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明清之际涌现了一批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新兴的流派自有它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拟从作家创作角度出发,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产生兴起的原因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群星灿烂的古代文学天空中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其中从微观分层的研究角度对明末才子佳人小说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了解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内部本身的演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将明朱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婢女形象加以比较,从婢女形象演变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角度,论述在婢女形象塑造方面,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金瓶梅》、《红楼梦》之间必要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在英雄儿女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借鉴才子佳人小说颇多,笔者从爱情婚姻观、对忠孝节义的提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才”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一直存在类型归属的难题。有关清代小说《好逑传》的类型归属,学术界争议较多。文学史一般认为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从作品男女主人公的塑造、才子出游的目的、才子择偶目标、小说情节发展模式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伦理道德等角度分析,《好逑传》与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得出其类型归属为英雄儿女小说。  相似文献   

6.
徐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07-108
女性弹词小说作家对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欣赏弹词演唱的才子佳人故事,这对她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弹词小说可以发现,它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女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使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发生了新变,具体从故事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8.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几乎全都是以科举及弟、奉旨成婚的大团圆形式结局,显然这种结局有着巨大的魔力,可这种魔力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笔者试从才子佳人小说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者的创作心态进行探究,希望由此使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魔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对待它.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性主义解读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试图从女性性遭遇角度分析男性尤其是才子们是怎样树立他们的魅力,标榜他们的权威,又是怎样对女性进行设计与想当然的.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小说形象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艺术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才子佳人形象存在着模范的或标准的与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两种类型。这两类形象各有着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共同建构起一个琳琅满目的才子佳人形象群。从形象塑造的过程看,在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前期产生的形象多是模范的或标准的,而产生于创作后期的形象,其中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则有很明显的增加。才子佳人形象是中国小说形象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以后《红楼梦》等小说的形象塑造发生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兰香》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难得的佳作。作品中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对现 世人生的冷静审视,在整个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本文从书中体现出来的儒、 道二家不同的生死观入手,对《林兰香》一书的深层意蕴加以阐述,力图揭示出《林兰香》在才子佳人小说 外表下潜藏的深刻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83):13-15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文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也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一种文体。20世纪80年代以前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比较寂寥,到了80年代以后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小说主人公才子和佳人的形象,历来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美学和文化学两个层面,对近30年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的研究予以梳理、概括。  相似文献   

15.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由世情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融汇、发展而成的长篇小说。有学者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它在审美倾向、道德取向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接受十分明显,而在叙事结构、表现主旨上又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属明清时期的一种创作流派。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开山之作,《玉娇梨》这一才子书对后世才子佳人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叙事模式的视角出发,将《玉娇梨》与其他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小说在诗歌穿插、功能性人物设置及大团圆结局方面的叙事具有陌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着重论述才子佳人小说的"对称性":从"情才","男女平衡倾向","诗媒","一夫一妻(二妻)"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尽力地追求幸福的结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使得男女双方在各自的爱情争夺战中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曾经一度掀起高潮,这一题材多以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为叙事主 干,以大团圆的喜剧性结局收场.然而,在喜庆场景的背后抹不去感伤的悲情色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在作品中含蓄表达了对功名仕途的复杂情感.文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结合作品,解读这一作家群体的功名观问题.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的文学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却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多方面价值的长篇小说。据陈洪先生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林兰香》虽为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却从内容和思想上颠覆了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在审美情趣、悲剧意蕴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同类小说,向现实主义创作迈进了一大步。本文试从《林兰香》的内容主题和创作方法入手,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于明末清初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现实主义新转向。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是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填补了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小说创作期间的空白,其内容以男女之间的婚姻爱情为主。才子佳人小说家在表达婚恋方面有所贡献,主要在于突破了封建传统婚姻观中的不合理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