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打开《清宫扬州御档》第六册,有两份奏折是记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有关扬州挑浚城市河道及护城河情况的,分别是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日《奏为商捐挑浚扬州护城河事》以及十月十三日《奏为验收扬州护城河等工并立法禁止商民倾泼淤垫河道事》。它告诉我们当年耗银万余两,扬城官、商、民齐心协力挑浚护城河,以及嗣后加强河道管理的那段往事。清代扬州新旧城区的变迁据《嘉靖维扬志》等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2.
正杨凯、杨谦弟兄(生卒年不详),系清乾隆时仪征缙绅,各历官至湖广提督、天津镇总兵,俱以事免官。从《清宫扬州御档》和相关志书、传记等,可稽考其生平业绩,以及革职家居期间之二三事。革职妄戴红顶花翎被参奏《清宫扬州御档》有两件关于杨凯、杨谦因革职回籍妄戴帽顶花翎"违制",遭盐政参劾获罪的档案。其一,乾隆五年(1740)六月十九日,两淮盐政武备院卿三保"为奏闻事"上折《奏为杨凯杨谦在籍任意妄戴帽顶花翎请降旨治罪事》。奏云:"窃照官员帽顶花翎,  相似文献   

3.
《历史档案》1986年第1期公布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闽浙总督崔应阶审拟卢茂等结会起事奏折》、乾隆三十五年正月《福建巡抚温福为报李阿闵等起事奏折》、乾隆五十四年五月《闽浙总督伍拉纳等审拟行义等奏折》,提供了许多早期天地会的史料,使人耳目一新。细读这三件奏折之后,我感到这些文件表明天地会带有鲜明的军事组织色彩。中国的秘密结  相似文献   

4.
清代奏折均署有具奏人姓名和具奏日期.而片、单一般不再署明姓名及日期。因此,片、单一旦与奏折分离,其具奏人和时间就只能根据相关史料加以考证。倘若不加详细分析.对片、单的认定难免出现讹误。笔者认为《光绪朝朱批奏折》第114辑对第801件和第875件两片的认定就有错误。该二片的具奏时间应分别为嘉庆八年和十二年,不应收入该书。  相似文献   

5.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道光初年楚岸盐船封轮散卖史料(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淮盐政曾燠为陈明楚岸整顿轮规实情事奏折道光二年七月二十日两淮盐政臣曾燠跪奏,为陈明议整轮规实情,仰祈圣鉴事。窃臣于七月十七日接淮两江总督臣孙玉庭移咨,六月初九日附奏片稿一件,七月初八日具奏折【稿】一件,备言散轮裨益,□□□闾阎无虞,□□□贩无利可图,不禁自戢,以巨奏请整轮【意】见相同为臆说,并以商怀观望请旨催运。等情。臣接阅之下不胜骇异。伏查课出乎运,运藉乎商,商本固而后转运不□竭,课赋常充,是保固商本实为培运裕课之根也。臣到任后,察看两淮情形,迥非昔比,且各商延不请运,观望已久,实因散轮后抢卖亏折所致,前盐政臣延丰先已饬委熟谙商人田植基赴楚查禁,臣接该商田植基来禀,三月、闰三月间,楚岸每包盐价仅卖二钱三四分,照例价实跌七八分□多,兼被水贩挑剔潮包,以致众情惶遽,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编译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50万字,16开,精装,定价480元。 本书是将现存的5000余件(其中有台湾藏740件)康熙满文朱批奏折,首次全部翻译而成的。按清初的规定,这些奏折多为满官员所奏,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皇族、宫廷、天文、地理、气象及民族、宗教等种种方面。经编译者与汉文朱批奏折相较,这两种文字的奏折,不仅内容不相重复,而且区别甚大。与康熙朝《清实录》、《起居注》相较,奏折中内容多有未收入两书者,即使收录,内容亦过于简略。特别是在康熙朝汉文奏折不多(相对清圣祖在位61年而言)情况下,这批满文奏折的翻译出版,对研究清代前期各  相似文献   

8.
道光九年两淮盐务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盐场是为清代十三大盐场中之最大,所产之盐涉及数省民生,所课之税为清政府较大一笔财政收入,历来清廷对此十分重视,设有两淮盐政等官员以专管,并以两淮总督、江苏巡抚协助之。但由于积年以来库款浮糜,总商剥削,众商转贷,商灶私煎,灶盐偷漏,奸商夹带,船产勾串,远乡缺盐等弊丛生。以致滞引过多,带数过重,旧课追不到,新课完不成,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及社会安定。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出有关道光九年奏销头年两淮盐务情形部分奏折,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编选者方裕谨两淮盐政福珠隆阿为…  相似文献   

9.
正打开《清宫扬州御档》第8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有关编纂《四库全书》的折件计有9份。从这些奏折中,可以看出清代扬州地方官员、商人特别是马氏家族对该书编纂作出的重要贡献。今细读一二,以加深对这段史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正《清宫扬州御档》收录的近6000件奏折件中,有为数不多的与明廷阁部史可法相关的折件,其中顺治朝6则,乾隆朝5则。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既真实反映了清廷统一中原的历史瞬间,也留下了顺治、乾隆帝对史可法的评价与褒奖。笔者以相关清代奏折为线索,试分析史可法的民族气节。清廷的劝降与史可法拒降《清宫扬州御档》一书首篇收录的《题为书致史可法情形事》(实录),即为史界炒得炙热的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影印件)。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初,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称和珅家人刘全家赀丰厚,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怀疑其有借端招摇撞骗之事。曹锡宝同乡侍郎吴省钦闻知后,密告和珅。及乾隆帝命留京王大臣等察查时,和珅已令刘全掩饰净尽。因查无实据及乾隆帝对和珅的袒护,曹锡宝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治罪后,曹锡宝终获平反并追赠为副都御史衔,刘全被发配至黑龙江为奴。现辑录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宫中朱批奏折中相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两淮预提盐引案,是涉及两淮盐政、盐运使和盐商没有将预提盐引上缴国库的重大案件,史学界广泛将其认定为特大经济贪污案,亦是乾隆朝三大案件之一.该案是两淮盐官与盐商相互勾结贪污的产物,揭露出乾隆中期盐务腐败、贿赂成风的社会现象.本文从案件办理过程中乾隆颁发的一道上谕着手,考察其中言辞,联系其他相关历史档案,谈谈乾隆如何治贪.  相似文献   

13.
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贪污案件。两淮盐政官员与盐商相互勾结,鲸吞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高达1000多万两。由于这一案件涉及钱数之多、时间之长、涉案人员之多,故两淮盐引案被称为"乾隆朝三大贪污案"之一。该案发生在"康乾盛世"的乾隆朝中期,正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对此案极其重视,从案情的发生、审理到定案,连下多道谕旨,亲自参与和直接掌控。笔者借助《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4.
正《清宫扬州御档》收录了一份由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人俊上呈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奏折,主要内容为:两淮中学堂原系怡董学堂,于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开学,至三十三年二月间改定今名。当将旧班学生中严加考验,内有二十二名已合中学四年程度者,另立特班,于是年十二月已满五学年,照章举行毕业。当经署江宁提学使陈伯陶派  相似文献   

15.
奉天将军达勒当阿为陈明增设看守宫殿之堆拨披甲缘由事奏折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奴才达勒当阿谨奏,为谨遵份旨陈明缘由事。本年四月初五日,准都虞司来文内称,据诸王大臣等奏称,为遵旨议奏事。乾隆十二年正月初八日,内阁抄出,协管盛京等地事务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达勒当阿等谨奏。查得,本年闰三月十三日奴才等奏称,(文同前仆,故略——编译者)臣等议得,等因具奏。查得,乾隆九年二月,臣等衙门议复盛京佐领石图所奏称,盛京内务府三旗共有披甲六百九十名,波等原先看守宫殿,周围仅有六处堆拨。现宫殿内又设三处,大清门又增一…  相似文献   

16.
河南巡抚尹会一为奉谕复陈办理陈曲事奏折 乾隆三年十二月初六日 河南巡抚臣尹会一谨奏,为钦奉上谕据实复奏事。 乾隆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准户部咨开,钦奉上谕:本年夏间,江苏巡抚杨永斌奏称,禁止跴曲一事,臣已委员协同查禁,其造曲器具分别封贮、拆毁,所有未奉上谕禁止以前已经  相似文献   

17.
湖广总督硕色为参革张掖县丞崔擅动驿马等事奏折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  湖广总督臣硕色谨奏 ,为参奏事。窃照乾隆十八年四月内准兵部咨称 :本部奏前事内开 ,应请行令各省督抚、将军、提镇等 ,嗣后如遇紧要事件不可稽缓及专奉谕旨令由驿递奏者 ,仍准其由驿站限行六百里驰奏。其余奏报一切寻常事件概遵旧例 ,差人雇骡赍进。倘有竟行由驿递奏者 ,军机处查出 ,严行参劾 ,交部议处。等因。奉旨 :依议。钦此。钦遵在案。兹于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据德安府应山县禀称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戌时 ,县属平靖关驿接到河南信阳州马递甘…  相似文献   

18.
奏折又称折子,奏贴,折奏。现有的文献关于奏折较早的记载应属顺治朝大臣王熙在自撰的年谱。顺治十三年六月及后来对文书制度的改革都可以看出奏折的雏形。所以笔者认为,奏折产生于顺治朝,丰富于康熙朝,成制于雍正朝,完善于乾隆朝,以后随着清王朝的破败,也逐步走向衰落。从内容上看奏折是奏本与题本的结合体,而究其名字的来源笔者认为庄吉发教授的观点很有道理,他认为是缘于奏本和“折子”经常合为一体用来奏事,久而久之演变而来。奏折的产生如上所述,那么奏折制度这一约束客体的形制的产生当然也不会太晚,最晚不会晚于顺治末年。奏折制度经…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为庆祝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成立五周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公文书馆共同举办的“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展”于8月1日在冲绳县公文书馆公开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提供展品80件。其中有49件是琉球国王向清朝皇帝进呈的表文、奏本。最早的为乾隆二年(1737年)琉球国王尚敬为遣使进贡事的奏本,最晚的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琉球国王尚泰为遣贡使毛精长等入京进贡的表文。另有25件录于《史书》中的雍正及乾隆时期的琉球国王表奏文。其主要内容为进贡谢恩、贺皇上登基、祭奠故皇进香、谢册封为王、谢赐御书匾额及物品、谢…  相似文献   

20.
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中枢机构。关于其成立的准确时间、名称演变等等,官私著述历来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按年分为如下四种观点: 1.七年说。清人王昶的《军机处题名记》内称:“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上即位,改名总理处。乾隆三(二之误——引者)年,王大臣请罢之,诏复名军机处。”今人张德泽先生的《军机处及其档案》、《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认为,雍正七年六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季士家先生认为军机处的设立经历了军需房、军机房、军机处三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1729年7月5日),当时的名称谓军需房。”南炳文先生认为“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可能在二月十八日至五月十日之间。”庄吉发先生的《清代奏折制度》一书,旁证博引,论述军机处设于雍正七年,并考证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