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基础写作学》二人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写作学》是刘锡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第一个以“写作学”作为书名,对写作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构造起一个新的写作理论框架,作了有说服力的阐述,是一部守正出新的理论层次较高的现代写作学杰作。《基础写作学》突出地论述了写作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写作学的内涵和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具体阐发了写作过程各个阶段的实际内容、操作要领和方式方法;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条分缕析的微观研究,具有鲜明的汉语写作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使全书有了堪称为“学”的品位和规模,被誉为“当代写作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现代写作学创新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写作学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围绕总目标的实现,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学科核心理的建设要确立科学、统一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学科理论体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要在定位,定性,定序,定向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对电脑写作操作理论和制作写作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加强对实施写作素质教育课题的研究,要塑造社会公认的学科形象,再创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写作学究竟是学科还是术科,这一话题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一直为写作学界所津津乐道、争论不己.这既体现了写作学研究的深入,也反映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不管是学科,还是术科,写作学总归是一门研究写作的系统理论,这一点已为大多数写作研究者所认同.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术科”论者认为写作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因而它的理论构成应为操作理论、技术理论,对其研究应以操作理论研究为主;“学科”论者则格外强调写作基本理论、元理论、“大技巧” 的研究,认为不如此则无法建立起写作学,也不会有正确的操作理论.由  相似文献   

4.
现代写作学的学科理论观杜福磊近十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写作学界同仁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颖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裴显生《写作学新稿》绪论)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写作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进入了一个“自觉——兴盛”时期。本文从“写作理论研究与发展”、“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对近20年来写作学科的建设成就。作一“梳理”与述评.以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对写作学科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写作学理论研究由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步入了深沉的思索阶段,人们都在思考着、寻觅着、探索着写作学理论研究的突破方向,以期建立现代写作学的殿堂。从科学发展的观点来说,寻求学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是很有意义的,它是现代写作学求得理论研究的突破、发展和崛起所必需的准备、积累和过渡。 从现实写作学研究的状况来讲,理论研究的“基本建设”确实还是比较薄弱的。写作学科从文章学中衍生分化出来,借用的东西很多,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从写作学科自身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写作学”被引进了广阔的学科领域。正如裴显生教授在《向新的高峰攀登》一文中指出的:“现在,人们谈写作,不再只谈文学创作,而是把着眼点放到应用写作上来了。”(《应用写作》1991年第1期)于是,公文写作学、经济写作学、科技写作学、军事写作学、法律写作学、新闻写作学、广告写作学等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蓬勃兴旺。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便因此而日臻完善。在这种形势之下,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写作课的教师,越发感到写作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很大程度上要借助…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写作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者们在“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邓颍超1984年8月20日为《写作》杂志题词),“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的旗帜下,更新了研究观念和方法,以一种现代意识和全新的视角,对现代写作现象和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对传统写作理论作批判的继承,重新勾画出现代写作学理论的总体框架,使写作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以来,刘锡庆在对写作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全面性、对汉语写作"读""写""教"理论研究的系统性、确立写作学科独立意识的明确性、构建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对写作学原理探索的独到性、对中国写作理论史研究的深刻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建树;为新时期现代写作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序跋是窥见学者学术思想、性情志趣及学界交游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林纾高度重视序跋的写作,“林译小说”的大量序跋是其启迪民智,探寻救国图存之道的重要载体。在林译序跋中,林纾提出了“变法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一系列重要的理念,是林纾渴求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国之梦”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构建中的责任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诚信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研究生是科研院校科研力量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是我国多数论文、著作产出的源头。为此,大力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建设,让他们勇于担当学术诚信的重任,对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科技发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学术声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可以通过把握学术道德内涵,树立真诚的学术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行为,与学术腐败行为作斗争等途径来担当学术诚信的重任,从而辐射、影响并带动人们共同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一直牵动着国家及投资者的神经,快速发展、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开发和应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物联网如何高效、安全、有序发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各级电大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在服务“三农”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远程教育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很多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概括起来说,面向“三农”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必须解决适应性、针对性、开放性、灵活性、有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四、六级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所占权重比较大,也是最让学生头疼的一个考试项目.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是摆在众多大学公外教师面前的一项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对典型篇章进行分析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详细分析篇章类型、结构、语言特征及写作技巧,学生从中了解了许多写作方法,然后通过实践,他们领会并掌握了若干技巧,同时对阅读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取得了“一石二鸟“、相得益彰之效果.  相似文献   

18.
贷款融资在高等教育融资体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单纯依赖财政拨款到现在形成投资主体出多元化,由此引起的“银校合作”热潮,成为经济的热点。但是,高校怎样与银行合作,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认为我国教育产品的多重产权属性,决定了教育投资体制中存在着不完全市场化性质。从而提出当前“银校”合作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写作学科的学术地位不肯定、不明确;写作学科(包括文学写作)没有专门、独立的硕士点。近两年来,复旦大学经专家论证和国家学位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增设了作为二级学科的“文学写作”硕士点。这对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写作学科建设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新进展,势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平生屡入诗社,虽不免酬应之作,但始终能彰显"诗中有我"的创作路径。作为屈居下僚的小吏,其诗歌具有浓浓的平民情怀,然从不掩饰求宦之念,坦然抒写于尘世追求高雅的人生志向。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却能创作出《海上新乐府》之类咏叹新生事物之篇,彰显其"放眼看世界"的胸襟。虽非诗坛大家,却坚守独抒性灵的创作路径,形成了淋漓酣畅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