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物候在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回顾国内外植物物候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全球物候变化的主要趋势,阐述当前植物物候的主要观测方法,并重点讨论植物物候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随着物候观测手段的多样化,物候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将不同观测技术获取的物候信息相互融合,有助于物候研究在时空尺度上的延伸.我国未来物候研究需要深化物候驱动因素研究,融合相关学科拓宽物候学应用领域,改进并完善物候模型,进一步加强植物物候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毛乌素沙地荒漠草原围封样地狭叶锦鸡儿 小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进行了 7年逐月连续观测,建立了生物量对气候响应的逐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光、温、水等不同的气候因子在植物生长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其中降水因子在生长季各个月份都是显著影响因子,说明水分的限制作用突出。应用逐月回归模型对三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量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并将逐月回归模型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在大多数年份逐月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逐月回归模型是对传统的累积回归建模方法的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3.
赤泥堆场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所,是一种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选取华北地区3个典型赤泥堆场,开展植被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赤泥堆放20年后,出现先锋植物入侵现象。调查区域仅25种植物,隶属10科22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占植物物种数的52%;草本植物占植物物种数的88%,其中一年生植物占物种数的56%;赤泥堆场植被稀疏、单位面积物种极少、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单,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为虎尾草+狗牙根群落、虫实+狗尾草群落。狗牙根具有生长快、分布广、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作为赤泥堆场植被重建先锋物种。研究结果为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和耐性植物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的物候现象 ,是其对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依据物候指标划分的物候季节 ,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生态类型区季节变化的实际。物候季节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和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同年度间分配极为不均 ,研究结果表明 ,季节、季段起止时间的变异系数为 1 5-3.3%。各季节农业气候资源分配极为不均 ,春、秋、冬三个季节 ,年平均总降水只有 90 mm,而蒸发量为 82 9mm,因此 ,春旱是制约此类地区种植业生产的限制因子。夏季降水年度平均为 4 65mm,占年降水总量的 83% ,并表现雨热同期 ,十分有利于各类植物生长发育 ,是农业生产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5.
气候系统中的陆-气相互作用长期以来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直到最近,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仍非常少,模拟研究中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描述不足。本文系统研究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其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面。通过对前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为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提供了观测统计上的证据,并进一步分辨出中国北方过渡带可能是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最敏感地区。通过比较观测站点和再分析资料的年代际趋势表明城市化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暖产生了贡献,使中国东部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12C/10yr。区域气候模拟还表明,中国北方过渡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退化对表面气候和大气环流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它们的变化与观测的年代际异常以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致。暗含着地表退化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我们探讨了准确参数化植被和动态植被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蒿群落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油蒿群落固定沙地上生物结皮覆盖完好(BSC)和去除生物结皮(NBSC)情况下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水事件的响应及整个雨季的土壤水分特征. 研究结果如下:无论降水量大小,相同深度BSC的响应时间均显著大于NBSC;在同一降水事件中,BSC的初始入渗系数和平均入渗系数均显著低于NBSC;在小降水事件时,这种阻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油蒿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土层中,而生物结皮的发育对小于20 mm的降水事件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在研究区降水事件以小于20 mm降水为主的情况下,导致40 cm以内土壤水分恶化,久之将导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衰退;研究区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对土壤水分及植被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法对水城县保华乡双桥水库工程区草本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工程区草本植物群落样方中,种密度为6.167×10^4种/hm^2,个体密度为8.067×10^6株/hm^2,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唇形科、蝶形花科等科的植物占优势;草本植物优势种群在不同程度上均表现为集群分布;6个样地中,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680和2.170,表明其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分类学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合植物生态特点,更进一步加强识别和认识植物的能力,同时熟知植物物候期全面认知植物,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使植物分类学为后续课程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1-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分别在年际和月际尺度上分析林地、草地、耕地和其他用地NDVI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的NDVI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总体呈现由东到西递减的特征;2)内蒙古地区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草地、林地和其他用地;3)近15年中,内蒙古地区整体呈现降水增多的趋势,温度变化不明显;4)年际尺度上,降水对内蒙古地区NDVI年际变化起决定作用;5)月际尺度上,年内植被NDVI变化受降水和温度的共同影响,草地和耕地NDVI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均存在时滞效应,而林地和其他用地仅对温度的响应有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法对保山市隆阳区云南松天然纯林中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种群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群落中都有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分布;紫茎泽兰种群在公路旁、人为活动大、土壤条件好和较阴的地方分布较多;海拔、坡度、坡向、水分等自然因素对紫茎泽兰种群的平均株高、株丛数和总株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湖地区围栏封育二十年的高寒草原群落个体植株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紫花针茅、冰草、早熟禾、猪毛蒿四种优良牧草个体和异叶青兰、披针叶黄华、狼毒三种杂毒草个体在放牧压力下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发现优良牧草个体对长期放牧的形态响应与杂毒草类不一致,优良牧草在长期放牧的条件下表现出“个体小型化现象”,但是杂毒草却是不明显,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个体形态变异差异造成了植株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相对改变,各植物种群占有的生态位(资源空间)发生“形变”,优良牧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收缩”,杂毒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扩张”,草原群落中的各种群重新组织,优势种出现更替,是高寒草原群落退化演替在个体水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都受到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泛素化系统将底物蛋白泛素化;26s蛋白酶体降解泛素化的靶蛋白.其中泛素化系统对底物的泛素化是通过三种关键酶即泛素活化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连接酶的连接级联反应完成的.这三类酶通过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选择性降解参与植物光形态建成、配子体发育、花发育、种子发育、激素的信号转导、抗逆、抗虫等方面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脱水诱导基因(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RD)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脱水的基因,对植物脱水胁迫具有一定耐受性,有些成员还对低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RD成员分属于不同家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归纳不同RD的结构组成、蛋白保守基序、调控机理以及应对生物以及非生物胁迫时的功能, 以及RD基因启动子区域中不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在基因应对非生物胁迫时发挥的作用,可为今后对RD基因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借助1983-1993年间收集的历史样品,并通过移栽和浇水试验,研究纯粹的降水因子对大针茅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时间尺度还是移栽实验中,降雨量对大针茅的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 并且仅仅降雨量的变化就能够造成人们在空间尺度上观察到的响应格局,这种格局是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简·爱被认为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典型女性叛逆者形象。然而,人的生物存在受到生产存在的影响,人的精神存在再现特定社会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生命个体灵魂和身体的训诫作用,反映个体生命对待灵魂和身体所受到的训诫作用的策略。《简·爱》讲述在当时以传统封建主义生活方式和新兴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占统治地位的英国社会对生命个体的心灵和身体的训诫作用以及生命个体对待训诫作用的策略。简·爱“既反抗,又合作”的主体性建构模式仍只是一种个体生命被工具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积雪覆盖作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其变化对当地的水文环境、物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基于去云后的MOD10A1/MYD10A1逐日积雪覆盖数据,探讨黑龙江流域2002-2016年间的积雪时空变化,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积雪面积与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流域积雪日数增加的地表面积稍大于减少的面积;流域整体年积雪覆盖面积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季节上表现为冬夏季略微增加、秋季轻微减少及春季无明显增减的趋势。2)不同时段的积雪面积与同期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其中春季3、4月份与温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夏季6月、冬季12月以及2月与降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秋季与最高温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黑龙江流域14年来的积雪年际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之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将为研究气候变化、灾害防治以及人类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方向的70个表土孢粉样品,进行孢粉现代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研究区不同植被带下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差异,如松林带以松属花粉为主,冷杉和云杉林带以冷杉属-松属-云杉属组合为主,阔叶林和灌木带以栎属-桦属-松属组合为主,高寒草甸带以莎草科-蒿属-菊科组合为特征,高寒草原带以蒿属-莎草科组合为特点。其中,AP/NAP(乔木与非乔木花粉)比值可很好地指示植被变化。利用花粉含量的PCA分析,重新建立2个花粉-气候指标(Pi,Ti),它们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并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说明它们能够用来定量重建该地区过去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土壤动物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之一。研究城市绿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对于客观、全面评价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干湿漏斗法对温江区城市绿地4种植物配置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4种植物配置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0 600只,分属19目45科;伪垫刃科和小杆总科为4种植物配置的优势类群;春夏秋3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密度均以草坪高于其他3种植物配置方式,而秋末到整个冬季则以乔-灌-草最高;各种植物配置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具显著差异(F=3.23,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C及均匀性指数J具极显著差异(F=7.48,P<0.01;F=6.13,P<0.01);各种植物配置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团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为腐食性 > 捕食性 > 植食性 > 杂食性,蜱螨目与弹尾目数量比随时间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冬、春季起伏较大,夏、秋季相对平稳。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气候和植物配置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水热条件较差的冬季,复杂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和更多样的生境,往往具有更高的土壤动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自然湿地甲烷排放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随着植物生长甲烷排放量不断增加,在8月未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这一变化特点主要受温度和沼泽静水层深度所控制。春季低温不仅直接降低了甲烷的产生强度,而且也降低了其它好氧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沼泽水中存留较多的氧气,这些氧气直接加速了沼泽水中甲烷氧化,同时又提高了沼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后者反过来进一步减缓甲烷的产生。三江平原不同植被生长的沼泽甲烷排放通量呈如下特点:毛果苔草>乌拉苔草>小叶章。莎草科植物生长的沼泽中,72-86%的甲烷通过植物排放进入大气,而小叶章生长的沼泽只有28-31%。毛果苔草促进了沼泽水中甲烷的氧化而不是产生,相反小叶章通过释放根系分泌物刺激甲烷产生的能力大于分泌氧气促进甲烷氧化的能力。毛果苔草沼泽水中更高的甲烷浓度是由于深的静水层淹没更多的植物立枯,从而为产甲烷菌提供充足的底物所致。  相似文献   

20.
记载了云南黄连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生物学特性对云南黄连栽培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试验区云南黄连带土移植成活率高,可正常生长;采用全山基土和混合土(70%山基土+30%山红土),注意保湿,保阴,生长一般均较健壮,病虫害较少;种植栽培主要为营养繁殖;可见开花,但未见结实;3年左右即可初步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