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竞争格局。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内在的都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强烈欲望,但是两种生产要素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分工和相对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共同治理模式将得到发展。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源自于公司治理的内外环境,其中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对企业家功能的发挥起到日益显著的作用,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与治理机制则为企业家实施创新与战略管理提供了平台,这一平台的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现代公司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英美两国为代表的市场控制型模式和主要依靠大股东内部治理的德日模式。两种治理模式的特点主要通过各自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体现出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一种以内部监控为主、同时强化外部市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品牌塑造的问题表现为大学品牌文化的趋同化,亦即大学理念文化的趋同化、大学组织行为文化的趋同化和大学物质文化的趋同化.我国大学品牌文化的趋同化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大学外部原因,又有大学自身的原因.政府、社会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外部条件;而大学构建和提升自身的品牌文化是塑造自身品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实施各具特色的混合治理模式.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即是学术治理、商业治理、公司治理三种模式的混合.它建立在共同治理和企业治理的概念基础之上,并拓展了共同治理的概念,是着眼于大学使命的一体化治理模式,为有效的大学治理提供了一种整合性框架,是一种视野宏大的治理模式.学术治理模式聚焦学问,商业治理模式聚焦绩效,公司治理模式聚焦适应性.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较好地融合了三种治理模式的优势,体现了大学治理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强调了学问、绩效及适应性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5.
迷失在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校趋同化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校趋同化现象.从总体上看,这种趋同化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高校自身发展是不利的.高校趋同化现象表现在办学目标定位趋同,办学层次类型趋同,学科专业设置趋同,办学模式趋同等.究其原因,有世界各国各地区在教育上通过制度同构和教育借鉴追赶全球潮流导致的国际高等教育趋同,也有我国高教政策法规的强制,政府管理高校的主导,高校自身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9,(4):75-77
把全球化看作是各国经济互联互通、日益交融的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实现模式,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方模式,由西方国家主导,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利润。东方模式,发展到今天是以"带路"倡议为主要内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与行动,称之为全球化的"新型模式"。认识到全球化从"西方主导"向"新型模式"的这一转变,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惠及五大洲,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存在的两种形式即日常口语和日常书面语的基本使用情况入手,分析了口语与书面语日益趋同的原因及存在的差别。探讨了由于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层差异日益缩小,从而得出语言存在形式趋同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出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趋同化发展的现象。针对高校趋同化的主要表现,从组织社会学、管理学、政策学的角度分析产生高校趋同化发展的原因,然后提出避免趋同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的教育政策步入隐性变革时代。从全球化视角考量,教育政策发生隐性变革有其深层原因:全球化促使全球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发生演变,全球化促使教育的管理理念发生演变,全球化促使教育走向国际化。在形式上,全球语境下教育政策隐性变革是在两个相反向度上突显出来的,即同质建构与异质解构的趋势并存。由于新形式的教育模式和政策的不断涌现,这两种反向趋势始终处于不断交汇融合的竞争状态。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教育政策隐性变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民族国家对教育政策的重新阐释,民族国家对教育政策干预力度加强,教育政策时效性增强,教育政策应对意识和服务功能增强。全球化语境下教育政策未来将有四大发展趋势:第一,未来民族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将更多地依附于全球语境;第二,教育政策的制定将朝着多元化和多层治理的趋势发展;第三,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将以培养国民全球能力和终身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第四,教育政策作为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的指导作用将日益彰显和巩固。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企业管理者正处在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和经营,企业经营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公司治理既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也是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战略反应.在这一形势下,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转向了风险,其定义也增加了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内容。文章从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的概念出发,探讨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以及基于风险管理目标下的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二者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改造整合式、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自主课题式、记录本式、项目引导式等多种实施模式。面对这些模式,我们一方面应该持有宽容的态度,肯定学校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深刻分析这些模式产生的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每一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灵活选择、有机整合各种模式,追求课程实施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结构与其盈余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内部激励,决定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规模及程度;另一方面,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及国际上常见的几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对市场型治理模式和组织型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方治理是在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和挑战下兴起和发展的。全球化不仅客观上压迫、促使民族国家构建富有弹性、回应性和创新性的地方治理模式 ,而且全球化提出的公共问题也决定了当代地方治理的目标和行动方向。公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是全球化时代地方治理的内在要求 ,是其本质特征的反映 ,同时 ,地方治理为公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提供了制度安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企业形式,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很重的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家族治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具有其他公司治理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从私营经济的成长过程来看,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体制背景下完成其原始积累的,因此,私营经济发展方式表现出相当的非规范性,在家族企业部治理机制上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一方面研究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比较研完国外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借鉴相关成功经验,从完善企业部治理机制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入手,提出明晰所有权结构、规范经理人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反全球化思潮深化,主导全球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质量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全球贸易发展受到国家、地区组织保护主义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在不断发展。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来解决,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金融危机中依然发展。新兴国家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经济发展的表现,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独特性主要是由以下三种叠合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股权关系和债权关系的叠合;股权关系和商务关系的叠合;隐性股权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叠合。这三种"叠合"关系直接决定了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治理绩效。随着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通信网络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环境明显呈现出市场无边界化、经济无国界化、规则无差别化的新特点,传统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已明显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必须适时重组和再造。  相似文献   

18.
股东会、董事会同以经理为首的管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命脉。不过,无论是在一元制治理模式还是二元制治理结构中,均存在制衡失调的现象。为了衡平彼此之间的权利,独立董事制度便被引入公司治理框架之中。鉴于独立董事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所遭遇之"一股独大"难题上的收效甚微,我们不应该再仅仅局限于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完善,而应在对不同治理框架进行追本溯源的基础上实现对现有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tensions between ‘corporate’ models of governance focused on the governing body and more traditional, ‘consensual’ academic approaches. It argues that despite these tensions, a decline in the role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matters of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shared governance’) is neither desirable nor inevitable, and that successful academic participation is possibl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corporate and consensual modes. Tracing a decline in academic participation from its height in the 1970s,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more recent corporate approaches to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the work of Dearlove (1997), (2002) and Deem is used to reflect on ‘tensions between the logic of managerial control and the conventions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 Deem, 1998 , p. 52). The paper ends by offering a broad and flexible model for successful shared governance, drawing on the role of academic departments and Clark’s strengthened steering core (1998).  相似文献   

20.
柴再顶 《天中学刊》2002,17(1):11-14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方面,作为探本求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经历了数千年朴素形态之后,在20世纪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化的科学形态,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也出现了唯心主义的支流岔道,实用主义根深蒂固,教条主义屡禁不衰。要使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强化哲学的本质功能,建立现代哲学管理机制,还中国哲学一个开放化、个性化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