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病理学是一个很窄的口,目的就是研究植物怎样有效地抵抗病菌的侵染,实际上就是当‘植物医生’。如果将植物受到的侵染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的话,那我们医的就是病害。"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杨俊博士这样定位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食物”是生存之根本,植物、动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能量,然而“人吃五谷,哪有不病”.科技的进步揭示出侵染性病害是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动物及人类所致.为抵御病原物侵害,秦庆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展开了跨学科研究,解析致病路径,寻找有效病害治理方法. 2002年,秦庆明博士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开始了他十年海外高效的科研生涯.他首次用详实的分子、交互致病性等证据证明侵染生菜的大丽轮枝菌源于侵染草莓的菌株,并根据生菜抗源筛选鉴定等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因病原微生物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化学农药能够较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害,但其大量施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植物和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互相识别、共同进化的机制。深刻理解农作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识别与互作分子机制,可以加快农作物抗性品种分子育种,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近十多年来,植物免疫识别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逐渐形成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的进化模型,这些成果为农作物的抗病性研究和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文章综述了植物先天免疫研究的重要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virus.CMV)是侵染葫芦科植物的主要病毒.本研究在三种供试品种的瓠瓜上单独和混合接种ZYMV和CMV,对各处理的病情和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两种病毒在三种瓠瓜供试品种上均表现明显的致病性.ZYMV和CMV的复合侵染加重瓠瓜发病症状,表现为协生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三种瓠瓜上ZYMV与CMV进行检测并分析了病毒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复合侵染情况下CMV的积累高于单独侵染,与致病性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入侵型、新发和重发昆虫传作物病毒病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因缺乏抗病抗虫的种质资源、育种周期长,虫传病害防治难度极大,目前我国农业处于几乎完全依赖化学防控媒介昆虫的被动应付局面,生态与环境成本极大。以往研究虫传病毒病害往往注重病毒和植物寄主两个方面,这些研究为理解作物病毒病害的暴发机制提供了基础知识,但尚未能深入到病害防控的关键节点——媒介昆虫介导的病毒侵染循环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导致目前在病毒病害防治实践上缺乏有效抓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以及微观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对宏观生物学的快速渗透与交叉,病毒—昆虫—植物三者互作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在寻找病毒病害流行暴发的宏观生态学现象背后的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机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但为复杂生态系统多元互作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模型,也为通过人工干扰和操纵生物间互作关键节点,从而促进虫传病毒病害的持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有效抓手,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调控病害灾变过程。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病毒—昆虫—植物三者互作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抛砖引玉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建议国家组织研究力量,大力加强:(1)大田生产条件下病毒病害发生的多元生物体系互作机制及科学防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2)前沿基础和新方法新策略探索及应用平台建设;(3)虫媒病害绿色防控的微生物组学颠覆性技术等方向的探索与突破,力求在虫传作物病毒病害绿色生态防控方面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摆在了非常关键的位置,当前,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植物的病害问题,为了更好的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虫媒病害是我国农业高产稳产的重大威胁之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柑橘等多年生木本作物的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给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介体昆虫在虫媒病害的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虫媒病原的抗性基因研究在主要作物中匮乏,介体昆虫的抗性基因研究尚属空白,所以目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化学杀虫剂对虫媒病害进行防治,导致昆虫耐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和世界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深入探索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的机制,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病原、微生物组、昆虫群落包括天敌等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明确病害流行、爆发、控制过程中的机制和调控关键节点,设计靶向性强、生态安全的新型调控剂和植物保护方案,均将为虫媒病毒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作的理论假说体系,包括了三者互作的核心、内层和外围组成;简要总结了三者互作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前研究现状;明确了现阶段主要集中于植物挥发物、植物激素以及外界环境在病原—昆虫—植物三者互作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未来在三者互作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瓶颈问题;力求为虫媒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园艺生产上,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而且都实现了大规模的种植和栽培,在这个过程中也全都是机械化培育,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园艺植物产品生长和贮存的环节还是有很多难题,比较严重的就是植物发现病害的现象,还有恶化蔓延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寻找合理的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分析了园艺植物遭受病害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永夫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3,19(5):434-438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主要包括楝科植物、豆科鱼藤属植物、卫矛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和开发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植物源杀虫剂今后研究的几个热点:生物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与植物源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要少得多,然而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杀菌、除草活性的物质,因此开发植物资源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田世平研究员针对我国果实采后存在腐烂损失严重、品质劣变快、保鲜期短等突出问题,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果实采后生理病理学基础及病害控制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她与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果实采后病原菌致病性及调控机制,病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果实成熟衰老及抗性应答机制,为果实采后生物学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正专家简介:陈小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彭友良教授;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稻瘟菌p H信号调控网络机制、稻瘟菌翻译后修饰调控机  相似文献   

12.
正"这么多年,我一直认真地生活在一个‘隐形的战线’里,这里没有硝烟,只有植物。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和的植物世界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戴上‘显微镜’,透过细枝末节发现潜在的危险。我们的‘战斗’,也是保国家的‘一方平安’。"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主任印丽萍如是形容她的工作。这位与检验检疫工作、杂草研究打了近30年交道的女科学家,在时光的"雕琢"中,显得愈发坚定、自信……既有着职业女性特有的干脆利落,也从不失女性之温婉细腻。她是"无形国门"——"蓝盾"战线上出了名的巾帼铁娘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涉及植物品种及繁殖材料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植物品种"和"繁殖材料"的定义上的差异,并就对专利法中所述的"植物品种"的理解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喵呜 《今日科苑》2014,(8):62-63
<正>"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诗中所指治疗眼疾的决明丸,主要原料就是决明子,又叫草决明、还瞳子。从我认识决明开始,最使我惊奇的便是这种植物的扩散能力了。它本是一年生的植物,开始时仅有一株,在无人管护的情况下,竟能通过不断地结种进行自体传播,而繁荣兴旺起来。所以,它也一  相似文献   

15.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densis L.)的人侵对本地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影响,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改变了本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本地植物如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和黑麦草(Loliumperertrte L)的菌根侵染率降低.与本地优势植物鸡眼草共生菌的种类发生变化,土壤AMF孢子密度明显降低.土壤由以摩酉球囊菌(Glomus mosseoe)和幼套球囊菌(Glomus etunic atum)为优势转为以地球囊菌(Glomus geosperum)和幼套球囊菌(Glomus etunic at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及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世界性毁灭土传病害,主要通过侵染多科作物根部或茎部引发作物发病。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可与植物形成共生菌根的专性共生菌,具有改善植物矿质营养吸收和水分利用、抗病性、抗盐性和抗寒性等多重生态功能,其中,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是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在简要介绍细菌性青枯病的基础上,综述了接种AMF对作物青枯病抗病防控作用,以期为研发利用AMF防控作物青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隶属单位:昆明植物研究所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植物化学是对植物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和应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是开发利用我国丰富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本室以植物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和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各种有用植物的化学研究及其在植物界的分布规律探讨,为云南省以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四化服务.主要研究内容是:  相似文献   

19.
蔬菜病害复杂,主要划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非侵染性生理病害五大类。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策略,必要时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生命曲线”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以植物而言,枝蔓茎干绝大多数都是直向生长的,而有一些植物却是盘旋生长的。如攀援植物五味子的藤蔓就是左旋,即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生长的。与此恰恰相反,盘旋在支架上的牵牛花的藤在旋转时,却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盘旋而上,如果人为地将其缠成左旋,它生出新藤后仍不改右旋特性。令人惊异的是,还有极少数植物藤蔓的螺旋是左右兼有的。如葡萄就是靠卷须缠住树枝攀援而上,其方向忽左忽右,既没有规律也没有定式。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克曾把植物生长的螺旋线称为“生命的曲线”。植物的枝蔓茎干为什么会出现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