影是日本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日本电影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动画片在日本的创作历时90载,业已形成成熟的艺术形态和稳固的受众市场,并在国际艺术影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以经济效果而言,日本动漫电影从制作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这艘产业巨轮的生产能量是巨大的,其连带生物链的细密也很惊人。目前,中国动画已进入重要发展年头。在增强自身文化含量和经济竞争能力的同时,镜鉴他国的种种经验,尤其是同属儒文化圈的日本的成功经验,已成为未来中国动画走向文化与经济双赢的必需。  相似文献   

16.
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直接灌溉影响了日本艺术,并最终成为其富于个性的绘画形式.中日两国文人画的概念有别,创作者身份不同.日本文人画从形成过程到艺术题材、表现手段都多受中国影响,二者的审美风格与艺术追求皆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15):19-22
学界或坊间几乎都认为有三位中国记者见证了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美国密苏里舰上日军投降仪式,他们分别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社记者曾恩波。而实际情况是,在密苏里舰上见证日本投降的中国记者有8人,除上述3人外,还有中央社总编辑陈博生、中央社记者宋德和与关宗轼,中共地下党员刘尊棋。此外,还有1名拍摄电影的记者与陈博生、刘尊棋、关宗轼一起,受美国陆军上将魏德迈之邀从重庆出发经马尼拉抵达日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图书市场上,日本的出版物一向以内容浩瀚、类别丰富、装帧精美、印刷迅速而著称。由香港中华书局和深圳博雅艺术公司合办的“日本艺术书展”,是近几年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书展中规模较大的一次。书展陈列了日本一百三十多家出版社的二千五百多种以图象为主的书籍。其中包括绘画、摄影、工艺、商美、戏剧、建筑、园林、服装、邮票等等类别。走进展厅,首先浏览了《世界美术全集》、《日本美术全集》、《中国绘画综合图录》  相似文献   

19.
吴兰 《北京档案》2005,(8):38-39
日军占领北平后,北平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华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日本侵略者扶持了"北京地方维持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等伪政权机构,并通过政治高压和军事手段实行殖民统治,把千年文化古都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模范治安区",变成了北平人民的活地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以"抗战与文艺"为主题,通过"文艺与抗战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抗战木刻展"、"抗战摄影展"、"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五个展览,利用馆藏1100多件历史文物和美术摄影作品以及历史照片、历史资料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抗战中文艺和文艺家为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五个具体展览相互关联以及各自的特色,都再现了抗战中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艺术形式的历史。展览的整体设计相互辉映,将丰富性的特质用展陈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体现了"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精彩。这一展览展示了国家博物馆在研究利用馆藏文物方面的不懈努力,还表现了国家博物馆在"历史与艺术并重"这一新的发展定位下,在展览策划方面的长足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