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几个畸轻畸重的问题武绍华近几年来,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的无效劳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解决。但由于作文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难以一时把握以及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不少学校,仍然存在着一些畸轻畸重的问题。一、重写作训...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改之妙法王凤林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作文批改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满纸红色,教师精批细改的传统方法一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劳动。怎样批改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开阔思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呢?一、改变观念,增强作文批改的...  相似文献   

3.
中学作文教学往往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中进行的,主观随意性很大,不可避免地造成机械重复,无效劳动,这正是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我曾经让初一年级学生找一找每天在学习中有哪些无效劳动。全班同学竟找出了一百多项,课外的自不必言,就是课内,他们也认为无效劳动简直太多了。从课文分析,到课后作业,从考试到作文方式,他们都不满意,认为都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改是一个老话题。前些年曾经争议纷纭,诸如“改作文是无效劳动”,“把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教师评改不如学生评改”等等。争论的确促使不少同志探索出一些有益的方法,然而时至今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登上教坛,怎样对待作文评改,如何评改作文的问题又突出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决定避免学生厌烦了的大讲特讲审题立意之类重复内容的无效劳动。一改常规,从作文评改入手,辅以引导观察、打高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痼疾。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可针对学生写作上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作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防止盲目性,尽快提高各层面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教,学生厌写,作文教学举步维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的网络优势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结合,催生出了新颖独特的网络作文教学,既解放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累,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决定避免学生厌烦了的大讲特讲审题立意之类重复内容的无效劳动,一改常规,从作文评改入手,辅以引导观察、打高分、开辟作文第二课堂等手段,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二怕”。就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每遇上作文课,学生们表现出的常常是一种无奈,随后就是找本作文书大翻一通。或者两手抱头,开始搜肠刮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教师批改起来当然也是苦不堪言。更糟的是作文发下去学生并不细看批改原因.教师的辛苦也变成了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1.
把教师的无效劳动减下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专家的调查统计,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无效劳动负担,教师怎么能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担当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任?教师的无效劳动到了非减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区的中学语文老师中,流行着一种很不健康的口头禅,说什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或者说是“徒劳无功”等等。他们认为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文,老师虽然辛辛苦苦地批改了,但发回给学生后,有几个学生能够认真地去阅读呢?又有几个学生能很细心地去领会老师批改过的语句呢?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他们看见自己的作文成绩是六十分,或者是六十分以下,便干脆不看,把它塞进书包里便算了:有的甚至马上把它撕掉了。这样老师虽然辛辛苦苦地批改了,这岂不是“无效劳动”吗?还有的说,老师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在作文批改上一直走教师包办的老路,教师耗时多、费劲大,一次作文批改下来,弄得精疲力尽,收效却甚微。教师把学生的作文用红笔精批细改,学生拿回作文,只看看等级,看看简单的批语,有时连翻都不翻就塞进桌洞里去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太多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改进方法,让学生当老师,也来批批作文,从中"悟"也出点作文之道,认识作文的规律,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但事实上许多时候教师做的是无效劳动。教师一手包办学生作文的批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忽视了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使学生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养成了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因此教师要把作文的批改权还一部分给学生,教育学生懂得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内容和要求、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旧的批改方式却是全由教师包办,或大刀阔斧地砍,或满篇红地添,或精雕细刻地改,或求全责备地批……这样做,有的刺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的使学生丧失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有的则成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改后的文章学生看  相似文献   

16.
何琴 《考试周刊》2014,(46):65-66
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感慨"徒劳无功",钱梦龙先生承认"基本上是一种‘无效劳动’"。作者认为让学生互批、互改是一种更为可行、高效的批改方式,并在深刻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借鉴有关作文批改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理论上总结互批互改法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其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觉得讲评学生的作文草稿,比在学生正式完卷之后,教师再进行批改的效果要好。虽然花的时间和精力多一些,但不是无效劳动。 讲评作文草稿,我们的作法是:教师命题并提出适当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草稿上交,教师全部过目,选出一、二篇较好的文章在班上念一念,讲讲优缺点,着重在文章的内容,选材方面启发学生思维,并指出作文中普遍存在问题,让学生进行修改;第二次又全部收上草稿,教师全部过目,重点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许多教师主张,小学生的作文,应该让他们自审自改,教师不必越俎代疱。理由是:批改作文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劳动,但当教师把经过辛辛苦苦批改好的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看了一下成绩,就把它往书包里一塞,并不认真揣摩教师的批语和改笔,更不想对自己的作文再进行修改,这样,批改作文岂不成了无效劳动?这种看法,貌似有理,其实不然。我一向主张,对小学生的作文,要精批细改。从理论上讲,自己的作文,最好应该自己去修改;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逐渐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  相似文献   

19.
不少老师写作文评语不从实际效果出发,要么恨铁不成钢的斥责之语使学生读而生畏;要么对牛弹琴的高深之辞使学生一知半解;要么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使学生无所得益。久而久之,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老师的辛勤笔耕成为无效劳动。为此,对如何写好小学生的作文评语,谈谈我的看法: 一、一分为二,重在鼓励肯定长处,鼓励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即使是差生的作文,也有一两个长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的作文,究竟要不要“精批细改”,这是语文教育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家长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这个办法,因为是无效劳动,所以要改。”首先,他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承受精批细改的沉重负担。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说:“现在还是提倡精批细改,家长也要求老师精批细改,也不算老师一天有多少小时。老师一天24小时,和别人一样,当中要睡觉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还有做一点家务的时间,譬如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