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7月12日,扬子晚报载《南京的“高考”之痛》,文章引发评论的内容是2004年高考南京市本科录取人数比前一年少了600人,比例列全省倒数之一。有报道引用市民的话,认为素质教育没有用,更有报纸引用一位“马同学”的诉说:“高中三年学习中,学校教学只有80%时间和高考有关……学  相似文献   

2.
高考是中国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3.
高考是中国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4.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在2004年15套高考试题中,有三个虚词没有考查到,这就是“何”“焉”“者”。  相似文献   

5.
高考是中国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6.
社会各界对“县中现象”的讨论始于去年的“南京高考之痛”。一时间,学校、家长、学生、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媒体都把目光对准“县中现象”——[事件回放]自从原国家教委呼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一直积极拥护,可是去年的一场高考,南京的高考成绩却是整个江苏省倒数第一,因此就有学生和家长开始置疑南京的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是轻松教育,在高分取胜进名校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顶着这层压力,2004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率先退出“阵地”,正式下发通知,为匿迹多年的节假日补课“开禁”。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22(5):F002-F002
河北衡水中学始建于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00亩,有60个教学班,学生3600人,教职工330人。学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和”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的办学理念。十余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大幅攀升。高考成绩自2000年起已连续5年名列河北省第一,特别是2004年高考,  相似文献   

8.
李老师的做法是为了迎合高考、迎合社会、迎合学校、迎合部分家长,而现在那些屡禁不止的重点校、重点班,以及所谓的实验班、潜能班、交流班、特色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名目翻新的“障眼法”,不也和李老师的做法如出一辙吗?都是利用了“一俊遮百丑”的公众评价机制把教育办成功利性“怪胎”。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看到一些高中打出“XX学校有X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等字样的横幅标语.用心何在?彰显“一俊”而已!从来没有看到哪所学校在高考结束后打出“XX学校有X名学生名落孙山”“有X名学生三年只学会了考试”  相似文献   

9.
都说今年寒假过得好,为什么?因为在今年的寒假里,学校补课成了件非法勾当,是被严厉取缔的。从此,素质教育拉开了序幕。“减负”真的好吗?家长们对此则贬多褒少。“学校不补课了,孩子成绩不就掉下来了吗?考不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怎么行?”我们呢,也并不觉得特别好。玩的时间在名义上是多了,可家长们有对策,他们会控制,会安排。没有补习班,却有铺天盖地、前赴后继的学习参考书,难怪今年寒假考试书店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虽说是上头指示要减负,但千千万万的学生还是在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还得争着过独木桥,挤大学门。既然如此…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一、端正办学思想,增强实施教育转轨的自觉性。我校曾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1986年到1990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由于学校领导没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错误地认为,升学率是学校的“硬件”;只要抓好了升学率,学校就有声誉,领导就有实绩。于是,高考考什么科目就开什么课程,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高考不考的科目则不开或应付式地开一点,高考不考的内容一律不讲;德育、…  相似文献   

11.
岑芳 《新高考》2004,(7):117-118
2004年的高考江苏省有了“自主命题权”,但为了保证命题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将遵照2004年的《考试大纲》,因此,认真学习“考纲”,明确考试要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4年第1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如何理解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率变化”的文章,该文从一个典型习题人手,分三种情况详细地分析了频率的变化,对理解诸如此类的问题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但笔者认为此法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虽然有益,可是“多普勒效应”内容在高中属一般性了解,书中没有介绍相关的频率变化公式,授课时老师(至少绝大多数老师,除了竞赛班)也不会补充介绍.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或高三总复习阶段为应付高考,要学生强行记忆,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其实在高考中出现此类问题时,也不一定必须用频率公式去求解,借助于运动学知识也能轻松解决此类问题(如2004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6题).  相似文献   

13.
3=大纲、教课本、达标内容 x=素质教育内容(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身体素质和高考体育专业七个自选锻炼小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考由以前的文理6门和7门考试,到近年的五门,从今年开始高考又有改革,进行“3+x”考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体育教学也有同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学校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惜将物理教师教授新课的时间进行压缩,有更多时间进行高考复习,这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这样的做法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有极大弊端,使得学生对于基础性的概念和规律没有深刻理解,也使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的过程被丢弃,使物理教学只有为了考试而学习,失去了素质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为素质教育发展献许献策的文章中,有一类呼声比较强烈,也值得深思。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认为唯有彻底改革高考,素质教育的发展才有希望。代表性的说法有:“高考改革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高考要全面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高考改革是新课改的钥匙”、“高考录取制度关乎高中素质教育的成败”,等等。  相似文献   

16.
虞关寿 《中学教研》2004,(11):35-37
2004年是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标准3年以来的首次高考,也是国家下放命题权给地方的11个省市之一,是浙江省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在这双重的转型之际,本省的高考命题自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根据以往高考改革转型时命题的经验和特点,可以肯定2004年高考的浙江卷不会出现“新、奇、怪、难”的试题,试卷必会注重对新加入的内容的考查,考查时必会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在这“三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考后观试题,基本上也符合上述情况,并且比笔者考前的猜测还要“基础”.综观整份试卷,笔者总的感觉是试题像一个“邻家的女孩”,朴实无华,和蔼亲切.考查的知识“下放”较明显,即用初中的知识解决问题或用初中知识作为问题的背景的试题,比以往几年的高考试题有明显的增多,由于知识内容的“下放”,在解题时感觉有明显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小学是所薄弱的山区学校,优质师资匮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城南小学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确立了“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的项目。围绕着此项目,学校确定了三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扎根乡村的教育精神;二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情怀;三是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据三方面的学习内容,学校实施了“三大行动”和“三个工程”。“三大行动”指的是阅读行动、写作行动与学科行动;“三个丁程”指的是一体工程、一艺工程与一专工程。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实验中学于 1995年提出了“面向 21世纪,把大庆实验中学办成示范性、实验性、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中学”的办学宗旨。同时,提出 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达到“五会”,即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生活,会劳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启动了“深化学校整体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五会’学生”的实验,以实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一、实验的启动时间、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本课题于 1995年 5月启动,经历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于 …  相似文献   

19.
高考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 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教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20.
2000年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新增加“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句式”。其中“压缩语段”、“仿用句式”的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屡有体现,但在同时的《考试说明》中未做要求,今年则明确提出来了,这表明,前几年通过试题进行的试验已取得成功,今年提出来则是水到渠成了。“扩展语句”的内容今年首次提出,这不仅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新内容,对教师来说也近乎是一个全新的要求。上述内容的增加,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对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