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以怪为美,乃是人之爱美天性的别出与奇效。爱怪,是人们不甘于精神堕入平庸的一种反应。譬如在绘画上,一些画人走出怪的一路,实则往往是以精神的注入来消除“对象”,画出“物我合一”的生命存在。这样的怪,其实并不怪,只不过不同于流俗罢了。如我们所知的“扬州八怪”,即清代扬州地区的八个画家,就是这样的。他们有的已仙逝了近三百年,有的则不满二百年。在这二三百年之间,对他们的怪,论者纷纭,且颇有欲与其神交而悠游者,足见此怪之精神不死。近来,又有一本《扬州八怪传》问世,其成为此二三百年间之幽灵说尘耶!  相似文献   

2.
竹溪记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椎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彻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又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会使之身历其境。高明的作家总是让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来做到这一点。”曼彻尔教授的这段话看来说得相当客观,他专门用了一个“也许”的不肯定词,表示这个看法不过是他的一家之见。但是,把记者的“第一信条”说得如此明确,对新闻写作则是有提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原文〕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妄,皆令习奋榆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  相似文献   

5.
“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8日,是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牺牲68周年纪念日。为缅怀烈士英名,传承革命精神,近日淮安市档案局开展饮水思源,我为八十二烈士植  相似文献   

7.
孙献涛 《出版广角》2013,(17):14-16
当然有革命就会有牺牲,"学术之春"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开放存取的生命在于"开放",它的命门也在于"开放",最不为人接受的代价,是既有的学术规范和优良学术传统,被"开放"冲击得七零八落。"学术出版"一直都是出版界站着挣钱的典范。以全球最大的学术期刊出版商——荷兰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为例,2012全年营收达到了惊人的32亿美元,利润率达到了更为惊人的38%,超过12亿美元。第二名德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之时,湖北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悲壮之士,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悲哀之士。悲壮之士是为新生力量而死,虽死犹荣;悲哀之士是为腐朽势力而生,虽生犹死。清末湖北提督张彪是清政府的忠实将领。他亲手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为清王朝的埋葬。在辛亥革命中他顽固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民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叙事文九篇     
黔敖施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八十二字) 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食,见一饿汉蒙着头,靸拉着鞋,茫然地走来,忙备好饭,端起水,叫他道:“哎!来吃!”“我就是不吃‘哎’来的饭,才走到这一步的。”饿汉横了黔敖一眼,这样说。黔敖劝他,他仍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说后,叹了一口气道:“何必呢,‘哎’你不吃,劝你也就该吃了。”则天改字天授中,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  相似文献   

10.
缪哲 《采.写.编》2007,(5):I0005-I0006
余与松霖兄交既久.每趋其府上.辄出示近作.以解余老眼之馋。展卷酣读,则恍然如坐云水间.导我身外之身.起我想外之想。丁亥夏,松霖兄携数轴来.嘱为续貂疥纸之题。余涛书俱劣.深恐为云烟之玷耳。然廿年心交,义不可却,因草成四偈.以为蛇地之续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敌对斗争中,革命者总是会有所:牺牲的。现在,在和污染社会的不正之风作斗争中,也会有人牺牲。去年7月,我听见了一个案例:一个热心的新闻记者竟然死在以自己为主角的新闻中。更使我震动的是,死者是我的老  相似文献   

12.
[原文]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①!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斛.家中妇女,(?)诸婢(?),皆令习春榆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未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睱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②。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④,抗怀千古者⑤,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握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  相似文献   

13.
沙田山居,忽忽四有半年,朋友当然不止七位,而于此七友,我所知者当然也不止如此。一个人的生命正如冰山。露在水面的不过十之二三。我于七友。所知恐亦只是十之三四。以下所记,多为曲笔侧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能聊充传记的脚注。取景则又不远不近,相当于电影的中距离镜头,激发兴趣则有余。满靥好奇则不足。至于此文刊载之后,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 《出版参考》2006,(14):40-41
沙田山居,忽忽四有半年,朋友当然不止七位,而于此七友,我所知者当然也不止如此.一个人的生命正如冰山,露在水面的不过十之二三,我于七友,所知恐亦只是十之三四.以下所记,多为曲笔侧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能聊充传记的脚注.取景则又不远不近,相当于电影的中距离镜头,激发兴趣则有余,满靥好奇则不足.  相似文献   

15.
查烟毒之危害,人所共知,小则毁身败家,大则亡国灭种,事实昭昭,毋待详述。我边区自来厉行禁种禁吸,烟毒早经肃清,乃自日寇在华北纵毒,致有少数贪图重利之徒,不惜干犯禁政,偷运烟土,往来贩卖,随意逗留于边区境内,始而据报与友区接壤之城市发现烟土,近则愈演愈烈,甚至廷市亦有烟土踪迹出现,若不重申禁令,严加取缔,恐其到处散布,  相似文献   

16.
<正>一、烈士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烈士"是我们国家授予为国家和人民而献身的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矢志奋斗,英勇牺牲,铸就了以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为主要内容的烈士精神。烈士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评论》2011,(7):127-128
主义而又女性主义之花,王旭烽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年6月《主义之花》以鄞州女革命家陈修良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以浙江近现代女革命者出生入死、纵横捭阖的生命轨迹及革命经历为内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革命女儿群像,展现了她们瑰丽、雄奇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品质。小说以烈士叶天底的遗言"主义之花"作为书名。全书分"点燃星火的异国女神"、"秋雨秋风愁煞人"、"侠女风流"、"黑暗里突然透出一线儿红"、"花几  相似文献   

18.
赵征 《新闻前哨》2002,(12):11-12
一、为什么要拍摄《新四军》湖北是新四军的老家,是当年新四军的主战场之一。新四军建立的第一个军部,就位于汉口的大和街,即现在的胜利街。新四军的历史是我党我军光荣历史中的重要篇章,时代赋予我们电视人宣传老一辈的革命家,记录革命历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拍摄制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原突围》,突出表现了以先念同志为代表的中原军民顾全大局、甘于牺牲、英勇突围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而整个新四军的历史,则是一部以弱抗强、以小胜大、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直至最后胜利的英雄史诗。拍摄《新四军》,弘扬“铁军…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这一话题沉重,却无法回避。这种回避,作为恋生恶死的人之常态,谁都不难理解。而对于城市管理者,一座拥有2400万人口且日趋老龄化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言,这一课题需要正视。令人欣慰的是,上海正以越来越理性的态度直面这一现实,继"优生优育"之后,"优生优死"的理念在悄然形成,对生命消亡的接受和尊重,乃至在此基础上的淡定,正无声融入上海的城市生活。hospice care,直译为临终关怀,还有诸如"安宁舒缓""舒缓疗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上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谶语箴言,不仅纵穿古今,而且还是横贯生死的。因为人类要想真正认识自身,就不仅需要把握生的机遇,认识生的价值,而且还要洞悉死的奥秘,探究死的缘由;而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死亡,不但有利于人类把握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一定意义上还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理性思辨能力和人生哲学的认知水平。张文初同志的《死之默想》的意义正在于:它既为人类璀璨的生命之花投向了一缕哲学灵思的辉光,又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理性和生死观念,铺设了一段属于他自己慎思独悟的理论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