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目标】1.能诵读《弟子规》《论语》《孝经》《礼记》等经典文学中关于"为人子女之孝"的片段节选。2.学习用"打节奏""吟诵"等方式读经典文学,感受读经典的乐趣。3.了解"孝顺、孝敬",并知道将"孝"吟诵于口,付诸于行。【诵读指导】一、"孝"字导入1.猜字师:这是一个篆文"孝",上面部分是一个老人的形象,背已经驼了;下面是个"子",像一个孩子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  相似文献   

2.
【背景说明】1.诵读内容: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和《声声慢》五首词。2.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3.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对李清照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教学过程】一、走近词人师:生活中有本事的男人被称为英雄好汉,把有本事的女人称为——生:女中豪杰。师:你知道哪些女中豪杰呢?历史上的,传说中的,现代社会的,都可以。生:武则天。师:不错,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生:花木兰。师:对,花木兰替父从军。生:邓亚萍。师:世界乒乓球冠军。……  相似文献   

3.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没有任何一段时期,国学经典被这样重视过。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之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国学经典之中的糟粕与负面教育因素,却不容忽视。因而,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海南教育》2013,(1):42-43
<正>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没有任何一段时期,国学经典被这样重视过。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处事之法,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国学经典之中的糟粕与负面教育因素,却不容忽视。因而,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这些经典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  相似文献   

6.
【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图文对照的阅读方法,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比照、解释和推测。2.激发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增强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比较读本,明确阅读目标师:课前,同学们读了《玫瑰花》这本书,和你们喜欢的《草房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等课外书  相似文献   

7.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说明】1.诵读内容: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和《声声慢》五首词。2.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3.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对李清照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教学过程】一、走近词人师:生活中有本事的男人被称为英雄好汉,把有本事的女人称为——生:女中豪杰。师:你知道哪些女中豪杰呢?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我校开展了国学实验项目,在开设国学诵读课的基础上,重视学科渗透。在音乐课上,学生和着音乐吟唱国学经典;在研究课上,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上,学生边诵读古诗,边想象意境,为一首首古诗配上趣味盎然的图画……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陷入了思考:能不能让国学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一、用国学评述时政【教学片断】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时政小故事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何桂芬 《教师》2014,(28):126-127
正【教学目标】(1)了解《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能自己阅读《序》和《编后记》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林汉达),知道这是林汉达老先生的绝唱,弥足珍贵,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热情。2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特点:真实性、时间性、图文并茂。3了解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口语化。(2)能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有效阅读。【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时间】1课时。  相似文献   

11.
《心灵花开》(《〈经典诗文选粹〉展示性阅读》)是我校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本书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为编写依据,与天津市教科院“十一五”重点课题“展示性阅读研究”相呼应。全书精选100位作家、诗人的经典名作为诵读文本,每篇后附【我介绍】【我展现】和【我成长】三个梯次的展示性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学经典诵读成为教育界一大热门话题,许多学校正通过晨读或开设专门课程等形式加以不断推进。事实上,国学经典蕴含着无尽的德育资源,一方面,《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易读、易懂、易记,有着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其中不乏深刻道理,但容易使大家接受。另一方面,《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和小学品德教学目标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少教材的学习内容都可以用“经典”中的文句概括提炼。如《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教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  相似文献   

13.
《母婴世界》2013,(10):114-115
广义上来说,“国学”泛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狭义的“国学”则特指《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众所周知的中国经典名著,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了解“国学”的入门著作,在中国古代是蒙学教材,在现代则是孩子初步感知“国学”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14.
一 近来,"国学热"骤然兴起,国学诵读也方兴未艾.由于申报语文课题"高中国学诵读研究与实验"的原因,所以对国内外国学经典诵读进行了一番探究.通过探究,笔者不断在反思:语文教学到底为了什么?高中语文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现在的语文课有没有把主流社会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主流社会价值观是不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哪些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等等.  相似文献   

15.
陈映辉 《成才之路》2014,(27):30-30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深知课外阅读对孩子们的精神滋养,所以当《课程标准》提出"经典诵读进教材"这一条时,我就开始期待引进更好的读物,引领孩子进入更加诗意的世界。"新鲜丰富的语言就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新鲜丰富的营养,仅仅是日常生活语言是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对于母语的需要的——怎么办?大手、小手同捧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诵起来。"这是《日有所诵》的主编薛瑞萍在序言里的话,诚挚地指出了经典诵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阅读赏析绘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2.教会学生通过读懂叶子的对话描写,体会生命的意义。3.理解"生命"的内涵。【教学过程】一、赏读封面,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一本书。瞧!《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通常是从封面读起,从中能获得很多的信息。你们从这本书的封面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利奥·巴斯卡尼亚。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小珊迪》,大致了解了小珊迪的为人。谁来说说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答)师:课文中的"我"是当事人,一开始并不了解小珊迪的为人,文中有一段话写了他第一次与小珊迪接触后内心对小珊迪的评价,你能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 师:【出示插图】同学们,认识他吗?对,他就是小王子。【板书:小王子】谁来读读这本书的作者?一起读:圣·埃克苏佩里。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写的《小王子》这本书很多人都喜欢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结尾设计】师:武松一步步走下冈去……后面还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不断地演绎。同学们想知道吗?生:想!师:最想了解什么呢?生:我最想知道武松打虎后  相似文献   

20.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