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名篇赏析我上学啦教室在一个大天棚底下,教室里有许多桌子和板凳,前面有黑板,黑板上画着画,写着“欢迎新同学”的字样。家长只能把孩子领到教室门口,教室是不能进的。不少人隔着玻璃跟孩子招手,有的孩子想哭……我观察到,这个班没人送到教室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孩。那男孩又高又大,是自己骑自行车来的。从老师对他的招呼里我知道,他的名字叫李德利。  相似文献   

2.
接到送教下乡任务的第二天就要去上课,来不及多想便电话了解学情。一个班12个孩子!我有些诧异,但这是实情。尽管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可走进教室看见12个孩子坐在教室中间只占了教室中五分之一的空间,我还是有些不习惯。"老师好!"一个孩子突然跑来和我打招呼。"老师,你给我们上什么课?"  相似文献   

3.
周四下午,我路过教室。“王老师,你来一下!”音乐老师朝我招招手。我走过去,她指着教室里一个正在满教室爬的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我课还怎么上啊?”  相似文献   

4.
你是老师吗?第一次遭遇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是我做实习老师的时候。 那是一天中午,还没有午睡习惯的我,或许是刚做老师感到新鲜,有事没事总爱往教室里跑。当时教室内有十几个刚吃过午饭的学生正在闲聊,显得轻松自在。我走进教室坐下后,他们马上围了上来与我交谈。在我与学生们谈兴正浓时,一个声音突然打断了我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一位朋友讲了他孩子的班里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事件摘录:那日,朋友孩子的班正在上语文课,一个好动的小朋友或许是贪玩、或许是好奇、或许是老师的课讲得索然无味,他的注意力游离了。忽然,他发现有一束阳光从两个窗帘缝射入,照在自己的尺子上,此时教室的房顶上出现了一条亮带。这一发现使他喜出望外,便拿着尺子对着那束光晃动起来,搞起“自主性实验”来了。可不巧,当尺子转到某个角度时,反射光束刚巧照到老师的脸上,这下那小朋友可闯了大祸。老师“啪”甩下手中的课本,大声呵斥起来,走到那学生的桌前,拿过尺子用力一…  相似文献   

6.
琐记 细思     
黄美瑜 《师道》2009,(11):51-52
一看到,想到 清晨站在教室走廊上,我看到这一幕:两个家长抬着孩子往教学楼走,孩子使劲挣扎不肯进教室。两个大人估计是男孩的奶奶和妈妈。实在难以行进,从校门到教室不过几十米,中间好几次停下来。孩子是这样死死地抱住妈妈的脚,死活不肯进教室。后来,老师来了。我看他忙往后退,哭得更厉害了,在地上滚动。  相似文献   

7.
<正>下课了,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我收拾好讲桌上的物品,正准备离开教室。这时,冉冉来到我的身边,扬起头问我:"老师,‘一锥子扎不出血’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是听谁说的?"我追问。"上XX课的时候,老师提问我,我站起来还没回答问题,XX老师就让我坐下了,说我是‘一锥子扎不出血’的孩子。"面对眼前这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我该怎样向她解释XX老师说出的这句"含义深刻"的话?我迟疑了一下,  相似文献   

8.
过失体验     
董多恩老师来自美国,我和她一起在耀中国际学校工作已经两年了。我们所教的班级是学前班,班上的孩子大都五六岁。董老师非常喜欢班上的孩子,不仅教他们各种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她通过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教会孩子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和体谅别人。一天中午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像每天一样入厕、洗手、喝水,然后回教室安静地阅读图书。看到大部分孩子已经回到了教室,我和董老师也回到了教室,准备一会儿要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在这时,从厕所传来了哭声。我赶快走到厕所,只见江山小朋友头上、衣服上全是水,正站在那里大…  相似文献   

9.
“老师,为什么音乐课要在教室上,而体育课却能在室外上呢?”一个学生这样问我。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这样问自己,或许是课型不同,又或许是课的内容需要各有不同吧!真是这样吗?孩子随意的一句问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其一,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从小学起到现在,音乐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似乎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音乐课就该在教室内上(自己给孩子们上课也一直是在室内)。其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能认为音乐课堂内缺少像体育课那样与自然、与生活、与阳光接触的机会。现在教改的春风吹了又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借此机会在《音乐新课标》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0.
接送孩子时,大多数家长都能够和值班老师打招呼,叫孩子问老师好或向老师说声“再见”。但也有一些家长在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旁者无人地把孩子推进教室转身就走,或把孩子拉进教室,毫无顾忌地替孩子选座位,挑凳子,甚至有因为昨天自己孩子和某个孩子吵嘴而大声训斥后者;在接走孩子时,对教师的满脸微笑视若无睹,冲进教室拉起孩子就走。有的教师见此也很生气;“白浪费了感情!以后对这种家长的孩子咱也象他们那样,不问不闻。”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不闻不问是不行的,一方面师德不容,另一方面良  相似文献   

11.
缘起艺体课老师向我反映:班上的孩子只听你的话,其他课表现不好,特别是几个男生。听到批评,心情不是很好。我向教室走去,想把几个顽皮的家伙拉出来训一顿。一走进教室,亮亮就迎上来:"老师,我问你,你猜  相似文献   

12.
过失体验     
董多恩老师来自美国,我和她一起在耀中国际学校工作已经两年了。我们所教的班级是学前班,班上的孩子大都五六岁。董老师非常喜欢班上的孩子,不仅教他们各种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她通过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教会孩子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和体谅别人。  一天中午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像每天一样入厕、洗手、喝水,然后回教室安静地阅读图书。看到大部分孩子已经回到了教室,我和董老师也回到了教室,准备一会儿要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在这时,从厕所传来了哭声。我赶快走到厕所,只见江山小朋友头上、衣服上全是水,正站在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老师,我每天呆得最多的地方是教室,每天关心最多的是我的学生.学生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熟悉,那么亲近;但是更多时候,我总喜欢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种感觉好像特别亲切、特别舒服.  相似文献   

14.
选择倾听     
记得那是学期快结束的一天,课间我正在教室里专心地批改作业。突然,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跑进教室向我报告:"老师,小陈的牙被小徐打掉了,流了很多血!"我一听脑子里嗡的一下,怎么又是小徐,这孩子太不让我省心了。我跑出教室,看到小徐一声不响地站在小  相似文献   

15.
孩子放学回家,以色列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不但提过,老师还没回答上,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得意洋洋。如果中国孩子也这么说,绝大多数家长会尴尬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逞能。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要什么?是要学生没有问题地出入教室呢?还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我想应该是后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尝试着把课堂教学变为有“问题”的教学。首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搜集关于数学的素材。人是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教育》2012,(9):50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1994年春晚上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响了胸怀梦想、默默奉献的教师形象,一时传遍神州大地。都说教师是个"良心活"。相信每一位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心中都深埋着一份对于梦想的追求。或许你曾师从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于是想成为播种知识的良师;或许你曾感动于童年时老师留守山村的大爱,于是想成为一名山村教师帮助孩子改变命运;或许你就是一名普通学校教普通班级的教师,却几十年坚守责任。  相似文献   

17.
家长会     
教室里在开家长会。教室外在开学生会。嘈杂的声音挤破了玻璃窗不断涌出来,涌出来。"老师,我儿子成绩怎么样啊?"——"这大嗓门一定是我爸说的。""老师……哎哟,别挤我……老师老师,我家孩子你多管管啊!"  相似文献   

18.
菁灵姐姐:你好!我是农村的孩子,喜欢爬树,掏鸟窝里的蛋;喜欢玩弹弓,打得可准啦,可有时会把教室的玻璃打碎。老师说我是爱恶作剧的"小丑",是个"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愿参与教学,我几乎每天都被老师赶出教室。她让我把椅子搬到外面,坐在那儿直到下课。今天我一走进教室,老师就让我坐到外面,说她今天再也无法容忍我了。我很震惊,课还没上呢。处方这个简单故事的关键词是“惩罚”和“每天”。很显然,每天把学生赶到教室外面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不良行为每天仍在继续。从行为学家的视角来看,将学生赶出教室是对学生进行了负强化,从而增加了这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许与在教室上课相比,学生更喜欢呆在教室外面。教师应该找出学生不参与教学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缺乏能力,她应该帮助学生制订…  相似文献   

20.
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和基础。老师,请把教室布置成工作间,为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孩子在摆摆弄弄、拆拆装装、敲敲打打中学会观察、思考、动手处理问题。 孩子的发展不是成人所能代替的;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的发展得靠自己。老师,请把教室布置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