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以高超的艺术手段,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以及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大胆追求.简·爱这个富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4.
对简·爱性格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主人公简的性格魅力所打动。当女主人公简·爱从工人阶级升入中产阶级时,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内心追求平等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宗教意识以及等级偏见,她与周围的这些代表人物作着不懈的抗争,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自尊、自立、自强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5.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简·爱》中的简·爱,《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这三位反抗姐妹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这三个人物形象,揭示她们鲜明的反抗精神和夺目的性格魅力,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19世纪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人们想到的总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以及她与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惊世骇俗的爱情。然而,笔者在本文中所关注的却是小说中的教育问题。概括起来说,《简·爱》中有三种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司库、监察——布洛赫斯特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教师——斯盖切德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学监——丹波尔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爱作为家庭教师,对阿黛拉的教育方式也属于这一种)。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三种大不相同的结果,孰优孰…  相似文献   

9.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李全福夏绿蒂·勃朗特在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群星中焕发着独特、奇异的光彩,她的脍炙人口的小说《简·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令人赞叹不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捍卫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勇敢热情、生机勃勃,具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1.
主人公简·爱因其性格中所具有的强烈反抗意识而特别地引人注目。然而,简·爱性格中反抗意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产生到坚定的曲折过程。文章界定了简·爱叛逆性格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重点分析了简·爱叛逆性格发展的轨迹及其折射出的当时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阅读卡片     
书名:《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内容介绍简·爱是个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年轻姑娘,从小是孤儿。小时候她受尽了舅母的虐待和兄弟姐妹的百般欺侮。后来,被送往慈善学校。当她走进社会时,她的心理素质和教养不次于任何人,却始终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但她从未屈服、低头。最后,幸福终于降临到她的身边。写法评价当我读完《简·爱》这本书后,觉得简·爱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有许多巧合的地方。如:作者夏洛蒂和简·爱都曾担任过家庭教师,都曾被送往条件很差的寄宿学校等等。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     
艾米尼·勃朗蒂乃《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超越了时代的限囿,以精湛的文学艺术戏剧性地再现了后来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本能冲动。小说奇特的性格塑造手段、怪异的情节发展过程,总能给人提供全新的启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外文学形象的长长行列中,堪称“美”的女性形象众若群星.她们或以俊美的容貌,或以高尚的品格,或以坚强的意志,或以聪慧和才干,令人欣赏、喜爱、赞叹、折服.无疑,她们都是美的,都具有强烈的美感作用.世界一流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曹雪芹等,都曾倾注心血,为读者塑造出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艺术家们证明了美的存在,表现了美的绚丽,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创造美的才能和技巧.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是这类“美”的女性中的一个,她所具备的主要是“性格美”,即精神美.小说《简·爱》历百余年而不衰的魅力主要来自简·爱性格的感染力.本文仅就构成简·爱性格美的诸多成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用她的善良、朴实和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感染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持以其代表作《简·爱》,以她足够的天才为自己赢得了“伟大”的声誉。她不仅当之无愧地立于19世纪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之列,而且她在妇女问题上高扬的人格独立与平等解放的思想,即使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仍洋溢着势不可挡的激情和活力,闪耀着璀璨的时代之光。《简·爱》出版仅一周,《每周记事》(1847年10月23日)就撰文说《简·爱提“多年来出版物中最不同凡响的作品”。那么简·爱也自然是夏洛蒂这位“英国小说家史上最少受别人影响、最具独创天才的作家”笔下所塑造的最具新颖素质的女性形象了。幸运的苏童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17.
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同时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发展)。她开始为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幸福而抗争、奋斗。为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争取到这一切,她的反抗精神也逐渐形成,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反抗精神是简·爱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反抗精神使简·爱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简·爱的独特魅力在于她的自我实现。《简·爱》大团圆的结局并非败笔。  相似文献   

19.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对《简·爱》译本序的几点质疑入手,分别对简·爱性格的主导精神、对圣约翰这一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作品的大团圆结局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