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国锋 《语文天地》2013,(10):46-47
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以说,好奇心是纯粹求知欲产生的原动力,人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去追求新知,探寻神奇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充满热情,兴致勃勃地汲取生活中隐藏起来的精彩。而对于未来之星——学生来说,更需要好奇心的灌溉。就教师教学而言,语文学科的课堂空间对学生猎奇探秘心理的展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美华 《考试周刊》2011,(29):100-101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自己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自学的科学。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3.
<正>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人类的探索正是建立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之上,推动着人类勇于克服困难,展开不懈的努力。小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激发更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在探究中促进  相似文献   

4.
<正>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了如下探讨。一、用演示实验的奇妙现象诱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创新意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曾指出:“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化学实验现象是奇妙的,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惊奇,易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用演示实验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绪言课可增设…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施。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  相似文献   

7.
韦莉 《湖北教育》2004,(7):46-47
一个好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可以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说话欲望的!任何创造性思维的起始都源于好奇心。好奇心能产生求知欲,求知欲能带来对问题探究的进攻力。爱因斯坦说:“妨碍年轻人用诧异的心情观看世界的那种学校教育,完全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没有好奇心的推动,就难于爆发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葛岫虹 《考试周刊》2009,(37):99-99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精力集中,思维敏捷,把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调节到最佳状态,就能真正领悟数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一、从口语交际内容入手 一个好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可以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说话欲望的!任何创造性思维的起始都源于好奇心。好奇心能产生求知欲,求知欲能带来对问题探究的进攻力。爱因斯坦说:“妨碍年轻人用诧异的心情观看世界的那种学校教育,完全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没有好奇心的推动,就难于爆发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  相似文献   

11.
张海洋 《考试周刊》2014,(13):65-66
<正>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接受新知识的最好老师,是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惑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  相似文献   

12.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下面就来谈谈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学生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  相似文献   

13.
<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学生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就都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可言,也就不可能学好、做好.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化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究、乐于学习,最终达  相似文献   

14.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王亮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6.
马红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7.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8.
刘源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9.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20.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因,也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好奇,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获得新知,否则,就可能对研究对象视而不见,让创新的机遇从眼皮底下溜走。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转化为志趣,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求胜,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