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陈堂发 《新闻界》2004,(4):30-30,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浅显的教育理念。新闻教育培养目标突出的实用性,更要求大学新闻院系在理论与体系化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可以捕捉活鱼的“渔具”。这种渔具不仅是用“什么是新闻与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标准”之类的理论材料织成的,也不单是用“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策划技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摘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闻融合了互联网和传统新闻的优点,能够共同发挥两者的优势,让广大受众群体得以更快地获知时事热点。在新媒体时代中,受众通过网络能够快速获知各种来源的不同新闻消息,如此一来,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除此之外,网络新闻的迅猛发展,使受众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也越发受人重视,新闻工作者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写作技巧,才能创造新闻价值。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日常工作中所必须经历的工作内容之一。在电台节目制作中,其新闻采访与后期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节目播出的效果。随着新时期网络媒体形式不断的更新发展,使得电台新闻报道日渐多样化,因此若想让电台节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必须使现场记者具备扎实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本文主要从新时期广播电台记者采访与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资源同质化的今天,新闻的“快”越来越稀缺,“人无我有”的独家报道是可遇不可求的。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更加强调新闻的“新”。当然,这里的“新”不是新闻事实的“新”,而是写作技巧的“新”,也就是通过独特的解读视角和生动的新闻语言让作品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袁万兵 《新闻世界》2013,(10):28-29
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提高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改善经济新闻的报道效果,笔者的体会是选题的口子要小,主题的立意要新,素材挖掘要深,标题要朴实醒目。  相似文献   

8.
研究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有许多问题都值得探讨。这里,只就经济新闻的选材、角度和写作技巧问题,谈谈增强经济新闻可读性的几种有效方法: 要善于抓住经济活动中人们普遍关注的新问题、新题材。 一般来讲。社会效果好的新闻,都具备这样几个因素:事实本身新,为读者所鲜见和关注;主题重大,提出的问题切中时弊;反映的事实有典型意义,对实际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性,写作技巧创新等等,衡量经济新闻可读性强不强,也不外乎这些标准。所以说,选择题材是增强经济新闻指导性与可读性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荣。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越来越重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一是要善于从会议中挖掘经济新闻;二是要"跳"出会议写经济新闻;三是要有独辟蹊径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12.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极为活跃,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经济新闻在西方各新闻媒介的报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激励着西方记者认真研究经济新闻的写作规律,摸索其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王莹 《声屏世界》2009,(2):20-20
工业新闻报道是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工业报道除了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电视采访和写作技巧外,还必须掌握经济新闻采写规律,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经济眼光看新闻,为观众提供有用、看得懂并愿意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富晓春撰写、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留守大山亦风流》一书,展现农村改革画卷,讲述新闻背后故事,漫谈新闻写作技巧。该书共收入作者百余篇新闻作品,内容主要反映温州农村在改革开放中的人和事。全书分“经济与人”、“民工现象”、“城乡见闻”、“人物春秋”、“世相百态”5个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从业人员都有一种同感: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较深印象。因为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和数字多,经常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因此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贴近生活些,生动些.简而言之,即化“生硬”为易懂.就成了财经记者的首要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离不开生产、技术、数据,往往容易发生枯燥、单调、空洞等通病。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改革经济新闻的写作技巧,应借鉴电视新闻表现的技法,以精巧的剪裁,细腻的描摹,把最有新闻性的场面或情节凸现在受众面前,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视性。这种可视性,不是鸟瞰全貌式的有闻必录,而是纪实性的再现式的描述;不是罗列事实式的记流水帐,而是要下功夫抓住其中最具有新闻性的高潮部分写深写透。这高潮往往就是经济新闻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关键情节,或经济新闻人物活动的中心场面,或经济新闻事物诸种矛盾斗争的集结点,或者是经济新闻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写作故事化让新闻作品更受欢迎.笔者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分析,研究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揭示掌握写作技巧对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处入手?有从报道思想上着眼的,有从报道形式上入手的,有从写作技巧上改进的。笔者认为,着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有助于牵住经济新闻的“牛鼻子”。何光先同志在论述十年来经济新闻写作的得失时曾说:“创新,是把新闻写活的关键,也是把经济新闻写活的关键。经济新闻创新,需要以把握经济报道的特点为前提,并注意事实本身的特征,勇于探索立体写作,讲究写作技巧,也就是说要有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是很有见地的。如何创新,即要找到一个结合部,一个突破口,把经济新闻本身的特点和经济事实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这个结合部和突破口就是经济新闻的切入点。如何寻找这个切入点?根据许多成功的经济报道的经验和笔者个人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0.
李相民 《记者摇篮》2010,(7):42-42,54
法制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相比,无论从选材、报道角度、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法制新闻,笼统地讲就是涉及法律实施过程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在报道实践中,法制新闻还容易出现一些不足,如法律语言转换通俗语言不够,让人难以卒读;案件短平快报道过多,失之浅薄;记者法律知识底气不足,主动出击报道不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